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新兴媒体基因 创新媒体传播内容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发展根基。内容建设是媒体融合的根本,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以新媒体基因改造内容生产分发模式,推进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媒体  移动化  智能化  社交化  视频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新闻信息的生产、推送和接收方式。在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十分重视,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多次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积极有效应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革,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举措,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地市级广电媒体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本就弱于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市场切入,应对能力较弱,这让处于困顿求索中的地市级广电媒体人更加压力重重。出路何在?笔者认为,解困的方法就是做好媒体融合,地市级广电媒体要走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道路,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植入新媒体基因,创新媒体传播内容。
  一、地市级广电媒体内容创新存在的问题
  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演变,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怎样变革,受众选择媒体最基本、最初始的动因是优质的传播内容、便捷的传播渠道和是否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地市级广电媒体恰恰在这几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一)内容创新不力
  与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相比,地市级广电媒体社会资源面窄、内容资源欠缺、人才资源薄弱,导致其节目质量不高,这是受众大面积向新媒体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城市电视媒体的收视份额逐年下降,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调查数据显示,在112个城市调查网中,市级频道整体平均份额从2017年的7.4%下滑到2018年的6.7%。①
  频率频道定位不准,专业化不强。地市级广电媒体对频率频道定位缺少基本的受众调查、市场调研、专家论证,考评体系单一,主要以收听收视率为主。为确保较高的视听率,地市级广电媒体在运作中纷纷向综合频率频道靠近,频率频道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节目制作理念陈旧、手法老套。新闻类节目的新闻选题、语态和节目编排、播报方式多年不变,地方性会议、活动报道占比过大,选题范围狭窄,受众对此类报道接受度不高。工作总结式报道占比过多,无效冗余信息过剩。
  节目形态单一,信息容量极小。电视频道主要以新闻类节目、电视剧为主,广播频率主要以新闻类、音乐类节目为主,缺少具有比较优势的泛服务类及其他类别节目。新闻节目以资讯类节目为主,缺少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深度报道、现场直播等类型节目;节目单条内容过长,每期节目信息容量十分有限;针对本地受众的本土化、个性化内容较少。
  民生新闻亟待提升品质。民生类新闻是地市级广电媒体收听收视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存在低俗化、琐碎化、同质化、过度娱乐化倾向。
  (二)渠道建设不力
  频率频道目前依然是广电媒体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坚持“台网一体”,全方位向“两微一端一网”拓展,是广电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
  拓展传播渠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机构重组、资源融合、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内容生产分发、技术应用等多个子系统、子工程。但目前西部地区地市级广电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中仍然存在思想观念、战略规划、机制创新、先进技术运用滞后等问题,尚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二、深刻认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改变
  (一)新媒体传播的优势
  自20世紀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正以核裂变的方式迅速演化,其功能、形态、影响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美国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认为:“互联网将一切媒介作为自身的内容,成为一切媒介的媒介。”②即互联网已成为所有媒体的载体,是链接、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等所有媒介的媒介,依托互联网诞生的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所有传播媒介的符号系统,弥补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以往各种单一媒介符号的不足,集中了媒体所有的特点、优势,形成了全能符号系统的典型特征和呈现方式。同时具备了大容量、超链接、跨时空、强互动、多功能、强服务、低成本以及人性、方便、快捷等传播特性和技术基因。
  (二)新媒体消解了媒介边界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正在消解、消融原有传媒业的边界。专业媒体与自媒体、大众媒体与社交媒体共处于一个传播起点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三者的边界日益模糊。新媒体的强交互性、社交性及移动化特点促使一个万物皆媒、人人传播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度运用,也加快了传播社会化、平民化进程,传播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随时形成。
  现在,广播、报纸的客户端做起了视频,电视台的微信平台在不断发文、发图、发声。传播生态的改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媒体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成广播电视台,报社、广播电视台合并成媒体集团……传播方式也从单媒介传播转变为多媒介、多渠道、多主体、多符号、立体化、矩阵式传播。
  三、积极迎接内容生产、分发模式变革的大潮流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变量的进步推动传播媒介形态演变、进化。而科学技术是传播媒介变迁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人类文明、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人类传播从口语传播向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迭代式进步。互联网传播改变了以往任何一种传播的内容生产、分发、接收方式。   技术基因决定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内容的有限性、媒介符号的单一性、线性传播的单向性等特点,受众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收有限的内容,并且获取信息成本较高。传统媒体的天然局限只能通过媒体深度融合来破解,注入新媒体基因,推进全面互联网化、新媒体化,填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基因鸿沟,焕发新的生机。
  (一)推进机制创新,以新媒体基因重组机构
  很长一段时间,广电媒体基本按频率频道、新媒体等媒介形态组建业务机构,实行频率频道负责制,这容易带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资源不易整合等问题。
  推进媒体融合,首先要破除内设机构、部门的边界。广电媒体可以依据传播符号、传播介质重组业务机构,破除频率频道制,实施内容生产中心制,消解媒介形态边界、业务边界、人员边界。例如:整合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面向频率频道、新媒体平台制作、集成、编发新闻信息;全媒体视觉中心负责生产分发图片、视频等内容;全媒体音频中心负责生产分发音频内容;全媒体集成中心负责新媒体平台维护、开发及内容生产分发;全媒体受众中心负责市场调查、大数据运营、内容包装推介;全媒体技术中心负责技术的维护、运用、研发。广电媒体整合组建全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融合、聚合频率频道与“两微一端一网”等各类平台的生产要素,推进广播电视从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向内容生产集聚、分发平台转型,全面推进规模化、集约化。
  (二)做精做优节目,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地市级广电媒体频率频道应着力做深做精新闻资讯、新闻访谈、新闻评论、深度报道、新闻专题等节目,制作丰富多样的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传播内容。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大力建设智慧广电,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聚合政务微信、微博等政务信息资源,提升广电政用、民用、商用融合服务能力,强化民生服务,为受众、客户提供丰富、实用的服务资讯。地市级广电媒体还可着力打造文化娱乐平台,做精做优文化专题、文艺、电视剧等文化娱乐类节目。
  (三)推进移动化,着力打造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③车载、智能终端等移动收听人数的持续上升带动了广播听众、广告和影响力的攀升。
  广电媒体除了选择入驻第三方客户端以外,打造自己的移动客户端是推进传播移动化转型升级的基本做法。客户端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标配”,是用户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
  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应满足以下几种功能和条件:
  精准定位。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新闻+服务+娱乐的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应全面聚合新闻信息和文艺、电视剧等娱乐信息以及全面的服务类信息。其中,新闻、服务信息与本土受众在地理、心理、个人利益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贴近,具有比较优势。地市级广电媒体要大力拓展客户端的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本地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深耕本地服务。
  丰富传播内容。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原创+聚合的综合资讯客户端,应全面聚合自身频率频道的原创内容及文化娱乐等内容。在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精选、提纯、聚合与本土受众相关的各类信息,打造提供服务的聚合平台。
  丰富传播符号。新媒体传播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符号,信息呈现更为多元、立体、多维、全面,用户体验丰富,更容易被接受。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客户端在内容上应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介符号。
  (四)推进社交化,让受众与媒体粘合得更紧
  广播电视线性、单向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受众的反馈、沟通、互动方式单一,主要局限于书信、短信、电话等互动方式,时间延迟、实效性差,成本过高、互动性差,与受众的关系属弱连接、弱交互。互联网让万物互联,数字传输技术让电脑与电脑、人与电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新媒体之间形成网状连接,这些关系属强连接、强交互。
  广播电视媒体增强用户黏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激活更多受众,使其成为传播渠道和环节,传播内容通过受众阅读、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达到多层级传播、传染性传播、裂变式传播,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传者、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可以互换。“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受众常常成为传播者、内容生产者。同时,受众的行为、情绪、态度、偏好等大数据,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重要资源,成为内容制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用户生产内容(UGC)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已成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媒体要将受众作为活跃生产力纳入内容生产系统,建立专业力量与业余力量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UGC内容的鉴别、甄选、加工、审核机制,激励受众参与生产制作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五)推进视频化,大力拓展视频制作优势
  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感官——眼睛来实现的。进入读图时代,人们对视频、图片的需求日趋旺盛。新媒体应用促使传播正在向微传播转型,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内容的碎片化、获取时间的碎片化),对短视频的旺盛需求助推短視频产业大爆发。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和6.48 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73.9%和78.2%;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5.90亿,占手机网民的72.2%。④
  广电媒体具有视频生产制作的天然基因、坚实基础、比较优势,要打造视频生产制作流水线,大力拓展原创新闻视频、泛娱乐类视频、泛服务类视频、剪辑聚合类视频,大力推进移动直播常态化。
  四、主动迎接智能化迭代升级的大趋势
  “人工智能将引起巨大的颠覆性革命,其影响必将超越以往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⑤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以及智能机器人写作、编辑(剪辑)、推送信息、核查新闻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嵌入媒体传播中的线索发现、选题策划、素材采集、编辑生产、内容分发、受众接收、反馈监测等全流程,正在将媒体带入智能传播时代,改写新闻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加速新闻传播的迭代升级。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信息传播更精准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整体行为习惯,精准反映受众行为模式、共性需求、个人偏好、个性化需求,是对座谈会、电话访问、人员走访等传统的受众调查方法的革命,是对日记卡、测量仪、数字机顶盒等抽样调查视听率方法的颠覆。传统视听率调查以少数样本户评估整体的收视收听行为,统计数据单一,抽样计算误差较大。运用大数据测评广播电视节目,意味着样本户就是全样本数据,因而更为高效、精确、客观、全面。
  大数据已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资源,基于对大型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分析,实现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揭示和解析,生产制作更多的数据支撑型深度报道、趋势预测性新闻以及经济形势分析、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等领域的报道。全面进入读图时代后,广电媒体应用大数据可以生产制作更多的信息图表,以可视化的数据更直观、形象、生动、明晰地传达、解释、解读信息。
  (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内容生产更高效
  作为重要驱动力量、重要战略抓手、重要战略资源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内容生产的“标配”,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内容生产、传播程度日益深化。国内外众多媒体开发、运用机器人写稿软件,在重大新闻报道中自动快速生成稿件、视频,提升报道速度和质量。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生产平台,也被称为智能化编辑部“MAGIC”,人工智能(AI)合成女主播已正式上岗。嵌入搜索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及反馈信息等全流程的新闻智能生产流水线,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生产短视频3.7581万条,单条视频生产最快耗时仅6秒。⑥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新闻传播全过程,将有力提升传播效率,增强交互体验,也是媒体推进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
  (三)运用智能分发技术,推进内容送达更精准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智能推荐机制是算法推荐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算法推荐,相较于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机制而言具有高效、精准等诸多优势。算法推荐技术依据信息的类别、热度、关键词等特征,与用户阅读习惯、兴趣标签、浏览记录等多个参数对接、匹配,经过排序、分类、关联、过滤等环节,自动筛选出有效信息,使媒体能够将信息精准地推送给用户。
  算法推荐将成为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主要的分发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海量信息供给与个性化信息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从海量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实现内容较为精准的分发和信息的有效供给,节约了受众的时间成本,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激发了用户潜在的需求,衍生出多元的受众服务方式。
  五、结语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连接万物、连接社会各要素,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现代传播技术,依托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的影响,远比业界、学界的想象来得更快、更加深远、更为深刻。因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升级,要坚持技术引领和内容创新双轮驱动,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根本,植入新媒体基因,运用新技术改造、重塑、升级传统媒体,为受众提供丰富、快捷、交互、人性化、方便获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内容。
  注释
  ①《2018年电视收视率持续下降,省级频道份额出现明显下滑》,搜狐网,http://www.sohu.com/a/300859902_683129.
  ②徐立军、王玉飞:《2018年中国传媒的基本面与机会点》,《现代传播》,2018年第1期。
  ③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xz/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
  ④杨保军:《扬弃:新闻媒介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新闻大学》,2019年第1期。
  ⑤张晓林 :《类脑智能引导AI未来》,《自然杂志》,2018年第5期。
  ⑥陈毅华、张静:《从媒体大脑看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业态的融合》,《中国记者》,2019年第2期。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朗读者》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迅速成为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内容转型、受众需求更新以及传播语境调整等方面,论述精品文学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进行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文学传播 《朗读者》 文化类综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传播形式不断发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从广播如何确定选题、发挥广播特性、营造社会公共讨论氛围、整合资源、提升广播服务专业性等维度,分析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广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公共服务 广播服务属性 节目选题 讨论场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电视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各种节目與信息所组成的精神文化产品,虽然在形态上与民航、邮政、电信、铁路运输、公路交通、居民供电供暖等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但是
期刊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通过自建平台或借助已有平台,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近年,广州广播电视台实行跨部门联合谋划、统一采访、分别编发、全网推送的策、采、编、发流程再造,探索发挥传播矩阵最大效力之路。打造了适应融媒体生产的采编发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广电 融媒报道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
期刊
【摘要】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央广经济之声携手推出融媒体评论专栏《两会财经快评》,双方以“融合发展,网络优先”的思维指导生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再造电视+广播+网络生产流程,以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央级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另外,本文也对作为融媒体专栏评论员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两会财经快评》 融媒体 广播 电视 网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互联网舆情分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共识。本文以2018年10月28日发生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舆情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网络舆情传播的要素、特点,归纳总结出网络舆情传播的内在机理,并阐述了互联网舆情中各视角对事件演进以及当地政府、权威媒体等发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舆情 舆情传播 传播机理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舆情是对
期刊
【摘要】本文以浙江广电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为依据,从打造省级支撑平台、与省市县联动创新媒体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促进媒体融合“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分析如何加快融媒体技术整体布局、着力打造新型媒体集团。  【关键词】云管端 县级融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 最后一公里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
期刊
【摘要】在今年4月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媒体峰会上,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实广播剧《撤离》获得防灾减灾类最佳广播节目大奖。该作品是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创作的特别节目,作品以“新闻+广播剧”的形式表现了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后6万人24小时的有序撤离过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十年交上了一份应灾能力全面提升的完美答卷,也讲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中国好故事。本文介绍了节目创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
期刊
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音频媒介的迭代变迁。受技术驱动而诞生的播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一种可下载、可订阅、可随时随地收听的数字音频文件形式,“越来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多元的按需的数字化音频媒介形态,显现出成为主流媒介和重要叙事平台的趋势”。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介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在内的媒体机构纷纷进入播客市场。播客的概念在发生变化,播客的形式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播访谈《用好狠的办法,解决“好狠”的问题》为例,分析记者如何提升舆论监督类报道的深度和可听性,即运动脚力,坚定立场,站稳脚跟,把基層当课堂;开动眼力,在反复比较中观察、判断、辨别;发动脑力,提高主动策划能力,以报道的内容优势赢得受众认可;调动笔力,以富有感染力、凝聚力、引领力的好作品来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关键词】广播访谈 舆论监督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键盘声  记者讲述:真让人感叹,2018年3月8日世界自然遗产、被盛赞为“童话世界 人间天堂” 的中国四川九寨沟风景区重新对外开放后,无数的男女老少又从四面八方乘飞机坐汽车拥挤到这里,来游览长海、五彩池、镜海的美妙色彩,领略双龙海瀑布的动感奇观,感受扎如寺的深邃庄重,观赏歌舞演出《九寨千古情》的美轮美奂。然而,就在2017年8月8日晚上9点19分开始,这里却因为一场大地震经历了一次6万多男女老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