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 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件寻常生活中的小事入笔,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笔者从顺应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出发,就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作者生平事迹资料,通过课堂的适时展示,帮助学生深入而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情感与文本的交融,从而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学片段如下:
师:课文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寻常的飞蛾、瓜苗和心跳,让作者一次次感到震惊?
师:谁可以帮忙解答?
(众生沉默不语,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生自由读。)
杏林子,原名刘侠,12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瘫痪。那时的她告诉自己:如果三年我还康复不了,我就不活了。可是她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年,却没有丝毫好转。她想:好吧,再熬三年好了,如果还是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们心中有答案了吗?
生:作者因为瘫痪不想活了,而弱小的飞蛾在她手里却挣扎求生,她震惊了。
生:砖缝中的一粒香瓜籽都能努力地生长着,想想自己,作者感到震惊。
生:作者听到沉稳而有力的心跳,觉得自己不应该放弃生命。
师:大家体会得挺深刻。手里的飞蛾、砖缝中的瓜苗都能极力求生,何况我们人呢?你们想想,文中的飞蛾、瓜苗和人的生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飞蛾的生命在作者手里掌握着,自己无法选择,瓜苗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生:人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来掌控。
师:是啊,我们掌握着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做决定,“震惊”的杏林子就是这么想的,自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生命属于自己,选择浪费或是珍惜,全由自己做决定,“震撼”的杏林子是这样做的。(出示杏林子事迹简介)
轮椅上的杏林子,坚持自学,在几乎不能握笔的情况下,写下了40多部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还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来帮助其他残疾人。
师:此刻,相信大家一定被深深地震惊了。请结合课文内容或杏林子的事迹,以“生命是 ”开头,写下自己这份震惊和对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是手中的飞蛾不断挣扎、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生命是香瓜籽冲破硬壳、努力生长的勇气。
生:生命是杏林子写下的那一部部呕心沥血的著作。
生:生命是杏林子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
……
师:生命是什么?从你们的表达中,老师知道杏林子用行动作出了解答,也印证了她自己对生命真谛的领悟。生命是什么?同样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
上述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需要开始,构建起了一个既触及到文本的内核,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的“主问题”:“为什么寻常的飞蛾、瓜苗和心跳,让作者一次次感到震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便不攻自破。在学生处于“茫然”的时刻,笔者首先借助背景资料令学生了解到作者原来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障人士,学生便豁然开朗,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刻感悟到,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杏林子被飞蛾、香瓜籽及心脏所震撼,进而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接着笔者引入作者的成就,当作者那坚强、闪光的形象被深深地植入学生的脑海时,学生的阅读就更加深入了。通过书写生命感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单位:安徽銅陵市义安区钟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师:课文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寻常的飞蛾、瓜苗和心跳,让作者一次次感到震惊?
师:谁可以帮忙解答?
(众生沉默不语,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生自由读。)
杏林子,原名刘侠,12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瘫痪。那时的她告诉自己:如果三年我还康复不了,我就不活了。可是她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年,却没有丝毫好转。她想:好吧,再熬三年好了,如果还是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们心中有答案了吗?
生:作者因为瘫痪不想活了,而弱小的飞蛾在她手里却挣扎求生,她震惊了。
生:砖缝中的一粒香瓜籽都能努力地生长着,想想自己,作者感到震惊。
生:作者听到沉稳而有力的心跳,觉得自己不应该放弃生命。
师:大家体会得挺深刻。手里的飞蛾、砖缝中的瓜苗都能极力求生,何况我们人呢?你们想想,文中的飞蛾、瓜苗和人的生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飞蛾的生命在作者手里掌握着,自己无法选择,瓜苗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生:人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来掌控。
师:是啊,我们掌握着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做决定,“震惊”的杏林子就是这么想的,自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生命属于自己,选择浪费或是珍惜,全由自己做决定,“震撼”的杏林子是这样做的。(出示杏林子事迹简介)
轮椅上的杏林子,坚持自学,在几乎不能握笔的情况下,写下了40多部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还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来帮助其他残疾人。
师:此刻,相信大家一定被深深地震惊了。请结合课文内容或杏林子的事迹,以“生命是 ”开头,写下自己这份震惊和对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是手中的飞蛾不断挣扎、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生命是香瓜籽冲破硬壳、努力生长的勇气。
生:生命是杏林子写下的那一部部呕心沥血的著作。
生:生命是杏林子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
……
师:生命是什么?从你们的表达中,老师知道杏林子用行动作出了解答,也印证了她自己对生命真谛的领悟。生命是什么?同样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
上述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需要开始,构建起了一个既触及到文本的内核,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的“主问题”:“为什么寻常的飞蛾、瓜苗和心跳,让作者一次次感到震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便不攻自破。在学生处于“茫然”的时刻,笔者首先借助背景资料令学生了解到作者原来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障人士,学生便豁然开朗,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刻感悟到,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杏林子被飞蛾、香瓜籽及心脏所震撼,进而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接着笔者引入作者的成就,当作者那坚强、闪光的形象被深深地植入学生的脑海时,学生的阅读就更加深入了。通过书写生命感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单位:安徽銅陵市义安区钟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