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锦91块是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油藏。目前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边底水与断层水水侵严重及油井井况复杂,造成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难度加大、区块产量递减加速,开发效果日益变差。为了提高剩余油挖潜力度,减缓产量递减速度,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亟需对断块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利用新井、侧钻井的电测解释结果、环空产液剖面测试、高温四参数吸汽剖面等监测资料,结合动态分析,开展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实施剩余油配套挖潜技术,达到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减缓了断块递减速度、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水侵规律;配套挖潜技术;大位移侧钻技術
【中图分类号】TE2 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85-01
1 地质概况
锦91块地处凌海市大有地区,其构造上处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单斜构造的第二断阶带上,是锦45断块的四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构造面积5.02 Km2,含油面积4.05 Km2,原油地质储量2287×104 t,属边底水稠油油藏。
2 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锦91块自1984年10月蒸汽吞吐开发以来,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84.10—1986.6为蒸汽吞吐试验阶段;
(2)1986.7—1991.8为全面蒸汽吞吐开发阶段;
(3)1991.9—目前为加密、完善井网综合调整阶段。
3 水侵规律及剩余油潜力情况的认识
受沉积及构造控制,锦91块水侵主要是以指形、线形优先侵入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降梯度较大的高渗油层,指进方向基本与沉积主流方向一致。
锦91块水侵有南北两个方向,南部是边水,北部是断层通道水,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东部水侵重、西部水侵轻,南部水侵重、北部水侵轻的总体格局。经老井与新井和侧钻井电测解释水淹情况相比较及水侵量计算后,平面上是老井相对水侵较重,回采水率平均高达300%左右,而新井及新侧钻井高压区范围较小,油层动用较少,水侵相对较轻,回采水率在50-100%之间,但压力下降较快,采1-2个周期后很容易见水,从而形成早期水侵成条带状、晚期水侵连成片。西部近南北向的河道及断层对东部边水起着一定的遮挡作用,水侵减弱,但其采出程度相对较高,为35.9 %,因此剩余油并不富集。
纵向上水侵总体上是由下向上淹,原理是下部离边水近,上部离边水远,但受储层物性及采出状况的影响,边底水优先侵入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降梯度较大的高渗油层,如锦91块水淹区于I油层组中2、3、4、5层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力下降幅度较大,而5号层及3号层主要是分流河道沉积形成的高渗油层,因此边水侵入相对严重。
4 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
在对水淹区不同区域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技术对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4.1对高含水低效井应用监测资料,实施选井选层射孔。
通过对监测资料及水淹规律的研究,对潜力较大的高含水低效井,通过优选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层位及小层射孔,避射强水淹层,效果显著。
在本块优选射孔23井次,有效20井次,有效率高达87%,初期日增油84.9t/d, 年增油6946t,平均单井日增油3.7t/d,年增油302t。如锦45-8-193井通过与锦45-08-203环空产液剖面资料对比,避射于I油层水淹较重的第2套小层,补采水淹较轻的第1套小层12.0m/4层,初期日增油最高达15t/d,年增油1350t。
4.2对低产低效井优选避水层射孔。
锦91块通过对避水层的精细研究,优选出8口油井实施避水层选射,有效6口,初期日增油26.8 t/d,周期增油4040 t。如锦45-13-250井是一口低效停产井,通过精细研究各种资料,优选射开于I下部避水油层5.5m/2层,初期日增油高达6.9t/d,年增油1011t,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对有一定隔层厚度的潜力较小的高含水井实施单注单采。
对于出水层位相对集中,而且有一定厚度的隔层,采取了单注单采措施,从而实现层间剩余油挖潜。2007年在锦91块共单注单采3井次,有效2井次,日增油4.8 t/d,周期增油751 t。
4.4对潜力小的高含水井实施螺杆泵稳液增油技术。
对水淹区水淹复杂、潜力小的高含水井,现有条件下不能实施堵水的,应用螺杆泵稳液增油技术,获得显著效果。
4.5 应用大位移侧钻技术,实现平面及层间剩余油挖潜。
由于锦91块受注汽、出砂、作业等影响,油井井况极差,47.3%的油井目前均有井下状况,主要是套变和落物,加上边底水水侵严重,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但由于锦91块重水淹区采出程度相对较低,为29.4%,开发初期油井多是一次性射开多个油层,经过多年的降压开采,老井在原井点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井见水较快,而实际上油层并未全部水淹,在生产实际中边水一般先向高电阻、高渗透性、高采出程度、低压油层侵入,形成高压出水层抑制低压出油层,导致油井见水低产或停产,因此层间仍富集一定的剩余油。
5结论
(1)应用环空产液剖面、吸汽剖面等监测手段,结合新井、侧钻井及老井的各种测试和生产资料,准确找出出水层位,总结出稠油藏水淹区开发后期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构建地质模型是挖潜剩余油的基础。
(2)在搞清油水关系后,对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情况的油井实施配套挖潜技术,是边底水油藏开发后期实现剩余油挖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速度的保障,为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借鉴,前景深远。
关键词: 水侵规律;配套挖潜技术;大位移侧钻技術
【中图分类号】TE2 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85-01
1 地质概况
锦91块地处凌海市大有地区,其构造上处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单斜构造的第二断阶带上,是锦45断块的四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构造面积5.02 Km2,含油面积4.05 Km2,原油地质储量2287×104 t,属边底水稠油油藏。
2 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锦91块自1984年10月蒸汽吞吐开发以来,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84.10—1986.6为蒸汽吞吐试验阶段;
(2)1986.7—1991.8为全面蒸汽吞吐开发阶段;
(3)1991.9—目前为加密、完善井网综合调整阶段。
3 水侵规律及剩余油潜力情况的认识
受沉积及构造控制,锦91块水侵主要是以指形、线形优先侵入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降梯度较大的高渗油层,指进方向基本与沉积主流方向一致。
锦91块水侵有南北两个方向,南部是边水,北部是断层通道水,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东部水侵重、西部水侵轻,南部水侵重、北部水侵轻的总体格局。经老井与新井和侧钻井电测解释水淹情况相比较及水侵量计算后,平面上是老井相对水侵较重,回采水率平均高达300%左右,而新井及新侧钻井高压区范围较小,油层动用较少,水侵相对较轻,回采水率在50-100%之间,但压力下降较快,采1-2个周期后很容易见水,从而形成早期水侵成条带状、晚期水侵连成片。西部近南北向的河道及断层对东部边水起着一定的遮挡作用,水侵减弱,但其采出程度相对较高,为35.9 %,因此剩余油并不富集。
纵向上水侵总体上是由下向上淹,原理是下部离边水近,上部离边水远,但受储层物性及采出状况的影响,边底水优先侵入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降梯度较大的高渗油层,如锦91块水淹区于I油层组中2、3、4、5层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压力下降幅度较大,而5号层及3号层主要是分流河道沉积形成的高渗油层,因此边水侵入相对严重。
4 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
在对水淹区不同区域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技术对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4.1对高含水低效井应用监测资料,实施选井选层射孔。
通过对监测资料及水淹规律的研究,对潜力较大的高含水低效井,通过优选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层位及小层射孔,避射强水淹层,效果显著。
在本块优选射孔23井次,有效20井次,有效率高达87%,初期日增油84.9t/d, 年增油6946t,平均单井日增油3.7t/d,年增油302t。如锦45-8-193井通过与锦45-08-203环空产液剖面资料对比,避射于I油层水淹较重的第2套小层,补采水淹较轻的第1套小层12.0m/4层,初期日增油最高达15t/d,年增油1350t。
4.2对低产低效井优选避水层射孔。
锦91块通过对避水层的精细研究,优选出8口油井实施避水层选射,有效6口,初期日增油26.8 t/d,周期增油4040 t。如锦45-13-250井是一口低效停产井,通过精细研究各种资料,优选射开于I下部避水油层5.5m/2层,初期日增油高达6.9t/d,年增油1011t,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对有一定隔层厚度的潜力较小的高含水井实施单注单采。
对于出水层位相对集中,而且有一定厚度的隔层,采取了单注单采措施,从而实现层间剩余油挖潜。2007年在锦91块共单注单采3井次,有效2井次,日增油4.8 t/d,周期增油751 t。
4.4对潜力小的高含水井实施螺杆泵稳液增油技术。
对水淹区水淹复杂、潜力小的高含水井,现有条件下不能实施堵水的,应用螺杆泵稳液增油技术,获得显著效果。
4.5 应用大位移侧钻技术,实现平面及层间剩余油挖潜。
由于锦91块受注汽、出砂、作业等影响,油井井况极差,47.3%的油井目前均有井下状况,主要是套变和落物,加上边底水水侵严重,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但由于锦91块重水淹区采出程度相对较低,为29.4%,开发初期油井多是一次性射开多个油层,经过多年的降压开采,老井在原井点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井见水较快,而实际上油层并未全部水淹,在生产实际中边水一般先向高电阻、高渗透性、高采出程度、低压油层侵入,形成高压出水层抑制低压出油层,导致油井见水低产或停产,因此层间仍富集一定的剩余油。
5结论
(1)应用环空产液剖面、吸汽剖面等监测手段,结合新井、侧钻井及老井的各种测试和生产资料,准确找出出水层位,总结出稠油藏水淹区开发后期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构建地质模型是挖潜剩余油的基础。
(2)在搞清油水关系后,对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情况的油井实施配套挖潜技术,是边底水油藏开发后期实现剩余油挖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速度的保障,为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借鉴,前景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