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来源 :医药论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15例在西比灵治疗的基础上只服用西药西比灵,治疗组115例加用中药汤剂辩证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8%和9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能有效抑制大脑皮质外周血管扩张,抑制脑动脉痉挛,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是治疗偏头痛较好的方法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migraine. Methods 230 migrain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f 115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xipin western medicine West Bailing, the treatment group of 115 cas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dialectical treatment, one month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66.8% and 92.4%,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 Integrative treatment of migraine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cerebral peripheral vasodilatation, inhibit cerebral artery spasm, improve cerebral vasomotor function, is a better method of treatment of migraine.
其他文献
靶控输注(TCI)通过设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机控制,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1].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将超短效静脉麻醉药芬太尼复合强效麻醉性镇痛
现对本院2009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与方法收集门诊药房2009年门诊处方22 074张,用M icrosoft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类、计算、排序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26例.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关键之一。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破坏。依达拉奉(Edaravon
目的 总结髋臼加强环在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髋臼加强环加植骨治疗严重髋臼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患者.术前Harris评分47分.结果 术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诊断率低的原因及如何降低切缘癌残留,提高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前漏诊率40.90
目的通过对具有手术失败高危因素青光眼患者术中加入抗增殖药物及可调节缝线的控制,抑制或减轻该类患者术后滤过道粘连瘢痕化及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对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引起的腹胀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其中30例给予复方阿嗪米特片,为A组
目的探讨精液白细胞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不育者精液白细胞,观察其与精液常规分析参数,AsAb和精浆果糖含量、а-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结果 64例不育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一直都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它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保证的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