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路在何方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教育在今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艺术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本文将就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找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误区 审美教育 艺术修养
  艺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人类历史的长河也因有了艺术而灿烂辉煌。如果艺术沉寂了,即使是一分钟,都无异于人类的死亡。如此形容艺术并不夸张,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浸染着我们的生活。艺术是什么?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但却又没有特定答案的概念。有人说,艺术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有人说,艺术就是鲜活、生动的艺术自身;还有人说,艺术就是用敏锐、精巧的语言表述人类的经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实中总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言语——“我没有艺术细胞,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修养,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心中,都把艺术屹立于一个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海拔之上,因为艺术是属于那些有专业修养的艺术家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障碍,传统的艺术教育难辞其咎。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这是对艺术教育功能的勾勒。从中不难看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实中,我们的艺术教育又怎样呢?
  身边学艺术的孩子忽然多了起来,各种艺术兴趣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映衬出这种“高热度的繁荣”。而滚滚的热潮中,却不时出现一两个令人心寒的冰点。报载:一个在强压下学钢琴的女孩,为逃避每天的“苦役”,为追求一生的解脱,竟忍痛自断手筋。另有一个同样服“苦役”的男童说:“我真希望我们家穷,穷得把钢琴卖掉”。
  我们的艺术教育在“繁荣”的衬托下凸显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在这样的怪圈中,艺术教育不可能真正繁荣起来。
  一方面,艺术教育与儿童年龄成反比关系。在早期幼儿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艺术教育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校和家长却逐渐将注意力转投在与升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上,艺术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科,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校不开设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学科。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目的显示了过高的功利性而缺失审美体验。各种艺术类培训班都是以考级拿证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这是他们取得广大生源的筹码,各种艺术考级和招生加分,形成了推动家长踊跃给孩子报名的助推器。艺术教育与技能培训挂钩,这样的艺术教育与我们的初衷相差甚远,这样的学习,使得孩子不快乐,更不用说艺术修养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路在何方
  儿童的艺术天分是天生的,儿童有艺术的潜能,但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天分会逐渐萎缩?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众所周知,艺术是一本最佳的儿童启蒙书,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艺术教育走出误区,回归原貌,真正发展起来呢?
  首先应该对艺术教育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审美情趣、观点、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发展。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艺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用声音、形体、色彩来表现他们的自我。艺术使多种感官和感觉更为活跃,它们不是形同虚设,而是持久的表达手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像关心技能发展一样关心人的发展,艺术则允许每个学习者展示他的作为人的潜能。”
  艺术教育是提升个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素质的培养、艺术能力的培养、完美人格的构建要靠听觉、视觉、形体与言语这四种器官的综合运用。艺术教育通过身心一体化的训练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使学生情感丰富,心灵净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性、自尊心、自我悦纳、自我表现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全方位参与的形式,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合作与协作精神、参与意识,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人化、文化、美化。艺术教育从审美的角度塑造学生的人格,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发潜能;以律动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体能,进行气质熏陶,是人的人化、文化、美化的最佳形式。艺术是与心灵一体的,它借助于音符、文字、色彩、图案、形状,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味生命过程的流动,体味生命本体的存在,从而把个性与情操、形和神、表和里合而为一,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美化,对人的本性的培养和提升。它与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它能愉悦身心、陶怡情操、涵养性情,最终使人的心灵崇高、情感纯洁、理想远大。能培养学生对待自己、对待艺术、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态度,从而达到审美感受和理性的平衡,使自己的身心、自己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升华和提高人的美,创造人的美和美的人生。此外艺术教育还有道德教化、促进心理健康等功能。
  其次,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再认识。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枢纽。早期教育不宜过早局限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某一种技能的训练中,而应练习一种共性素质。“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艺术教育包括了对色彩的感觉、对形体的感悟、对律动的捕捉,是最完善、最直接、最富有情感、最饶有趣味,也最能被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它能打通德、智、体、美、劳、心的关节,起到“1 1>2”的效果。
  作为家长,不应在孩子早期就给孩子划定学习的范围,而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艺术教育,不应过分功利地追求各种考级证书和比赛,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发现艺术的美,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生活中鲜活的艺术,不要让“学琴”的乏味过早地使孩子产生对艺术的厌烦感。兴趣的培养要重于技能的获得,良好的动机是学习的加速器,儿童在艺术的学习中如果体验到了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持续下去,这样的艺术教育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再次,艺术教育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通过艺术的语言,去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园地百花齐放,允许各种风格、流派的共存,允许不同看法、行动的存在,在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课程和活动中儿童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艺术教育可以全面开发人脑,点燃天才的大脑火把、激发无穷的潜能、照亮孩子成长的路,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澎湃的激情、强烈的好奇、全面的参与中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艺术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情感性的活动,是创作者体验的过程。理想的艺术教育应该一方面充分地保护儿童原有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使他们不失去自身的完整统一性,从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达这份诗性,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
  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向综合方向的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我国的艺术发展长期以来都是混生、综合的,书画本是一体,诗词与音乐不分家,说唱、戏曲等都是综合的艺术形式,人类感官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形成人的心理结构并促使人的本质发展,有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艺术能力的培养。综合性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本能和本质发展,避免各种感官的人为分裂,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培养少数的艺术家,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其自身的平衡发展。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培养真正具有艺术修养的人。
  参考文献:
  [1]艾伯利斯,霍弗,克劳特曼著.刘沛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2]何奎莲.艺术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3]张卫民,肖玉.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途径探幽[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4]李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6).
  [5]赵世兰,郭建民.“本能的缪斯”为“艺术热”带来的启迪与思考[J].艺术研究,2007(1).
  [6]江锋,江雁,探讨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J].商场现代化,2005(12).
其他文献
摘 要: 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也是坚持用意第绪语创作的小说家。辛格因为“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不仅成功创作出以《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为代表的诸多长篇小说,而且在短篇小说领域颇有造诣,大多数作品都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邻居》是辛格诸多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两位孤苦伶仃的犹太老人
摘 要: 初中阶段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平时进行铺垫性的训练。在议论文写作指导方面,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事例,学会引用事例进行论证,并就事例进行意义分析或比较分析等,从而有效证明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引用事例 分析事例    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记叙文一直是舞台的主角、训练的重点。反观议论文,它就是一个绿叶的身份,甚至是一个跑龙套的地位。在
摘 要: 教育界提出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为此,北方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但随之出现了教学体系和实质内容相互脱节、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效果不理想及实践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及高中教育外语教学重心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测试研究的语用学测试研究被提上日程。现行的语法教学和测试学最新观点指出,语法测试不但要触及语法性,同时要保证语法的可接受性。由于国内语用测试研究总体上比较少,本文从语用学视角出发,考量了目前江苏高考英语测试中语法测试基本题型中语用性整合的可能性,以期为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英语测试的语用学转向提供可行性建议,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
摘 要: 从疾病的隐喻角度出发,对小仲马《茶花女》,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和清末民初福州平话小说《新茶花》中茶花女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茶花女形象的逐步转变过程。得出在特定历史条件背景下,茶花女形象的审美突出点在从西方传入中国过程中经历了由“欲望追逐”到“文人风骨”的转变。而在进一步的本土化过程中,茶花女形象的审美关键则转向了“健康强大”。  关键词: 茶花女形象 疾病隐喻 中国化 本土化  
摘 要: 作者基于对英国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出发,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审视英国教育的现状:尤其在道德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上有值得借鉴之处,从而反思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改革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以师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转型,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帮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 英国教育 教育意义 教育理念 教育方法  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2013年湖北高校
摘 要: 为了解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对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十余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发展状况整体上较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和吃苦耐劳精神较满意。通过调查发现:测绘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测绘专业 本科毕业生 职业发展  一、关于调查对象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研究真语文的三个规律,指出了假语文与真语文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了演讲词的特点,提出了对象感和现场感相结合、可说性和可听性相统一、整体稳定性和局部可调性等演讲词所必需的内容形式要求。  关键词: 真语文 演讲词 阅读鉴赏 教学  研究真语文,归根到底,离不开语文自身的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师教学语文的规律。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规律”的解释就是:“事物之间的内
摘要:新约圣经前三卷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三本福音书因多个方面的相似而被称为“对观福音”,又因它们均是按照犹太历史主义书写传统来记叙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而被认为是历史的叙事;四福音书中的另一卷书《约翰福音》由于与对观福音各方面的差异,呈现出信仰叙事凌驾于历史叙事的效果,因此被称为“浪漫的福音书”。本文意在比较《约翰福音》与对观福音,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把握对观福音与《约翰
摘 要: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基于PEP小学英语教材的Let’s talk 模块,从呈现、学习、操练、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Let’s talk 口语表达 真实情境 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是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