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书的短跑动作按规范、标准的模式编写,有的比较复杂,传统大纲式技术教学就象蜻蜓点水,动作没巩固和定型就到下单元学习。文章讲述的简化技术教学只是相对而言,只是对成绩影响不大又比较复杂动作简化,如起跑姿势,压线,弯道跑。从而实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跑的能力。
关键词:短跑;技术简化;教学
短跑作为检测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项目之一,被大多数地区定为体育中考必考项目。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在水平四的田径内容,短跑成为了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必选内容,一般为10个课时,初中三年级的比重更高。但大多为传统的大纲式教学,包括技术学习纠正,速度训练,单元测试等,这样的短跑教学就象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动作没时间巩固和定型就结束本单元学习,到初三技术并没有多大的进步,跑的能力也无多大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短跑的能力进而在体育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是每位体育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要对短跑技术教学有所侧重,坚决改变过去的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面面俱到的大纲式教学,对成绩影响不大的技术环节可以简化,同时加大重点技术练习时间,以达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跑的能力,形成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以身体练习达成的各项领域目标。表一中是常规与简化的技术、时数作对比。
1 起跑
蹲踞式起跑,先要学习起跑器的安装与丈量,接着上起跑器,抬起臀部,重心前移,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听到枪声,双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腿用力蹬起跑器。这种起跑技术体重主要由手臂支撑,起跑时手臂要用力推地,会影响起跑后的摆臂速度,全程令全身肌肉紧张,消耗很多能量,肌肉力量越差,能量消耗越大,对成绩影响越大,它对练习者身体要求高,所以教学中常出现几种情况,现象1:手指力量不足,不能用指端支撑身体,改用全手掌撑地。现象2:手臂力量差,当臀部抬起稍高于肩,重心前移,体重主要落在手上时,两臂发抖,起跑时无力推地。现象3:腿部力量差,一种情况是后腿伸直,臀部过高,重心前移不明显,只是升高。另一情况,前脚膝关节稍离地,臀部大大低于肩部,体重主要由两脚支撑,但重心无前移。
站立式起跑,两脚前后站立,两膝关节弯曲,上体前倾,重心前移,两臂前后自然下垂。或两肘关节弯曲约90度,异侧手在前,如原地摆臂姿势,听到枪声,两脚用力蹬地,两手臂快速摆动,快速跑出。站立式起跑,体重由脚支撑,动作放松,自然有利于用力蹬地和快速摆臂。
笔者在早期短跑教学也采用蹲踞式起跑,学习了一个学期,反复学习、纠正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半数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技术;而掌握技术的同学,大多数无力蹬地,加速慢;通过对比性实验,考前一个月6个班用了一节课测50米跑,先用起跑器蹲踞式起跑,后用站立式起跑。结果出乎意料,每班最快5个左右男生,3个左右的女生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成绩差别不大,其他同学则站立式起跑的成绩更好,成绩越差的学生,用站立式起跑成绩提高越大。蹲踞式起跑,由于学生力量不足和肌肉紧张消耗部分能量,造成蹬地,摆臂无力,身体摆脱静止状态时间长,初速度小,影响加速阶段的速度。站立式起跑技术简单,容易掌握,且身体容易放松利于用力加速,所以,学生短跑练习采用站立式起跑比较合适。另外一个隐性的效果就是减少了蹲踞式起跑的繁杂技术教学,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直接练习加速起跑,提高了练习密度。
2 加速跑
初中生加速跑20米,能达到最高速的90%-94%,美国汤姆.特尼菲研究100米各种速度能力的作用,加速能力是比赛中重要的因素,占64%。蹲踞式起跑后,加速跑的最初阶段,躯干前倾较大,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逐渐抬起直至接近途中跑的姿势;起跑后一般要求步幅小,步频快,随速度加快逐渐加大步幅,身体也渐渐抬起。但有个别同学身体慢慢抬起时,眼不能平视前方,跑偏了道;部分腰腹力量或手臂力量差的同学,起跑第一步身体已抬起接近站立,速度有明显的停滞;或过长时间弯腰跑,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加速度,即身体不能短时间里达到高速。站立式起跑后2-3步身体已接近途中跑姿势,就可以大步幅高步频加速,不用慢慢抬起身体,加速到最高速度的时间比蹲踞式短。站立式有利于起跑后的加速,能很快进入到途中跑。
3 途中跑
在途中跑时两眼平视前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轻快、有力地前后摆动,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点的内容,主要技术是摆臂。上肢动作振幅会影响下肢,上肢动作频率也同样影响下肢频率,摆臂频率慢,会拖慢腿部动作频率,影响到速度的提高。错误的摆臂会使跑的动作紧张、不协调,破坏跑的节奏,以致过早疲劳,增加能量的消耗,当体力下降速度减慢时,最后保持速度的能力主要是加大手臂的摆动。实验证明:10秒原地高抬腿跑,不摆臂者频率下降7.88%,30米跑成绩下降0.51秒,步幅减少0.13米/步。从起跑到终点,正确的摆臂,不仅双脚保持身体平衡,而且有助于加快两腿动作频率和增大步幅。从上述看,正确摆臂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大学习时间,使每位同学都能正确掌握摆臂。通过观察实践,原地摆臂在集体性练习中所达到的效果不明显,建议多进行行进间手脚配合的辅助性练习。
4 弯道跑
弯道跑中,身体向圆心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外侧用力,前摆时,右腿的膝关节稍向内,幅度比左腿大,右臂摆幅稍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学生水平较低,不能体会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右腿膝关节前摆稍向内,摆幅比左腿大,左腿前摆向外等技术。初三学生弯道跑速度不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所以,弯道跑只需整个身体稍内倾斜,重点是有意识使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
5 终点跑
由于体力下降,为了增大后蹬力,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或增大前倾角度,在终点线前一两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撞终点线。实际中,有的同学为了做好压线动作而提前减速,有的同学高速中做压线,控制不了身体平衡,造成跌倒。在练习中学生压线时机动作技术掌握并不理想,反而影响速度,笔者就要求学生保持高速冲过终点。
表一中看到,简化教学只是相对而言,把蹲踞式换成站立式起跑,终点压线动作变成自然跑,弯道跑只学习身体内倾和右手摆幅比左手大;而重点技术的途中跑,加速跑的学习与常规教学一样,绝不能技术简化。常规技术教学和简化技术教学总时数相同,简化后技术容易掌握,所需时间相对减少,从而可以加重重点技术学习时数,可通过增加重点技术学习时间,减少非重点技术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短跑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发平,张震亚.普通高校短跑教学之我见.体育师友,1996.2.
[2]袁运平,王保成.短跑.人民体育出版社.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
关键词:短跑;技术简化;教学
短跑作为检测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项目之一,被大多数地区定为体育中考必考项目。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在水平四的田径内容,短跑成为了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必选内容,一般为10个课时,初中三年级的比重更高。但大多为传统的大纲式教学,包括技术学习纠正,速度训练,单元测试等,这样的短跑教学就象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动作没时间巩固和定型就结束本单元学习,到初三技术并没有多大的进步,跑的能力也无多大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短跑的能力进而在体育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是每位体育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要对短跑技术教学有所侧重,坚决改变过去的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面面俱到的大纲式教学,对成绩影响不大的技术环节可以简化,同时加大重点技术练习时间,以达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跑的能力,形成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以身体练习达成的各项领域目标。表一中是常规与简化的技术、时数作对比。
1 起跑
蹲踞式起跑,先要学习起跑器的安装与丈量,接着上起跑器,抬起臀部,重心前移,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听到枪声,双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腿用力蹬起跑器。这种起跑技术体重主要由手臂支撑,起跑时手臂要用力推地,会影响起跑后的摆臂速度,全程令全身肌肉紧张,消耗很多能量,肌肉力量越差,能量消耗越大,对成绩影响越大,它对练习者身体要求高,所以教学中常出现几种情况,现象1:手指力量不足,不能用指端支撑身体,改用全手掌撑地。现象2:手臂力量差,当臀部抬起稍高于肩,重心前移,体重主要落在手上时,两臂发抖,起跑时无力推地。现象3:腿部力量差,一种情况是后腿伸直,臀部过高,重心前移不明显,只是升高。另一情况,前脚膝关节稍离地,臀部大大低于肩部,体重主要由两脚支撑,但重心无前移。
站立式起跑,两脚前后站立,两膝关节弯曲,上体前倾,重心前移,两臂前后自然下垂。或两肘关节弯曲约90度,异侧手在前,如原地摆臂姿势,听到枪声,两脚用力蹬地,两手臂快速摆动,快速跑出。站立式起跑,体重由脚支撑,动作放松,自然有利于用力蹬地和快速摆臂。
笔者在早期短跑教学也采用蹲踞式起跑,学习了一个学期,反复学习、纠正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半数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技术;而掌握技术的同学,大多数无力蹬地,加速慢;通过对比性实验,考前一个月6个班用了一节课测50米跑,先用起跑器蹲踞式起跑,后用站立式起跑。结果出乎意料,每班最快5个左右男生,3个左右的女生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成绩差别不大,其他同学则站立式起跑的成绩更好,成绩越差的学生,用站立式起跑成绩提高越大。蹲踞式起跑,由于学生力量不足和肌肉紧张消耗部分能量,造成蹬地,摆臂无力,身体摆脱静止状态时间长,初速度小,影响加速阶段的速度。站立式起跑技术简单,容易掌握,且身体容易放松利于用力加速,所以,学生短跑练习采用站立式起跑比较合适。另外一个隐性的效果就是减少了蹲踞式起跑的繁杂技术教学,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直接练习加速起跑,提高了练习密度。
2 加速跑
初中生加速跑20米,能达到最高速的90%-94%,美国汤姆.特尼菲研究100米各种速度能力的作用,加速能力是比赛中重要的因素,占64%。蹲踞式起跑后,加速跑的最初阶段,躯干前倾较大,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逐渐抬起直至接近途中跑的姿势;起跑后一般要求步幅小,步频快,随速度加快逐渐加大步幅,身体也渐渐抬起。但有个别同学身体慢慢抬起时,眼不能平视前方,跑偏了道;部分腰腹力量或手臂力量差的同学,起跑第一步身体已抬起接近站立,速度有明显的停滞;或过长时间弯腰跑,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加速度,即身体不能短时间里达到高速。站立式起跑后2-3步身体已接近途中跑姿势,就可以大步幅高步频加速,不用慢慢抬起身体,加速到最高速度的时间比蹲踞式短。站立式有利于起跑后的加速,能很快进入到途中跑。
3 途中跑
在途中跑时两眼平视前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轻快、有力地前后摆动,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点的内容,主要技术是摆臂。上肢动作振幅会影响下肢,上肢动作频率也同样影响下肢频率,摆臂频率慢,会拖慢腿部动作频率,影响到速度的提高。错误的摆臂会使跑的动作紧张、不协调,破坏跑的节奏,以致过早疲劳,增加能量的消耗,当体力下降速度减慢时,最后保持速度的能力主要是加大手臂的摆动。实验证明:10秒原地高抬腿跑,不摆臂者频率下降7.88%,30米跑成绩下降0.51秒,步幅减少0.13米/步。从起跑到终点,正确的摆臂,不仅双脚保持身体平衡,而且有助于加快两腿动作频率和增大步幅。从上述看,正确摆臂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大学习时间,使每位同学都能正确掌握摆臂。通过观察实践,原地摆臂在集体性练习中所达到的效果不明显,建议多进行行进间手脚配合的辅助性练习。
4 弯道跑
弯道跑中,身体向圆心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外侧用力,前摆时,右腿的膝关节稍向内,幅度比左腿大,右臂摆幅稍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学生水平较低,不能体会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右腿膝关节前摆稍向内,摆幅比左腿大,左腿前摆向外等技术。初三学生弯道跑速度不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所以,弯道跑只需整个身体稍内倾斜,重点是有意识使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
5 终点跑
由于体力下降,为了增大后蹬力,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或增大前倾角度,在终点线前一两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撞终点线。实际中,有的同学为了做好压线动作而提前减速,有的同学高速中做压线,控制不了身体平衡,造成跌倒。在练习中学生压线时机动作技术掌握并不理想,反而影响速度,笔者就要求学生保持高速冲过终点。
表一中看到,简化教学只是相对而言,把蹲踞式换成站立式起跑,终点压线动作变成自然跑,弯道跑只学习身体内倾和右手摆幅比左手大;而重点技术的途中跑,加速跑的学习与常规教学一样,绝不能技术简化。常规技术教学和简化技术教学总时数相同,简化后技术容易掌握,所需时间相对减少,从而可以加重重点技术学习时数,可通过增加重点技术学习时间,减少非重点技术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短跑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发平,张震亚.普通高校短跑教学之我见.体育师友,1996.2.
[2]袁运平,王保成.短跑.人民体育出版社.
(广州市番禺区桥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