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岁时我已升入中学,日日从城北走至城南,学习成绩差强人意。
  整整六年的时间,我一直留着“日本头”——也就是齐眉齐耳的短发,衣色黯淡,像个暗色影子,闪躲在隐隐约约的人海中。
  人长高了,可以混迹于同班同学中,但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陌生感和微微的厌恶感。我记得曾用布缠起发育中的胸部,穿贴身的裙子时就可以不必觉得羞耻。
  但是又要常去理发,去做衣服,那是最难堪的事。在那个年纪忽然被人注视,被人议论身体,在镜前被人推来转去,是对没有什么自信的孩子的折磨。连在陌生人面前走路也让人窘迫,更不要提开口讲话了。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写她永远没有摆脱那个尴尬的年龄,“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看了会心莞尔,是是是。
  我的朋友仍然少,有一个,她有个喜气洋洋的名字,叫“福珍”,梳着极长的辫子,大额头,大嗓门。她人好,又爱热闹,和所有男生都是好友,与他们暗恋的女孩子也均是好友,替他们传递字条兼倾听心事。只是放学时便落单了,于是每日黄昏,我与她从城南走回城北,她讲班里各色人等的事给我听,天际每每有橘红色的晚霞。她令我开怀。
  那个年纪里,阅读排解了我大部分孤独。阅读任何写有字的纸都令我狂喜。我站在狭小的储物间,看《警世恒言》《红楼梦》,看我妈读中文函授的所有教材,还有我爸的中医杂志里稍有文学性的内容。我几乎是毫无鉴别力地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个字,好像在那里可以寻找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后来迷上了写字,我写了两本日记,把抄满格言的那本交给语文老师。在留给自己的那本里很文艺地写:“我渴望待在最静寂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


  倒确实一直是在最静寂的角落里的。高中时我越发寡言,坐在靠窗的地方,日日看老槐树在暮色的风里,巨大的阴影如痴如醉地摇摆。五月的时候,夜里也看得到满树洁白如雪的花。
  周末一个人去爬山,在高高的山顶,俯瞰深深的山涧,想象大河曾如何在这荒芜的土地上奔涌。大片云飞过时,大地忽明忽暗。下山的时候,我脱下鞋子拎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滑下结冰的陡坡。
  在孤独痛苦的青春期,是对音乐和美的敏锐感受缓解了我绝望的情绪。我听罗大佑、黄品源、张镐哲、娃娃、高明骏,几乎每个人的歌都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心灵挣扎。如蛭附骨的孤单,日复一日,毫无希望地噬咬着人。只有这些歌,令一个少年可以有些微奢侈的诗意。
  高三了,功课压力大,不能想什么,也不能再那样看书、听音乐了。有一天傍晚停电,我翻出旧磁带来听。在黄昏稠紫的暮色里,听郑智化唱:“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站在悬崖边……”我不明所以地浑身颤抖,眼泪炙热地流下面颊。那歌叫作《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如今,人一点一点都散了,旧楼也要拆了,那里铲平后倒真成了一片悬崖。下雨的时候,站在那里,看着天一点一点黑下去,世界如同荒原。
  【素材运用】从初中到高中,不自信的“我”沉默寡言,缺少朋友。好在看书和写字带“我”走进了一個有意义的世界,音乐和美的敏锐感受缓解了“我”的绝望。对很多人来说,成长都是这样的痛,这样的孤独。但正是这样的成长,一步步将我们推向成熟。
  【速用名言】
  1.青春终究是幸福,因为它有未来。——俄国作家 果戈理
  2.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法国小说家 巴尔扎克
  【适用话题】成长与孤独;自卑与自信;自我排解
其他文献
我去巴黎那年夏天,我妈决定当个艺术家。她每日做十字绣、插花,引得小区众阿姨登门,投之以绣品,报之以茶叶、桃子和新包的马兰头拌香油加肉馅饺子。  那时我想,她归隐山林,放下旧日纺织厂、工业园、汽车销售那些江湖峥嵘刀头舔血的岁月,回家老公胖狗热炕头,相夫教狗,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妈妈还学了一套五行健康操,每天下午去小区花园跳。我说甚好甚好,我给你iPad里下载个《最炫民族风》,你就带着听。  可
期刊
小区的停车位很紧张,随着车辆的增加,停车越来越难。于是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占位方式,一楼邻居是一对老夫妻,都退休了,除了做饭带孩子,日常生活内容里又多出一样——占车位,每天下午五时半,老头准时扛着一个折叠梯子出门,找到满意的停车位之后,将梯子向那一杵,再过十多分钟,儿子儿媳就下班回家,梯子一撤就能停车了,另一位大妈也跟着效仿,她用两把椅子,一边一把,然后用一根绳子拴出一辆汽车的距离出来,绳子是红色的,
期刊
试探是一把双刃剑,你在试探别人的时候,往往先暴露了自己。  然而,朋友圈里的试探之风经久不衰。  最常见的试探:“清清吧,不用回。试试吧,复制我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粘贴复制的信息发送就行,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扔掉那些尸体就OK啦!”  发出这种试探信息的人,骨子里肯定极端自卑,而且平时很可能不大受待见,要不怎么老怀疑自己被朋友删了呢?像马云,我猜他一定
期刊
一个出国读研的朋友假期回国探亲,临行前在朋友圈透露了一下归期,好了,有两个以前关系还不错的同学被炸了出来,扔来了代购list,美其名曰顺手带之,朋友大包小包背了回来,可买回来后,对方却瞬间变了颜色,柳眉上挑:“我要的是mini号,你怎么买成中号了?中号又贵又不好看,这可怎么办呢?”朋友翻出聊天记录,却发现对方当时压根没讲尺寸型号,那也怪自己没问清楚,又见她一脸不情愿,于是只收了小号的钱,还请她吃饭
期刊
去年12月我们一家定居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房子收拾好后,我们决定在圣诞节前满足孩子长久以来的愿望:买一只小猫。本以为这会是件像买衣服一样容易的事,结果却一波三折,也让我初次见识了新西兰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我们选定了中区一家大型宠物店。去看了几次,最终要买的那天还是提前打了个电话,以防万一。电话那头的宠物店工作人员很热情,开始询问想买猫的原因。  “孩子喜欢,一直想要。我们已经安定下来了
期刊
外祖父是马来西亚怡保的富商,母亲自小要啥有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铁蹄的践踏改变了一切。经过了几乎连性命也不保且民族尊严丧尽的磨难之后,母亲的性格转向淡泊。  与被誉为抗日英雄的父亲一见钟情而共结连理之后,亲情变成了母亲世界里的全部。如果说处于少年时期的她是飞旋于林野间任性无羁的风,那么,成了少妇的她,就是淡淡回旋于树梢的风,内敛而又沉着,带着冷眼看世情的睿智。假如说风也有色有香的话,那时的母
期刊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高傲的人。他思考的都是草原、长生天和国家大事。家里的柴米油盐、饥饱冷热统统不在他思考的范畴之内。所以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严肃的人,沉默,背着手站在高处望着远方。  母亲去世后,父亲迅速老了,父亲起先像母亲,一天能打好几个电话,问我天气怎么样,让我多穿点衣服。再后来,父亲打电话过来,先问好我不是很忙,也不在开车之后,就忧心忡忡地说,他最近不想吃饭,大概没有几天日子了。刚开始,我接到这
期刊
我从北京出发,抵达阿根廷,然后从阿根廷的小港口乌斯怀亚坐船去了南极。  旅行快接近尾声时,船长开了一个动员会,船即将抵达一个硫黄岛,水温没有低到惨绝人寰,所以船长建议我们跳船下海游泳。  到了硫黄岛,身边的欧洲老大爷们,英雄不减当年,居然纷纷脱衣服脱裤子,张牙舞爪地冲了下去,然后龇牙咧嘴地跑回岸边。我裹着防寒服,又想下水,又不太敢。  這时,我身后一对英国的老夫妇,拍拍我,说:下去吧。这么年轻还怕
期刊
霍姆斯是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的一名黑人理发师,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特别喜欢钻研孩子们的发型,并能帮助前来理发的孩子们达到让头发看起来“更酷”“更炫”的目的,因此,附近社区和学校里的孩子们都愿意来他的店里理发。  渐渐地,霍姆斯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孩子在店里等待理发时,都会拿着一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然后戴上耳机,低下头,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长时间地沉迷在电子网络或虚拟游戏中,根本不愿抬头。
期刊
前段时间我做了几个学术成果,打包带走了几个高额奖学金。但是实际上在所有研究生里,我是看起来最不紧不慢的那个。作业很少着急写,图书馆里的书也很少一摞一摞地借。有公众号要更,有文案要写,电视剧要追,觉要足足地睡,饭要美美地吃,隔三岔五还出门旅行。很多熟识的朋友会打趣地问,你这么忙,又这么懒,还这么爱看剧,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学术课题?  我傻笑着懒于辩解。难不成我要告诉你,我一个人熬过多少个通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