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有一天余额宝的使命真的终止了,但它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马云
遭围剿 “宝宝”逆袭
自2013年6月5日余额宝上线后,它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虽说在众多拥护之下成长,但遭遇的质疑声不断。如雷霆之势崛起的同时,让一向傲慢的银行开始觉醒,各种竞争打压也接踵而至,相继行动。原因在于余额宝T+0(即当天申请当天可以赎回使用)货基的流动性近乎于活期存款,所以余额宝们的壮大是以银行活期存款流失为代价的。
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巨大压力,工、农、中、建四大行陆续下调了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用于通过支付宝购买余额宝的数量变得非常有限。建行、工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5000元,每月限额均下降至5万。中行、农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1万。银行方面称其主要是出于对用户资金安全的考虑。不过业界认为,四大行的举动是针对互联网金融,从顶层将互联网金融赶走。
临近四月,多家银行就开始抢发季末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间的揽储大战提前开打。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破“5”已经不稀罕,目前不少中长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突破6%,甚至直逼7%的高收益大关。
“定心丸”难抵强政策
有关媒体评论员曾指责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主张取缔余额宝。但在两会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看起来不会被取缔像是给余额宝的一颗定心丸,却未曾想到周小川的后半句话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3月11日央行宣布暂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以及四大行大幅调低网络支付转账额度后,近日工行开始关闭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余额宝面临的情势步步紧逼。3月24日央行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近期举措是为了控制风险,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念不变。但央行同时表示,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罚息的合同条款。这意味着货币基金的政策红利将结束。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严格执行提前支取需要罚息的条款,货币基金投资存款的比例要降至30%。基金经理将要被迫调整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因此会有很多货基的资金将要从协议存款中流出,转而配置短融、央票、金融债等其他资产。余额宝的资产调整压力可能会最为突出,其资产规模达到5000亿元,投资存款的比例从90%下降至30%,相当于有3000亿的资金需要去买债。在业内看来对余额宝而言,将3000亿元资金都买短融,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余额宝中3000亿资金从存款流出来,只能配央票、国债和金融债,才能补齐存款下降的量,但收益率会大幅降低,降幅肯定不止100BP。
不过值得余额宝欣慰的是,有众多消费者直呼银行与余额宝的竞争环境不公平。银行处在金融行业顶层,竞争中银行并没有进行正面交锋,没有设法争夺客户,而是从背后限制余额宝,因而获得了消费者的同情。
拨迷雾 苦觅前景
余额宝所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阿里发布报告做出回应,余额宝促使现有金融体系转变观念,激活其创新能力。此前,长期存在的利率管制,让银行可以坐享高收益。而余额宝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垄断利益,不仅不会推高社会融资成本,相反增加了实体经济可用资金总量,为实体经济输血。余额宝和银行也绝非“零和游戏”(又称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双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永远为“零”)。此外,阿里小微金服集团也已经申请银行牌照,是首批5家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业内人士分析,成为银行之后,阿里将执行银行的监管政策,将与银行站在同一监管线上,处于公平竞争状态。
对于四大行限制储户转向支付宝的资金额度一事,马云也做出回应,“四大天王联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鼓励支付宝称“你可以的!改革,创新,希望,梦想...你必须可以!”。
同时有媒体指出余额宝抗击四大行的技巧,此次四大行针对的都是“快捷支付”业务,除此之外用户可以通过银行官网的网银来充值,不过一般需要U盾,使用起来相对麻烦。如果不希望使用复杂的网银,可以选择四大行之外的银行。若是四大行的工资卡,可以设置非四大行网银内置的“资金归集”,一有新工资转入,将会自动归集到非四大行的银行卡。
理性看待 选其所需
从3月2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6%后持续下跌。不少市民理财热度不似之前,开始转战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邵宏伟分析,余额宝和理财通等其实就是货币基金。这些产品在刚开始时,有些平台会自己付一笔钱来提升收益率,从而提高知名度,实际上收益率并不会高得太离谱。最近几年,由于资金的短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相对较高,5%左右。随着这些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收益率有所下跌并不意外,但货币基金的风险不大,只是未来的收益率可能不会去到6%这样的幅度。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作为新兴事物,虽说发展势头惊人、风险低,但其尚未完全成熟,资本亏损仍然存在。投资者还需要谨慎对待。而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的竞争中,一味排挤只会令消费难觅理财之路。思其所需,对其负责,才是取信之道。
遭围剿 “宝宝”逆袭
自2013年6月5日余额宝上线后,它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虽说在众多拥护之下成长,但遭遇的质疑声不断。如雷霆之势崛起的同时,让一向傲慢的银行开始觉醒,各种竞争打压也接踵而至,相继行动。原因在于余额宝T+0(即当天申请当天可以赎回使用)货基的流动性近乎于活期存款,所以余额宝们的壮大是以银行活期存款流失为代价的。
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巨大压力,工、农、中、建四大行陆续下调了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用于通过支付宝购买余额宝的数量变得非常有限。建行、工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5000元,每月限额均下降至5万。中行、农行用户每日购买余额宝额度从5万元下降为1万。银行方面称其主要是出于对用户资金安全的考虑。不过业界认为,四大行的举动是针对互联网金融,从顶层将互联网金融赶走。
临近四月,多家银行就开始抢发季末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间的揽储大战提前开打。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破“5”已经不稀罕,目前不少中长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突破6%,甚至直逼7%的高收益大关。
“定心丸”难抵强政策
有关媒体评论员曾指责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主张取缔余额宝。但在两会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看起来不会被取缔像是给余额宝的一颗定心丸,却未曾想到周小川的后半句话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3月11日央行宣布暂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以及四大行大幅调低网络支付转账额度后,近日工行开始关闭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余额宝面临的情势步步紧逼。3月24日央行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近期举措是为了控制风险,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念不变。但央行同时表示,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罚息的合同条款。这意味着货币基金的政策红利将结束。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严格执行提前支取需要罚息的条款,货币基金投资存款的比例要降至30%。基金经理将要被迫调整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因此会有很多货基的资金将要从协议存款中流出,转而配置短融、央票、金融债等其他资产。余额宝的资产调整压力可能会最为突出,其资产规模达到5000亿元,投资存款的比例从90%下降至30%,相当于有3000亿的资金需要去买债。在业内看来对余额宝而言,将3000亿元资金都买短融,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余额宝中3000亿资金从存款流出来,只能配央票、国债和金融债,才能补齐存款下降的量,但收益率会大幅降低,降幅肯定不止100BP。
不过值得余额宝欣慰的是,有众多消费者直呼银行与余额宝的竞争环境不公平。银行处在金融行业顶层,竞争中银行并没有进行正面交锋,没有设法争夺客户,而是从背后限制余额宝,因而获得了消费者的同情。
拨迷雾 苦觅前景
余额宝所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阿里发布报告做出回应,余额宝促使现有金融体系转变观念,激活其创新能力。此前,长期存在的利率管制,让银行可以坐享高收益。而余额宝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垄断利益,不仅不会推高社会融资成本,相反增加了实体经济可用资金总量,为实体经济输血。余额宝和银行也绝非“零和游戏”(又称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双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永远为“零”)。此外,阿里小微金服集团也已经申请银行牌照,是首批5家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业内人士分析,成为银行之后,阿里将执行银行的监管政策,将与银行站在同一监管线上,处于公平竞争状态。
对于四大行限制储户转向支付宝的资金额度一事,马云也做出回应,“四大天王联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鼓励支付宝称“你可以的!改革,创新,希望,梦想...你必须可以!”。
同时有媒体指出余额宝抗击四大行的技巧,此次四大行针对的都是“快捷支付”业务,除此之外用户可以通过银行官网的网银来充值,不过一般需要U盾,使用起来相对麻烦。如果不希望使用复杂的网银,可以选择四大行之外的银行。若是四大行的工资卡,可以设置非四大行网银内置的“资金归集”,一有新工资转入,将会自动归集到非四大行的银行卡。
理性看待 选其所需
从3月2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6%后持续下跌。不少市民理财热度不似之前,开始转战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邵宏伟分析,余额宝和理财通等其实就是货币基金。这些产品在刚开始时,有些平台会自己付一笔钱来提升收益率,从而提高知名度,实际上收益率并不会高得太离谱。最近几年,由于资金的短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相对较高,5%左右。随着这些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收益率有所下跌并不意外,但货币基金的风险不大,只是未来的收益率可能不会去到6%这样的幅度。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作为新兴事物,虽说发展势头惊人、风险低,但其尚未完全成熟,资本亏损仍然存在。投资者还需要谨慎对待。而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的竞争中,一味排挤只会令消费难觅理财之路。思其所需,对其负责,才是取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