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画图及看图的能力,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等专业;机械制图; 创新研究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旧的课程体系大都是借鉴相关专业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相应调整得到的。这种学科体系适应了当时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那时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主要担任技术员,辅助工程师进行设备管理、技改等技术工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各岗位协作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企业大量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他们在企业中更多的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的维修等工作。这就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在学习到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从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得到训练,使他们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关键能力、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并具备对不同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制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 ,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 ,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auto 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围绕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进一步说,就是培养学生使用机械技术文件进行技术沟通、交流的能力。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我们分别进行三门课程的教学,人为地阻断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
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使整合课程真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程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该整合课程的教学组织上要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灵活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项目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专业;机械制图; 创新研究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旧的课程体系大都是借鉴相关专业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相应调整得到的。这种学科体系适应了当时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那时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主要担任技术员,辅助工程师进行设备管理、技改等技术工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各岗位协作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企业大量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他们在企业中更多的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的维修等工作。这就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在学习到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从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得到训练,使他们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关键能力、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并具备对不同工作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制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 ,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 ,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auto 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围绕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进一步说,就是培养学生使用机械技术文件进行技术沟通、交流的能力。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我们分别进行三门课程的教学,人为地阻断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
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使整合课程真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程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该整合课程的教学组织上要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灵活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项目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