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及常见的几种提问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双边活动,完成这一双边活动,很大程度上是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现。
  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也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恰到好处地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并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超值的“语文”,获取更多、更大的收获。
  
  一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而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教学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创新性的提问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讲,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有一定的艺术。
  (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乐趣。
  (二)要化曲为直,旁敲侧击,因势利导。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同一问题有多种形式的问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维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教师应在学生思路受阻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处拓展。欲速则不达,智慧的提问,是旁敲侧击,既能“山重水复”,又能“柳暗花明”,使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三)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论有条重要原理:“如果事物越是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可见,解决“序”的问题十分重要。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有序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为营,分散诱导,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解决问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科研课题、能力实际,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感到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望而却步,又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骄傲自满。教师有序地提出问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四)要抓住时机,适时设问,随机应变。所谓“适时”就是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设问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而在于解难释疑,掌握新知。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点灯,白费蜡”,毫无价值可言。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过程。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是一方方清澈如镜的水塘,课堂提问就是使水塘清澈的源头活水,对它适时、巧妙的运用,一定会使语文课堂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美妙境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下列几种课堂提问方式,以供参考。
  (一)抓住关键词发问。为了避免问题的空泛和学生思考问题的笼统、粗略,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导字里行间,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以形成严谨、实在的思维品质,教师应注意抓住关键词发问。如《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散文,营造出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教师从关键词入手发问:“文章所写的都是景物,为什么不说山中观景而说山中访友?”作者将大自然人性化了,“友”是文眼,是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达到了人与物的交融、和谐、统一,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二)迂回设问。就是不按习惯思维从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不易形成思维定势。比如讲《祝福》一课时,在老师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那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经过思考,学生仍然答不上来,老师可采取迂回法,暂且存疑,从侧面提问:“同学们想一想,鲁四老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可能说“死了”,有的可能说“老爷为什么不说‘老了’?”有的可能说:“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问到这里,鲁四老爷这个既不能犯忌讳,又不能丢了传统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脱脱地站了起来,至于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寻找比较因素提问。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因素是很多的,仅阅读教学中就会涉及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主题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比如,在《故乡》一文中,既有同一人物的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昔日年轻漂亮的杨二嫂与现在消瘦的圆规),又有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杨二嫂与闰土),还有人物群像的比较(我与闰土之间的友谊与宏儿和水生之间的友谊的比较)。根据这些内容,设置一些比较性问题,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思辩的习惯。
  (四)创造性设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想象,教师可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如教欧阳修的《卖油翁》,教师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鲁迅的《孔乙己》时,可提问:孔乙己的长衫哪里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可尽情地发挥想象。毫无疑问,这种提问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佳效果。
  (五)平中问奇。语文教学之所以是高难度教学,就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是母语,语文材料明白如话,似乎不学也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独具慧眼,让学生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语文课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走一步再一步》时,全文学完了,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样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笔者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取舍。这种看似平常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又如杨老师在教《故乡》时,结束后向学生提问:“碗碟是闰土偷的吗?”正是这平凡的一问,激起了课堂上的波澜,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课堂争论。这“牵一问而动全文”的一问,再一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故乡》中的人物形象重新审视。经过一番潜心的阅读、思索和讨论,学生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又享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快感。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上起到投石激浪、催化促进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激疑艺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兆基中学语文课组强精凤著.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刘继魁.巧用提问,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其他文献
全省第一批村级整党工作,于去年10月铺开,今年2月结束,参加的有12,967个村党支部,312,500余名党员。在这批整党中,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了中指委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者都认识到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对兴趣在提
核桃破壳后仁、壳、分心木混合在一起,为获得干净的核桃仁、壳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分心木,需要将仁、壳、分心木分离开.现有的多道风力分选设备整体占地空间大,有必要设计一种
七月一日,中共宁化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宁化县红色政权成立五十五周年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大会。老红军、老同志和宁化县各界代表一千多人出席了大会。中共中央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语文日益边缘化的学科处境,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高职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高职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课程日益边缘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认识问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使许多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能力的培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包括在校的一些领导
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一些感受与认识。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1.现代文阅读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行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现代文
“与一毛共命运”沈阳第一毛纺厂是一个大型综合毛纺企业,具有70年的历史。进入改革之年,它焕发了青春,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难题。由于原料涨价,企业每年要承受1000万元的增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技术也随之而提高,同时,人们爱美的意识也加强了.大部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都是剖腹产,可是,剖腹产手术是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存在的.而且,如果伤口
期刊
摘要: 语文学科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科,如何让这种富有活力的学科展示出它的特点,是语文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从活用教材、活用教学方法、活用教学语言三方面阐述如何使语文课“活”起来,展现语文课的活力与魅力。  关键词: 语文课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语文学科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科,因而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灵活机智、丰富多彩的,不应是僵化保守、一成不变的。吕叔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之后,教师就应当选择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因此,探索确定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对于搞好目标教学极为重要。  构建课堂目标教学模式,必须按照素质教育总的要求。根据教育控制论、教学最优化原理和掌握学习策略,一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即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期望又是教学的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进行,为实现目标服务;二要遵循学生参与原则,即教学过程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