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不老的传奇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7日,音乐剧《猫》(Cats)中文版在广州大剧院迎来迎来最具有纪念意义的第100场演出。继首部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之后,音乐剧《猫》中文版成为又一部3月内就突破100场演出的音乐剧作品。而《猫》中文版此次巡演,与10来年前另一个版本的《猫》在中国的演出亦大有不同。
  堆积如山的传奇数字
  音乐剧又叫歌舞剧,其起源有诸如欧洲19世纪古典轻歌剧和喜歌剧、美国本土的山乡村歌曲、黑人灵感与爵士音乐和流行歌舞拼装而成的歌舞杂耍、英国人创造的“音乐滑稽剧”和“音乐喜剧”和综合起源说等多种说法,它的形成与发展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以其独特的魅力,横扫百老汇,成为观众的心头之爱。演出三十几年的《猫》更被成为四大音乐剧之首。
  月夜下的杰里科猫世界、优美的《Memory》、庞大的垃圾山、性格各异的猫儿们、从未改换的黑猫海报,音乐剧《猫》有太多动人的东西值得回味。《猫》由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根据托马斯·斯蒂恩·艾略特(Thomas Stems Eliot)的诗集《老负鼠的猫经》(Old pusson’s book of practical cats)及其他诗歌编写。最初质疑重重,直到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但剧组不为所动,在临近首演的时候,导演对剧中高潮点的音乐不够满意,韦伯听从了导演的要求重新创作了一曲。当韦伯在钢琴上给导演弹奏了他整晚熬夜写作的音乐后,导演崔佛·农恩激动不已:“请你们记住这一刻,因为你们听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称为传奇的乐曲。”这造就了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Memory》。
  1981年5月11日,《猫》终于在英国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于冷嘲热讽中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次年10月,《猫》闯入纽约百老汇,在冬园花园剧院舞台公演,并于1997年6月19日以6138场的演出成为在百老汇里公演最久的音乐剧。这个记录直到十年后才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另一部音乐剧《歌剧魅影》打破。2000年,连续演出21年的《猫》在百老汇结束,次年在伦敦落下帷幕。
  传奇的中国之旅
  2003年,《猫》世界巡回表演团在中国大陆巡回演出,首站在上海即引起轰动,这一场巡回演出不但创造了中国大陆演出史上单部音乐类作品演出时间最长的纪录,也打破了单项引进演出项目的票房纪录。此刻非典在中国愈演愈烈,《猫》的到来并不逢时,但观众的热情扫却了聚集一堂的阴霾。
  也是因为“非典”的原因,《猫》在中国北京的巡回演出被迫推迟,很多买到预售票的中国观众宁可无限期地等待,也不愿意退票。包括打破中国演出史上门票价格的最高纪录——以8000美元售出的北京首演“第一票”(1排1号) 。一年之后,《猫》在人民大会堂公演9场。虽然场数减少,但这是《猫》20多年来第一次在如此庞大的剧场演出,真正好公司根据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设计出比以往演出更庞大的布景,同时增加了许多具有北京特色的道具作为猫窝的垃圾场,汽车后备厢上的车牌也换成了“京”字头。此外,真正好公司还在北京招募了10名群众演员,让他们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排练后也参加了演出。这一场巡演,让中国观众得以亲近《猫》的洪流。
  金色瞳孔与破网球拍
  30多年的下来,《猫》的许多场演出里,恪守经典外总有不同之处。虽然被改编成各国语言,但是金色瞳孔的黑猫海报设计从未变过,除了波兰及匈牙利,剧名 CATS 也被保留下来。还有永远的录影版本,垃圾场的车牌TSE 1则是对原作著艾略特(T. S. Elliot)的永恒纪念。在其他的演出中,《猫》的车牌经常是NAP 加数字。数字是演出的次数,而NAP代表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他是此剧的舞台集服装设计。
  舞台与服装设计的依循仍是猫的特色,倾斜8度的舞台一直是30多只“猫”自由徜徉的所在。“垃圾山”的垃圾有不少是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的老道具,最老的破网球拍,已经用了20年了。
  《猫》的音乐也始终如一。曾参与了音乐剧《猫》多个版本制作的音乐总监菲兹·沙普尔说:“《猫》30多年做过许多版本,音乐却从未改变。中文版要做的是让歌词的音调和旋律相配。从1980年代到现在,《猫》完全没有改变,却一直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曲风多样化,有古典、摇滚、爵士,还有舞会赋格的一种形式,以及经典的旋律重复。任何人都能在《猫》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装满九个集装箱的中国演绎
  2012年演出的中文版《猫》成为该剧在全球的第15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猫》的制作得到了“音乐剧之父”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异常重视,他亲临中国指导。中国巡演由《猫》中国版制作方和《猫》的原版团队全程监制,乔-安·罗宾逊担任导演及编舞,菲兹·沙普尔担任音乐总监,参与从培训到排练的整个过程。《猫》中文版结合了中西方优势,中国演员说中文,但导演、编舞、布景和服装都是原版。当年英文版《猫》中国巡演时,各种舞台装备装满五个集装箱,中文版则更加“阵容”庞大,所有身家加在一起足有九个集装箱。单是照明设备就用掉了两个集装箱。
  《猫》的歌词使用了不少文辞与典故,每一句词有很深的情感意蕴,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略显晦涩。为了配合原诗气质,中文版在翻译时使用了不少成语,在全剧开场舞“杰里科猫之夜”,中国成语排比句般的歌词新鲜感十足,而“就是玉皇大帝也拿他俩没招”、“碰碎了个花瓶据说产自明代”之类的本土化台词更让演出添了许多中国味。
  舞台背景亦有了中国风味,国内演出的首站上海,新华字典、军用水壶和上海车牌等极具上海本土特色的元素都登上了舞台,而北京上演也将以北京的环境为内容造成独特的“猫窝”,到时北京本土的“垃圾”将被搬上舞台,不少京味元素的话语也将融入到《猫》的中文版中。硕大的新华字典,做旧版的兔儿爷,糖葫芦,舞台后方硕大的“京B”车牌,这不折不扣就是一个落座在中国的“垃圾场”。“猫们”戏耍的“风火轮”、“中国功夫”、32圈的“挥鞭转”,无疑是一群“中国猫”的聚会。
  每一场杰里科舞会,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升天。每一只猫都在展示自己的独立态度、人生信条和生活格局,这一次,他们多了中国的风味,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没有差别,老杜特洛诺米不厌其烦地告诉观众:他们和人类没什么不同。
其他文献
听说,武汉大学90年代重修的牌坊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武大牌坊,破破烂烂地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武大旧景”。武大牌坊的真景照片我也见过,反正没有让人心心念念,我以为。  然而一切武大盛景的名目之中,除开春天满校园子的樱花,最得武大学子之心的却是这武大牌坊。也因网上一句反念的“学大汉武立国”,而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最牛的校门”。如今这牌坊倒了
期刊
在北京感受纯正的异域文化  目前,“中国公共艺术展”正在德国卡塞尔举办。在德国,2012年是中国文化年,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在德国首都、9个联邦州的首府,以及各大城市举办,随着2013年2月28日“中国公共艺术展”的落幕,此次中国文化年也将画上句号。  各种文化年的举办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联络感情的“利器”,是外交攻略中一个重要的锦囊,其特点是时段集中,一整年的时间里,本国各个领域的特色文化
期刊
2013年新年伊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就推出了其年度大展“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这是馆长田霏宇上任以来就开始筹备的大展,聚焦青年艺术家,似乎尤伦斯每位馆长上任都会以自己的视角策划一个大展。该展览的策展人由青年策展人鲍栋和孙冬冬担任,他们表示在众多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和活动之中,该展览是唯一以青年人平视的视角去观看的,不再将青年人作为他者。这样的视角究竟能否与其他展览拉开距离,
期刊
对于所有积极从事和德国、德语以及德国文化相关工作的人们而言,我们既是服务者,又是合作者,我们独立负责自己的工作,不带有任何政治意味。  今年是歌德学院来华的第25个年头,为了庆祝自己的25周岁生日,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将围绕“连.知.信.”这一主题推出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现任院长彼得·安德思幽默的说,“万一这无法实现的话,那我们大概是做错了什么事。”  北京分院是小平同志送给科尔的礼物  1939年由
期刊
电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从传播西班牙语及西班牙语文化的角度来看,电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且易于操作,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电影配上中文字幕。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西班牙馆——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给每一位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座融合艺术性、环保、传统、先进的建筑手段、先锋的建筑理念于一身的国家馆,在世博会揭幕前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许多观众的上海世博会观摩必看列表都由西班牙馆领衔
期刊
朱屺瞻艺术馆今年的跨年大展是“架上·写意——海上油画名家邀请展”,展览汇集了朱屺瞻、陈抱一、潘玉良、刘海粟、关良、周碧初等海派先辈写意油画作品。在油画领域,上海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海上画派”也给中国近现代国画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期经典栏目,立足上海这个中国近现代经济、文化中心,分别从油画、国画两种艺术门类,为读者呈现那些年上海的艺术面貌。  洋画运动,向以上海为活动中心,此为其得近代文明先声之
期刊
对文化生活较为丰富的京城人民而言,各驻华文化交流机构举办的活动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在豆瓣上发布的各种活动信息中,由各驻华文化机构主办或者参与的活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然,这些机构已有不少铁杆粉丝的追随,主要因为这些活动有品质保证,丝毫不比商演差,再加上“廉价”,许多活动都是免票的,即便是收费也是象征性的。  在此,本刊收集整理了各驻京文化机构的基本信息,使读者可以方便的找到各机构所在的位置,在需要
期刊
咸丰、同治以降,上海文物殷盛,渐为都市之冠。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租界兴起,《海上翰林》记载“四方宾彦,挟艺而游,更多至不可胜纪”,沪上游寓画家风头之盛,一时无两。此后百余年间上海画坛人才聚集,独领风骚。  民间滋味伴日长  海上画派崛起于19世纪中叶,以上海为中心,声势显赫。海派之俗历来被斥为“恶劣不可暂注目”,却不知昔时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的笔精墨妙已然不适应待价而沽的商业逻辑,正统文人画中助
期刊
2012年12月,  一个由Asia Ruperto&Edoardo Gagliardi策划的关于“艺术与空间”的纪录片单元在北京杂家项目空间(zajia lab)放映。  从圆明园画家村到798艺术区,  抑或每一个艺术家曾经生活过的街巷邻里,  艺术家如何构想和规划他们周围的空间?  他们的生活、创造力与这个空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是一个和呼吸一样重要的存
期刊
NO.1  卡莉·库什尼(Carly Cushnie) 米歇尔·奥兹(Michelle Ochs)  28岁/ 时装设计师  卡莉·库什尼和米歇尔·奥兹搭档创办了品牌“库什尼&奥克斯”,美国著名的时尚高端百货波道夫·古德曼百货公司买下她们首次推出的2009春季女装系列,让两位设计师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目前在萨克斯百货、内曼·马库斯百货等各大高端百货中均可买到,这个高端品牌2012年的总收入约20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