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政治英才到民国济赈先驱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周秋光的《熊希龄传》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谋篇,对熊希龄的历史叙述力求全面,并坚持客观的原则,对熊希龄进行了公允的评价,精准地概括出熊希龄维新、救亡和济赈的人生追求。《熊希龄传》集学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民国史研究尤其是人物研究的厚重之作。
  【关 键 词】熊希龄;传记;慈善;慈幼院
  【作者单位】武端利,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熊希龄是我国近代重要的政治人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慈善家。他在清末担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和盐运使,于财政尤有心得。民元之后,熊希龄先后出任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总揽财经、治理地方也颇有成绩。1913年5月,熊希龄受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邀请出任国务总理,同年9月正式组阁,成为民初政党内阁总理。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创办了中国近代著名的幼儿福利院——香山慈幼院,成为民国济赈先驱,为后人所称道。目前,学术界对熊希龄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一本系统论述熊希龄一生历史和影响的传记。《熊希龄传》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全面、立体、深刻、公允地展现了这位“凤凰才子”的一生。
  《熊希龄传》一书是周秋光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熊希龄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和人物研究的成果。该书以清末民初激荡的历史为背景,以人物描绘和研究为中心,在深耕和研读史料的基础上,对熊希龄的一生进行了全面、公允的评价,是比较难得的集学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人物传记。《熊希龄传》在篇章布局、研究评价、人物刻画和精神把握上都做了有益的创新,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评价:“该书不仅全面、系统、详实、平正,而且新见迭出,颇具功力。”[1]该书不仅对熊希龄研究有重要的奠基和开拓作用,对于民国史研究尤其是近代人物传记的编著和出版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力求完整,人物研究纵贯一生
  人物传记研究和出版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全面把握历史人物一生的经历。不少近代人物传记在编著中由于史料缺乏和著者能力的制约,往往偏重于某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其他历史时期却一笔略过,难以全面地对历史人物进行描写,也就失去了传记研究出版的最基本价值。熊希龄的一生横跨清末至民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他集维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财政专家、慈善家于一身,经历之丰富在近代人物中也较为少有,这无疑对熊希龄研究尤其是人物传记的研究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熊希龄传》叙事完整、力求全面,涉及熊希龄一生的方方面面,堪称近代人物传记研究与出版的精品。
  首先,该书以宏大的篇幅,完整地论述了熊希龄的一生。《熊希龄传》一书共计60余万字,整书分十七章,九十二节,对主人公的历史叙述较为完整。该书从熊希龄的家庭出身和早年的求学经历一直研究到其晚年济赈救亡的辉煌事业,纵贯其一生的历史。熊希龄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民族抗战等近代重大历史时期和事件中的经历,在该书中均无遗漏。作者以章为基本研究单位,每章均覆盖一定的历史时期,仅涉及清末历史的就有十章,并未如一般传记薄前重后的做法,而是力求前后均衡,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传。
  其次,该书弥补弱项,重点挖掘熊希龄的早年经历。目前学界对熊希龄的研究多集中于他晚年的慈善生涯,对其早年参与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初担任国务总理的历史关注不多。而周秋光教授在为熊希龄立传之时,特别着重研究和补充了其早年的历史,例如熊希龄1905年参与“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历史。“五大臣出洋考察”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事件,一直以來学术界对于熊希龄在其中的历史作用和经历都没有专论。该书特意论述了熊希龄在出洋考察中的两大贡献,一是负责翻译编订《欧美政治要义》,二是考察后条陈、奏折的起草。因熊希龄自认能力有限,仅具体负责前一项工作,后一项工作则秘密邀请在日本的梁启超代为完成。最终梁启超写出了著名的《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等五份奏折的底稿,由戴鸿慈和端方上奏于清政府。近年夏晓虹教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梁启超所写的手稿,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由此也说明熊希龄在清末推动政治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该书突出重点,聚焦于熊希龄的济赈救亡事业。熊希龄一生经历丰富,但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晚年的慈善事业,这也是最能体现他一生追求和历史贡献的地方。该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熊希龄的慈善事业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熊希龄的慈善事业涉及领域广、持续时间长、慈善之心真诚,其中创办香山慈幼院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历史影响力。该书第十六章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详尽地论述了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的艰难过程,他多方奔走、历经十余年方将慈幼院办成可收容教养1617名儿童的慈善机构[1]。该书的重点勾画,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了一位近代济赈先驱的可敬之处。
  周秋光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和严谨的编著态度,较好地体现了叙述全面、重点突出的传记基本要求,完整而又立体地刻画了熊希龄的一生。
  二、精心谋篇,史学著作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熊希龄传》作为近代人物史研究著作,以学术性为谋篇立传的基础。其一,该书坚持以史为据,引用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不少近代人物传记在编著中因资料引用和考证不足,许多人物历史都是道听途说甚至全凭作者想象,本应严肃客观的人物传记形同文艺小说,此类传记不仅歪曲了人物的一生,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作为历史学者,周秋光教授在《熊希龄传》中引用了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料。该书在每个章节后面均开列详细的引文出处,少则28项,多则191项,总计1588项,即便是以学术论文的标准来看,史料引用亦是相当厚重。该书引用资料的种类亦属丰富,使用最多的是熊希龄的电稿、信函等私人文献资料,其次是报刊资料和档案汇编,此外还有相当多的近代人物日记、回忆录。
  其二,《熊希龄传》一书坚持以史为论,注重对人物的研究和总结。在论述熊希龄的慈善事业时,该书特别总结了其慈善事业的特点,即注重从思想上教化民众、从教育上铸造慈善的基础、从机构上张大慈善效果、从追求上不求名利只尽义务。该书的这一研究不仅总结了熊希龄慈善事业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历史研究应具备的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需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除对生物学知识与技能要掌握外,还要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模型建构、科学发现史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此外,学生还要积极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其基本技能,体会其艰辛历程,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那么如何让科学精神的培育真正走进生物课堂,笔者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几
期刊
当前,中国现行家长,尤其是新世纪诞生的婴幼童的家长们,已经对中国传统式教学观提出了挑战,有的公开倡导向美国学习其素质教育(启蒙与基础教育)的新理念,意欲打破中国传统“填鸭”式教学观。  现在,中国的私立学校越来越多,对生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新世纪的家长们已经从孩子入托开始,就放弃了传统幼儿园,转而让孩子选择了教学理念被他们普遍认可的民办/私立幼儿园,然后打算接着选择教育理念被他们认可的私立小学。中
期刊
当你在为参加美国配偶移民申请面谈,担心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或不想太费神时,你可以花钱雇一名专业的移民律师。因为以前的不少夫妻即使其配偶关系真实,也往往由于在面谈前毫无准备,最后只得与绿卡失之交臂。  有句谚语说得好,如果你什么也没有准备,那就准备失败吧。既然移民局对面谈如此重视,那么你也不能掉以轻心。移民局会对申请人和受益人双方进行深入的背景调查,一旦申请过程中有了专业律师的帮助,你的移民申请之路就会
期刊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体潜能,教师的“导”“引”不能缺席。一味地“默而知之”“学而时习之”难免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自然就难以亲近文言文了。为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现状,我尝试在初中学段高年级中开展文言文的“猜·释·悟”教学法。  一、猜读启智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而事实上,即便是一位学养不错的语文教师拿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要想做到每個字都理解
期刊
亲爱的小约翰:  在上次的来信中,你和我谈到了有关思考方式的问题。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老古董”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已经无法和你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比。关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相信你应该比你的父亲更强。至于什么是创造性的思维,我想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创造性思维是以一定条件为基础的,是客观可行的,而不是凭空臆造。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你应该要明白它的含义。很多人往往认为,电的发现或者小儿
期刊
[摘 要] 传统报刊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存在两种模式:舍弃纸媒完全转型的国外模式和向全媒体发展的国内模式。本文以全媒体发展模式的现代传播集团为例,剖析其移动媒体业务快速发展的内因,最后对报刊媒体发展移动业务的运营策略提出建议。强调报刊媒体与技术公司和渠道运营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报刊媒体发展移动业务要从内容“二次售卖”的浅层运营模式,向具备移动性、开放性和社交性的创新商业运营模式转变,并具体提出移动业务
期刊
1. guitarn. 吉他  My sister plays the guitar beautifully. 我妹妹吉他弹得很动听。  【易错提醒】 表示弹奏乐器时,乐器前要加定冠词the。表示进行体育活动时,体育活动前不加the,如play the piano弹钢琴,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play football 踢足球,play tennis 打网球。
期刊
大千世界的任何生命都有其在世上的独特美丽。“万物静观皆自得”(宋·程颢《秋日》),漫步于山水之间、陶醉于自然之美的历代诗人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下他们与被赋予丰富文化内涵的花草的不解之缘。他们或因精美的诗篇而得雅号,或以传诵的名句而获美称,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诗坛佳话。下面不妨略举数例,共同欣赏。  贺梅子 宋代词人贺铸(字方回)有首著名的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通過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不得志
期刊
中国是个对联的王国,千百年来不知产生了多少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当中,号称“千古绝对”的对联就有不少。把它们采撷在一起,集中地加以欣赏,真是一大乐事。  烟锁池塘柳,  茶烹凿壁泉。  ——这副对联的巧妙,除了一般的对称外,上联的左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上联句子清丽雅致,简直就像五言诗句;下联据说是北大一位阎姓教授所对,他把五行分置于底部了,其中“凿”字繁体下部是“金”字,整联不失趣
期刊
小时候,家在农村。农村的秋天真美。  菜园子里,爬满架的豆角坠弯了架,长茄子紫而亮,泛着光,大圆柿子通红通红的,在深绿的叶片掩映下,似和农人捉迷藏呢!小时候,我和弟弟经常用手去量园里的萝卜缨子,并猜想着萝卜的长势。萝卜缨长到两扎高了,便猜想着地里的萝卜能多长了呢?菜园里所有的蔬菜都趁着正好的秋日努力奋发,书写正浓的秋意。  院子的篱笆墙上爬满了各色的牵牛花,蓝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桃红色的、绯红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