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持平稳的学习状态,需要真正放下忧患得失的心理包袱,需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多看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范例,多去了解生活的快乐幸福有哪些内涵,跳出上学考学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拓宽思维。
【关键词】学习状态;过桥试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生,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看,这都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高考,要取得好成绩的心理需求就表现得更为强烈,不仅学生,就连家长也是如此。但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的事与愿违,甚至有些平时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可高考成绩却大打折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精力体力不济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不佳。心态的平稳与否真的有这么大作用吗?下面的试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个教授做了如下的试验:他带领十个人在黑暗中轻易地走过一座桥,然后打开旁边的一盏灯,让那十个人观看桥下,人们不由惊呼,原来桥下是一个池塘,而池塘中有很多令人恐怖的鳄鱼。这时,教授让这十个人再跟他一起走回桥的另一边,但说什么人们都不愿意走,最后经过鼓励劝说,其中三个人同意走过去。教授又打开几盏灯,人们发现桥下有保护网,于是又有五个人过了桥,最后剩下的两个人说什么也不过桥,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保护网也未必就安全。
这一试验表明,心态决定状态,心态比技巧更重要。过桥靠的是行走的技巧,相对来说,那十个人中有的比教授年轻,走得比教授快、稳,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回答无外乎是教授胆大、勇敢,另十个人胆小、怯懦。那些人为什么会胆小、紧张、恐慌呢?究其实质,是人内心有所忧患担心,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失去生命,也就是心中有我虑我太多太重。试想,假如人心中虑我少一些,只把走过桥看作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次简单经历,那么我想那十个人过桥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有很多竞技,有些人本身的技巧可能相当高,但却有时免不了發挥失常,而失常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与心态有关。那么人的心态之所以会失常,除了人内在的生理原因外,大多是由于对外在的名利得失、身体安危过于在乎所致。
人要做到有一颗平常心,心无他碍,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就必须看透得与失,看透我们在浩渺的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挫折与苦恼,其实是很微小的,都是无所谓的。心无他碍,方能静下心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越是执着追求的东西,越是离我们遥远,而越是心无所求的东西,却越不求而自得。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是故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
孔子也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现实中的人们,却往往是急功近利,没有真正地展望未来,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大多看到与计较的是眼前的考分多少,一时的成败得失,也正是有了近前荣辱得失的计较,就有了永远放不下的心理恐惧。而任何一个有心理负担的人,其学习的效率一般都不会太高,心理只有“放下”才会“有得”得更多更好。
就拿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高考,如果自己心中将其看得过重,认为高考的成败就完全决定了人生的成败,甚至觉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高考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一个插曲,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就完美人生的相对性而言,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只要是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就是成功,没有必要非得强迫自己达到某种境界,那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人如果陷入了一种愚妄的空想之中不能自拔,那他将很难成功,甚至会迷失自我。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风一心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以致丧失心智,走火入魔,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了。
如果说欧阳风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我有一个同事就是总要求她的孩子要考班中前几名,孩子也比较聪明,初高中常名列前茅,高考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只是上了一年多就退学了,为什么?精神失常了,因为在大学里他不能总考年级前几名,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也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老子曾说知己者明,人只要明了了自身,并按自己内心的本真,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去自然而然地言行,而非过多地听从于功利的驱使,那么生活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快乐,最终也能求仁得仁,求智得智。
当然要想真正放下忧患得失的心理包袱,需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多看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多去了解生活的快乐幸福有哪些内涵,跳出上学考学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果能如此,我想同学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成就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学习状态;过桥试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生,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看,这都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高考,要取得好成绩的心理需求就表现得更为强烈,不仅学生,就连家长也是如此。但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的事与愿违,甚至有些平时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可高考成绩却大打折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精力体力不济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不佳。心态的平稳与否真的有这么大作用吗?下面的试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个教授做了如下的试验:他带领十个人在黑暗中轻易地走过一座桥,然后打开旁边的一盏灯,让那十个人观看桥下,人们不由惊呼,原来桥下是一个池塘,而池塘中有很多令人恐怖的鳄鱼。这时,教授让这十个人再跟他一起走回桥的另一边,但说什么人们都不愿意走,最后经过鼓励劝说,其中三个人同意走过去。教授又打开几盏灯,人们发现桥下有保护网,于是又有五个人过了桥,最后剩下的两个人说什么也不过桥,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保护网也未必就安全。
这一试验表明,心态决定状态,心态比技巧更重要。过桥靠的是行走的技巧,相对来说,那十个人中有的比教授年轻,走得比教授快、稳,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回答无外乎是教授胆大、勇敢,另十个人胆小、怯懦。那些人为什么会胆小、紧张、恐慌呢?究其实质,是人内心有所忧患担心,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失去生命,也就是心中有我虑我太多太重。试想,假如人心中虑我少一些,只把走过桥看作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次简单经历,那么我想那十个人过桥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有很多竞技,有些人本身的技巧可能相当高,但却有时免不了發挥失常,而失常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与心态有关。那么人的心态之所以会失常,除了人内在的生理原因外,大多是由于对外在的名利得失、身体安危过于在乎所致。
人要做到有一颗平常心,心无他碍,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就必须看透得与失,看透我们在浩渺的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挫折与苦恼,其实是很微小的,都是无所谓的。心无他碍,方能静下心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越是执着追求的东西,越是离我们遥远,而越是心无所求的东西,却越不求而自得。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是故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
孔子也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现实中的人们,却往往是急功近利,没有真正地展望未来,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大多看到与计较的是眼前的考分多少,一时的成败得失,也正是有了近前荣辱得失的计较,就有了永远放不下的心理恐惧。而任何一个有心理负担的人,其学习的效率一般都不会太高,心理只有“放下”才会“有得”得更多更好。
就拿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高考,如果自己心中将其看得过重,认为高考的成败就完全决定了人生的成败,甚至觉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高考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一个插曲,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就完美人生的相对性而言,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只要是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就是成功,没有必要非得强迫自己达到某种境界,那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人如果陷入了一种愚妄的空想之中不能自拔,那他将很难成功,甚至会迷失自我。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风一心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以致丧失心智,走火入魔,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了。
如果说欧阳风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我有一个同事就是总要求她的孩子要考班中前几名,孩子也比较聪明,初高中常名列前茅,高考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只是上了一年多就退学了,为什么?精神失常了,因为在大学里他不能总考年级前几名,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也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老子曾说知己者明,人只要明了了自身,并按自己内心的本真,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去自然而然地言行,而非过多地听从于功利的驱使,那么生活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快乐,最终也能求仁得仁,求智得智。
当然要想真正放下忧患得失的心理包袱,需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多看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多去了解生活的快乐幸福有哪些内涵,跳出上学考学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果能如此,我想同学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成就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