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红酒的渠道之困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红酒,大家想到的都是品味、健康、生活方式等溢美之词。想到中国红酒市场,必然浮现国外中高端红酒在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数据显示,至2011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位居澳大利亚、智利和南非之前。
  另外,中国还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进口葡萄酒的代理商、运营商,都在抱怨市场太难做了,一年比一年难,不知道要怎么卖。
  这又是为什么呢?看着那么美好的数据,而现实又如此残酷,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市场,虽然红酒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20%,中高端红酒和进口红酒的增长率更高。不过,高端红酒的销售却不像数据显示那么乐观。
  原因大概有以下:中高端市场红酒的消费群分散,消费群成碎片化状态,市场是很大,成长性也不错,但代理商、运营商们对现有的市场份额的竞争非常惨烈(主要是团购),据说深圳做进口红酒的代理商、运营商就有2000家之多,每年还在增长之中。
  其实,代理商多、竞争激烈不可怕,只要有自己的主要销售渠道,也没事,但中高端红酒的销售渠道在哪呢?据我的经验,高端红酒的主要渠道是团购,占到总销售量的60-70%,而且渠道高度重合。
  不要认为这没什么,反正能销售就行,大家想想,团购靠什么?靠关系、靠资源,这是红酒特别是中高端红酒的销售“主渠道”。每年新进的代理商、运营商很多,每个代理商靠团购维持,而团购的市场增量很少,特别是三公消费的限制,大家都靠关系去挣食这款蛋糕,大家的日子自然难过。
  而真正高端红酒增长的份额在哪?这部分的消费群不是没有,还很大,但是也很分散。基本上代理商、运营商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常规、普通的分销渠道来吸纳这部分的消费者和消费能力。
  因此,中国市场很难培育大品牌,这是文化和消费习惯问题,最终造成了中高端红酒的品牌缺失,除了少数几个品牌如拉菲外,高端红酒在中国市场无绝对的领导品牌。
  由于消费群分散,代理商没有好的办法来吸收这些消费群和消费力。这当然是问题的表象,核心是中国的消费者并不是真正的把红酒作为一种自饮、品味的东西来对待的,很多情况是拿来招待、搞关系用的。
  如政商的招待用酒,否则团购不会占有那么大的份额。本质上,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的消费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不是完全没有,而是基本没有。
  中国市场上,并不是没有中高端红酒的爱好者、品鉴者、尝试者。如果我们一定要通过打造高端品牌的形象(并不是不要这个形象,现阶段很难去建立和支撑)来销售高端红酒产品,这种方式目前基本行不通,或者得不偿失。
  中国市场,中高端红酒没有销售的主渠道!如果把团购看作是一种渠道或者主渠道,但却无法复制;如果将推广、品鉴会看成是一种渠道,但这仅仅是非销售的辅助的推广渠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建立中高端红酒的销售主渠道,并配合品鉴、推广活动,最终建立中国市场红酒的高端品牌及形象,将分散的消费者和消费能力集中起来,做到可复制,可扩张。
  高端红酒的销售渠道,一种是自建的、一种是社会渠道。单纯的自建难以支撑,而社会渠道则无法直接利用,两难境地。所以,不能用常规的办法来达成高端红酒的销售。
  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对市场的研究,我认为,目前制约中国高端红酒和进口高端红酒市场增长的是没有销售渠道或者现有渠道不支持目前的销售。本质不是品牌的问题,而是渠道的问题。
  第一,建立以直营为主的主渠道模式,但不限于“单纯”的直营。
  为什么这么说,前面已经讲到,单纯开一家卖酒的直营店,很难吸引和聚集高端消费者,难以支撑运营。那么,有理想和报复的运营商,应该整合资源,将直营店打造成当地有影响力的旗舰店,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
  不但有销售的功能,更要有体验、消费者聚集、会员资料收集、红酒知识普及、团队培养输出、团购网络组、红酒知识推广等总综合功能,如定期培训和品鉴会等综合的平台。
  可以合作(行业内和行业外均可)、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平台的建设,做成当地企业培训交流基地、甚至是当地的一个景观。
  这个是需要有魄力、实力、雄心壮志的企业才能去尝试的,但要真正将高端红酒做起来,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
  第二,建立以关系、公关为突破的辅助渠道。
  起初介入高端或进口红酒这个行业的代理商、运营商,开始实际上都是有一定关系资源的个人或公司,否则哪敢贸然进入这行。
  只是现在大家都在挤这一座“独木桥”,日子就越来越难,看着每年的自然增长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增长的消费力“弄”到手,实属无奈。
  现有的资源一定要利用好,这是最省力的方式,也是效果最直接的方式。运用资源,可以提升平台影响力,支撑公司盈利和平台建设。如政府关系好,可以将这个酒做成招待酒;如果某大型企业关系好,可以做团购,甚至可以发展政商代表为个人代理商。
  当然是结合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他们关系资源好,给予其精神上的尊重和身份的尊重,彰显其价值,这对销售效果也是一种很大的推动。
  结合辅助推广,并最终建立红酒的销售主渠道。如果成功的建立起高端红酒的社会化销售渠道,并成功的将模式复制到各大城市,不但“功德无量”,也将造就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
其他文献
在竞争激烈的食用油市场,品牌的集中度大为提高,油类品种越发丰富,在短短的20多年,中国食用油的家庭消费已基本上告别了散装油消费并开始向健康化、高端化和精品化方向转移。  但另类的具有传统消费习惯的芝麻油(俗称 “香油”),一直却是不温不火,一派萧条之状,虽然几大油类和调味品巨头都早已涉足,但市场上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第一品牌。  作为一个具有使用传统和消费历史的品类,境地有些尴尬。  发展障碍:传
期刊
一、趣味化发展路径,是休闲食品的不二法门  休闲类食品是从大食品中分割出来的一个品类,本身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但是发展至今主食类食品和休闲类食品的产品特征具有了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例如主食类食品主要以营养成分和产品形态进行区分;而休闲类食品则主要以食材、味道、口感进行区分。  休闲类食品的重度消费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等未从事工作、或工作时间未久的人群,他们更加关注趣味性的生活方式。这种需求,推动了休闲
期刊
作为2013年饮料市场最为火爆的产品之一,娃哈哈格瓦斯一经推出即产生诸多争议。  日前,同样生产格瓦斯产品的秋林公司公开指责娃哈哈格瓦斯是“山寨货”,引燃了两家同品竞争企业间的战火。双方的口水战争,说白了就是一场营销战,事件背后是双方在市场上的互相攻守。  发动口水战  近日,秋林暗讽2013年年初高调推出格瓦斯新品,并大肆宣传的娃哈哈的产品是“山寨货”。秋林在微博中详细阐明了娃哈哈格瓦斯和秋林格
期刊
总体形势  2013年1-6月,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总计19.2万千升,同比增长1.98%;进口总额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葡萄酒进口保持了继续增长的态势。  具体来讲,原瓶装葡萄酒进口量14.1万千升,同比增长20.67%;进口额7亿美元,同比增长9.66%;散装葡萄酒进口量达5.1万千升,同比下降28.29%;进口额达6,647万美元,同比下降21.84%。  烈酒方面,中国烈酒进口量
期刊
问:“健康”能否成为休闲食品的主要诉求?  程青云:膨化食品如薯片,长期以来以时尚、口味两大要素作为攻城略地的核心武器,但我们也看到好丽友通过非油炸概念推出了薯愿。薯愿没有食品添加剂吗?完全符合人体健康标准吗?也不是,真正让薯愿站稳脚跟的是消费者对于健康休闲食品的联想与渴盼。  个人感觉,休闲食品现在处在健康与口感的夹缝中。现代人注重健康,但真正生态的东西往往口感不怎么样,而好吃的,往往要加各种添
期刊
“捞汁”这一新型的液态复合调味料(复合调味料,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料、辅以风味配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调味料)迎合了时代潮流——产品本身具备复合味道并为消费者提供了菜品调味的便捷性,因此应运而生。  捞汁原本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用菜汁拌饭,后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摒弃了“捞汁”的原本意思,发展到了“捞拌汁”、“捞伴菜”等等,用什么原料就叫什么“捞汁”,比如“捞汁拌菜,捞汁鱼皮,捞汁鱼翅”等等。  
期刊
做电子商务,在网店卖茶容易成功,还是沿袭传统,在实体店卖茶容易成功?  电子商务兴起的时候,大部分茶商都没有太在意;当传统茶叶店受阻的时候,我们开始关注电子商务,转战互联网,希望网店卖茶能够带来新的契机,为企业赢得发展机遇。  然而,网店不是万能药,一吃就灵,药到病除。在网络上卖茶,失败的人比成功的多,搞得轰轰烈烈的人更少。  茶叶电子商务的背后隐藏着三个根本问题:在哪卖?怎么卖?谁来卖?  首先
期刊
进口食品消费在国内悄然兴起  近年来,进口食品在国内消费者饮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十几年前,市场上偶尔见到的进口肉类、水果、洋酒、咖啡等,不过是普通食品市场上的补充。  由于当前国内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目前国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比较注重安全性和营养性。而进口食品不仅仅满足了消费者饮食需求,同时也使消费者体验到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甚至生活方式。  同时,产地不同的进口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的
期刊
在国家发改委对外资奶粉品牌进行反垄断调查尚未结束之时,国内乳业传出利好消息。光明乳业控股子公司新莱特(SynlaitMilk)7月23日在新西兰IPO。  新莱特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婴儿奶粉混合罐装线。在业内人士看来,光明乳业子公司新莱特上市,旨在发力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  新莱特在新西兰IPO  根据光明乳业此前公告,公司在5月14日首次披露新莱特拟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以IPO方式融资的信息,
期刊
该文来源于市场调研公司浩顿英菲。浩顿英菲的广告效果评估系统会将电视中播放的广告进行收录,并由消费者评测。从2011年1月1日起截止至2013年6月25日,该广告效果评估系统总计收录婴幼儿奶粉类广告179条,平均API(Advertise Performance Index,广告效果指数)得分85分。  自从“三鹿事件”之后,国内奶粉市场就不断地爆出各种问题,即便是雀巢这样的国际优质品牌也难逃一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