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发育性眼动评估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发育性眼动(DEM)测试结果及其与识字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9—12月天津10所小学的5年级学生1 243人,其中男664人,女579人;平均年龄(10.68 0.53)岁。对所有受检者进行中文识字量和智力测验,将识字量在平均值以下的85名阅读障碍儿童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54名阅读能力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2个组儿童进行DEM测试,分别测试纵向时间、横向校对时间、横纵时间比和错误总数。比较不同性别检出率、2个组组内不同性别儿童及2个组间DEM测试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2个组儿童的识字量与纵向时间、横向校对时间、横纵时间比和错误总数的相关性。

结果

阅读障碍儿童的总检出率为6.83%(85/1 243),其中男生检出率为9.33%(62/664),高于女生的3.97%(23/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4,P

其他文献
膜解剖理论是近年在胃肠外科日渐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手术理论,但其本质与范畴仍存在较多争议。对于很多年轻医生而言,膜解剖更像是一种理念,在指导手术实战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从笔者手术团队开展膜解剖理念应用的临床经验出发,阐述对膜解剖的再认识与思考,重点分享笔者对传统膜解剖的狭义膜解剖、广义膜解剖以及膜解剖的膜界二象性等理论延伸的理解。
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能完全切除消化道管壁深层的黏膜下肿瘤,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但复杂的手术操作和高危的手术风险限制了它的应用推广。各种辅助牵引技术有望降低EFTR的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各种辅助牵引技术在EFTR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钛夹丝线联合牵引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多,但其牵引力小,钛夹有脱落的风险;圈套器牵引法和钛夹-圈套器牵引法具有拉力大的优势,但其推力也受圈套器硬度影响;抓取钳牵引法牵引点灵活易调整,但需使用双钳道内镜、后屈位难操作;透明帽辅助牵引法和
期刊
屈光手术是目前屈光不正矫正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近年来,屈光手术相关研究整体发展趋势迅猛,但仍存在潜在发展空间及市场需求。各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我国屈光手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无论是角膜屈光手术还是眼内屈光手术,其最终目标是追求"更安全"的微创以及更个性化的矫正,手术中不仅引入角膜地形图引导、波前像差引导、Q值调整的个性化切削以及手术中Kappa角的调整等技术以追求更佳的视觉质量,而且还出现了个性化的角膜交联手术等多种方式。各种手术方式及研究方向的多元化交叉融合也是屈
目的观察超低温环境下长期保存后人角膜基质透镜的透明度及结构变化,探讨简单可行且有效的角膜基质透镜长期保存方案。方法收集2013—2020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200眼,手术中获取完整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200份。将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按照保存时间的不同将标本分为1个月组、24个月组、60个月组和84个月组,每组50份。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角膜基质透镜的透光率,每个透镜共连续检测10次,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SCP)患者的提上睑肌病理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SCP患者68例102眼的提上睑肌标本作为观察组,按上睑下垂的严重程度分为遮盖范围≤4mm组35眼、遮盖范围>4mm~≤6mm组30眼和遮盖范围>6mm组37眼,同时选取由武汉红十字会爱尔眼库提供的8名正常供体的新鲜提上睑肌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提上睑肌标本进行Masson三色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使用ImageJ软件
目的观察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取右眼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动物模型,剔除建模失败的大鼠15只,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组、LM609组和TGF LM609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TGF-β2(2mg/ml)溶液、整合素ανβ3受体阻断剂LM609(40μg/ml)溶液和TGF-β2(2mg/ml) LM609(40μg/m
目的评估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经扩瞳电脑验光证实为伴轻中度散光的青少年近视且进行角膜塑形镜矫正者80例160眼,根据角膜塑形镜设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球面角膜塑形镜组和Toric角膜塑形镜组,每组40例80眼。2个组患者每晚配戴角膜塑形镜8~10h,配戴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复诊,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配戴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配戴后12个月,测量并
目的评估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PT辅助的TransPRK的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D)患者60例107眼;采用小数法记录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主觉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度;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
目的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MS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黄斑疾病患者69例85眼,其中男62例77眼,女7例8眼;平均年龄(48.0±11.2)岁。根据是否患CSC分为CSC组45例61眼和非CSC组24例24眼。采集所有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和MSI图像。以FFA作为金标准,计算MSI诊断CSC的灵敏度、特异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