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花蕾,知识是阳光,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中绽放是园丁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听同事谈到个别学生“难管”,不听话,不爱学习,经常惹事生非,虽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不甚明显,个别老师甚至气得想举起拳头。虽然新的教育观念禁止体罚学生,可又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小小年纪就沉沦下去,于是就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法。我认为“亲其师,信其道”是一条可行之路,也就是说,要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让学生自发、自愿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德情操。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情绪极易受到干扰,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又比较低,如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导致言行的“叛逆性”,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其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老师若是用一些冰冷的律条去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往往会适得其反,加剧学生的抵触情绪。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呢?
首先,我们应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中学生还是各方面都未成熟的成长中的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用关爱,帮助和引导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用爱心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都乐于接受正面教育,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批评,但对学生的批评不应是在气头上的信口开河,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由“爱”而生发的循循善诱。当我们指出学生一条错误时,同时应给予他们十条鼓励,使学生得以在受珍视的环境中自觉转化错误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
其次,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因而,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呵护,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他们需要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而老师粗暴的指责极有可能使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过:“老师对我们的好,不是挂在脸上,而是藏在心里的,这个我们能感觉出来。尤其是在老师批评我们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不是真的爱护我们,是不是珍视我们的自尊,哪个同学都一清二楚,我们不需要老师管我们太多,也不喜欢老师廉价的‘表扬’,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学生的心灵一个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再次,老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师生的对立往往是由于教师缺乏平等民主的教育态度所致。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在很多方面可说是胜过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正义感,追求理想的热情和激情,敢于怀疑和否定的批判精神,还有他们不做作,不虚伪的品质也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因此,学生一旦犯错,老师可以用自己长者的亲善,朋友的诚挚及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他,使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觉改正。
另外,为了避免学生不良心理性格的形成,我们平时的教学还要把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晤谈。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阳光照耀、雨露滋养的花蕾,教师只有用温暖如阳光的关爱,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否则,教育就只剩下了没有精神的躯壳,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促使个体生命赢得真正的幸福。
当然,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还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树人必先律已,不光要在品德修养方面做学生的表率,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归纳总结出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教法,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干变万化的教学内容,以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去感召学生,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的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这应是教育努力达到的一个目的。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的成长、和谐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而且惟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为每一位公民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引领他获得足够的鉴赏力,去享受整个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富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品,使他有机会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人生。
以上是我对学生教育的一些体会,也是我个人工作中积累的心得。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愿今后我们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彼此之间的诘难问疑,对话与交流,都能唤醒着彼此心中的理解与眷恋,师生共同努力,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生活世界。
让祖国的希望在清风中成长,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这是我的理想,我相信这也是教育战线所有同志的共同心声。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情绪极易受到干扰,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又比较低,如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导致言行的“叛逆性”,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其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老师若是用一些冰冷的律条去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往往会适得其反,加剧学生的抵触情绪。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呢?
首先,我们应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中学生还是各方面都未成熟的成长中的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用关爱,帮助和引导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用爱心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都乐于接受正面教育,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批评,但对学生的批评不应是在气头上的信口开河,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由“爱”而生发的循循善诱。当我们指出学生一条错误时,同时应给予他们十条鼓励,使学生得以在受珍视的环境中自觉转化错误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
其次,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因而,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呵护,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他们需要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而老师粗暴的指责极有可能使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过:“老师对我们的好,不是挂在脸上,而是藏在心里的,这个我们能感觉出来。尤其是在老师批评我们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不是真的爱护我们,是不是珍视我们的自尊,哪个同学都一清二楚,我们不需要老师管我们太多,也不喜欢老师廉价的‘表扬’,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学生的心灵一个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再次,老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师生的对立往往是由于教师缺乏平等民主的教育态度所致。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在很多方面可说是胜过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正义感,追求理想的热情和激情,敢于怀疑和否定的批判精神,还有他们不做作,不虚伪的品质也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因此,学生一旦犯错,老师可以用自己长者的亲善,朋友的诚挚及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他,使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觉改正。
另外,为了避免学生不良心理性格的形成,我们平时的教学还要把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晤谈。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阳光照耀、雨露滋养的花蕾,教师只有用温暖如阳光的关爱,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否则,教育就只剩下了没有精神的躯壳,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促使个体生命赢得真正的幸福。
当然,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还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树人必先律已,不光要在品德修养方面做学生的表率,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归纳总结出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教法,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干变万化的教学内容,以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去感召学生,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的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这应是教育努力达到的一个目的。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的成长、和谐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而且惟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为每一位公民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引领他获得足够的鉴赏力,去享受整个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富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品,使他有机会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人生。
以上是我对学生教育的一些体会,也是我个人工作中积累的心得。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愿今后我们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彼此之间的诘难问疑,对话与交流,都能唤醒着彼此心中的理解与眷恋,师生共同努力,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生活世界。
让祖国的希望在清风中成长,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这是我的理想,我相信这也是教育战线所有同志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