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秀丽隐杆线虫取食偏好的影响

来源 :土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土壤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为受试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PS)微塑料在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线虫取食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10、100 mg/L浓度下,1μm和5μm的PS微塑料短期暴露后,线虫对B.amyloliquefaciens JX1(X1)和P.fluorescens Y1(Y1)的取食偏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1、10、100 mg/L浓度下,5μm的PS微塑料在长期暴露条件下能够改变线虫对X1、Y1的取食偏好且使线虫取食相关基因(cat-4、egl-4、gcy-28、daf-7、dbl-1、tir-1和tol-1)的表达显著上调;1μm、100 mg/L和5μm、100 mg/L的PS微塑料长期暴露后线虫体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有上调,与PS粒径大小无明显关联,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并非PS微塑料长期暴露改变线虫取食偏好的直接机制.这均表明PS微塑料可以通过调控线虫取食偏好相关功能基因来对线虫的取食偏好行为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基于有机改性黏土具有廉价、高效吸附多环芳烃(PAHs)等特性,探究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蒙脱土(TMSP-SMF)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土(CTAB-SMF)对污染土壤中PAHs的固定效果,并考察了其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以及植物吸收累积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TMSP-SMF和CTAB-SMF的施用未影响土壤的pH,但土壤的渗透性有所降低,同时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此外,TMSP-SMF和CT
以江苏省某溶剂化工场地为例,利用英国污染地块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了该场地地下水污染物对场地内及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比较了稳态和非稳态地下水溶质迁移模型(Ogata Banks、Domenico、Time variant Domenico)对污染物在自然衰减条件下从污染源向场地边界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该场地的地下水中苯、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超过了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但场地内污染物对场地边界地下水的潜在环境风险基本可以忽略.Ogata Banks与Domenico模型对于污染
土壤温度与地气间能量交换、水分循环密切相关,影响着植被生长乃至区域生态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实测的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然后结合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土壤温度对SHAW模型进行了率定,并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观测数据对率定参数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植被和土壤参数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伴随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5 cm深度逐日平均土壤温度的极差达到25.50℃,而35 cm深度极差为20.19℃,均远低于相同
通过2年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及作物磷吸收的差异,明确土壤无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与作物磷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以及3个P2O5施用水平(0、50、100 mg/kg,分别记作P0、P50、P100),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2018年和2019年在P0、P50和P100水平下,间作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并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植株的磷素吸收量.与常规施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其在田间生长的基质主要为秸秆.基于各种拮抗菌的生物防治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秸秆降解过程中拮抗菌的拮抗效应是否与平板对峙获取的拮抗效应一致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禾谷镰刀菌CGMCC3.4598有潜在拮抗作用的3株菌:吸水链霉菌ACCC41648(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ACCC40051(S.hygroscopic
土壤线虫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作物健康密切相关.采用田间试验,利用传统分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水稻–番茄轮作(FS)、番茄连作(FF)和休耕(CK)3种种植制度土壤线虫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土壤中线虫种类少,自由生活线虫占比高.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属的检出率,轮作最少,仅有5个,连作最多,共13个,且大部分为常见属;水旱轮作同时能降低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包括主要危害番茄的根结线虫属,占比仅2.1%,而连作为29.7%.不同种植制度下真菌和细菌类群OUTs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与连作相比
通过蚯蚓堆肥试验,探讨菊糖对蚯蚓的益生作用及高活力蚯蚓粪肥的形成过程,可为滩涂生态农牧化模式构建及障碍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牛粪、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菊糖为材料,设置纯牛粪养殖蚯蚓(EM)和添加菊糖的牛粪养殖蚯蚓(IEM)处理,养殖周期为40 d,每隔10 d采样分析,研究了牛粪–蚯蚓肠道内容物–普通蚯蚓粪肥/菊糖型蚯蚓粪肥性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添加菊糖与否的腐熟牛粪经蚯蚓取食、消化、排泄等过程所形成的菊糖型蚯蚓粪肥和普通蚯蚓粪肥,其基本性质较为一致:pH趋于中性,电导率显
土壤中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砷的释放与固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有关硫形态对三价砷(As(Ⅲ))的氧化过程的机制与贡献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硫转化中间产物亚硫酸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土壤中As(Ⅲ)的氧化固定机制.结果表明,亚硫酸盐显著促进了土壤中As(Ⅲ)的氧化,与对照组相比,10 h内土壤悬液中As(Ⅲ)的氧化效率提高了近30%,而土壤固相提取态As(Ⅲ)氧化更加明显,吸附态As(Ⅲ)浓度从73.53μg/L降低至35.27μg/L;与此同时亚硫酸盐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溶液中总砷含量,促进了砷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蓝莓树体正常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量化表征土壤酸碱度变化对保持蓝莓正常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幅度至关重要.本文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集成国内外87篇文献,共筛选12个蓝莓品种,利用文献中已提取数据组定量化拟合土壤pH变化对不同品种蓝莓树体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根据土壤pH变化对蓝莓树体生长的影响幅度判断,蓝莓各品种的最适土壤pH分布在4.4~5.0之间;利用量化拟合关系式的|k|值,将蓝莓生长对土壤pH变化的敏感性分为高敏感型、低敏感型和迟缓型3个类型,不同敏感型蓝莓的最适土壤
农牧交错带是农耕区与草原牧区的过渡带,土壤有机质(SOM)的精确估算与变化监测对碳库估算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东北典型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Landsat 8 OLI影像和ALOS 12.5m DEM为数据源,基于波段反射率、反射率对数、亮度指数与相关地形因子,分别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NN)模型,构建农牧交错带SOM多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①根据重要性排序,选择Landsat8 OLI第4波段的对数、第5波段、第6波段和亮度指数作为输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