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改革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五·三式”实践为例,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来切入研究,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进行观照,目的是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出系统性的分析,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学生课上到课下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三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39-04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基于教育改革的高度,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们将在高校建立创新和创业教育体系,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联合实践、指导和帮助、文化融合融为一体[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本科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高校人才。满足当代区域经济、企业所需,是高校首要问题。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开创并顺应时代的变革,开创“五·三式”实践模式,加强学生课程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育人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泉州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一、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困境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不是应对经济发展放缓和就业压力增加的权宜措施[2]。它是为了增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积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战略人力资本,从而实现“两百年”的国家历史使命。然而,我国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起点较晚,此外受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困境。
   首先,当前中国的高校,创新和创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资金是高校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困境。一方面,缺乏资金导致大学创新和创业商业项目的下降,大学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规模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使高校难以吸引创新人才。因此,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还需政府与高校的相关部门更多政策和资金的帮助与支持。
   其次,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的科研内容有待提高。目前,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项目内容趋同。从项目的科研内容来看,高校的创新和创业并没有与高校强大的专业学科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二是在项目合理化方面定位不明确,高校创新和创业缺乏亮点的项目研究。高校创新与创业的内容与其他企业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交叉,项目类型的差异并不明显。
   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升华。新时代下,大学育人体制应该在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目前高校缺乏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应积极建立相关专业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课程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高校时间过久,缺乏企业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教师应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双师型”的育人能力,实现高校创新创业的有效性,提高院校育人的创新能力。此外,当前缺乏统一的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教材,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课程不反映梯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高、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需求,课程设计与教材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由此观之,大学创新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各种制度还有待提高。应积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体系,规范高校创新创业的流程体系,建立创新可行性的评估机制。最后,针对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合作制度,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发展。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院校课堂知识的应用,同样也离不开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创新的培养。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秉承创新创业的育人理念,将地域企业实践和传统育人相结合。进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加强课程改革建设,促进竞赛与教学结合,以此来作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首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系统地完善。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与欧美创新和创业教育模式相比,中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得到系统的完善。因此,教育体系需将基层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大学课程须注入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培养,同时课程体系上创新和创业教育也需紧密依靠专业教育。
   其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将传统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整合,方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各类应用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创新和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可有效转变传统专业知识的枯燥和单调,为专业教育注入新鲜创新血液,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扎实,教学内容易被学生接受,满足学生个人发展所需。
   再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需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的整合,加强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结合、专业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当地企业形成有效的教学合作,合理地利用校企合作的教育资源。两者的整合可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感受行业的最新发展,接触到专业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自主创新创业奠定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本科院校的“做中学,学中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实践。
   当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求高校教学与比赛的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常被称为“双创教育”,这是一种高校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的需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3]。岗位需要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而比赛可以有效地提升与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因此教育与比赛的融合,可有效帮助大学生今后在自己的岗位进行创新,具备有效自主创业的潜力,为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由此观之,创新创业培养是高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的职位发展和自己创业的成功使他们的母校在同等院校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更强的竞争优势,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三、构建“五·三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涉及学生的专业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开创并顺应时代的变革,应用“五·三式”的育人模式,加强学生专业与实践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以此更好地满足泉州区域经济人才需求。
   (一)三化组建社团
   学校把双创性专业社团建设作为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针对双创教育“讲得多、做得少”和“形态单一、要求统一”的问题,学校出台《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关于推进双创性专业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等5项制度、政策,突破社团建设传统思路,引导学生按照兴趣化、个性化、专业化组建双创型教育的新型实体,实现双创活动从少数人爱好向普遍参与转变。加强系统设计以“四统一”双创型社团建设理念为引领,3类课堂融合为重点,创新“五个三”工作方案,打造社团双创文化生态。
   (二)构建三层课程体系
   2010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型创业教育只能从少数学生转变为主体的大多数学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实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转折点[4]。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积极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建立面向全校学生、与专业教育融合、多学科支撑的三层次双创课程体系。一是通识教育的双创课程侧重于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所有学生提供大学生创业基础的必修课和15门创新思维与方法培训选修课,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确保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全覆盖”。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企业家精神的要素和特征,并掌握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二是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双创专业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立相关“专业+方向”的模拟课程组,并设置辅修课程和模拟培训课程,以实现双重教育的“差异化”教学。三是开展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双创拓展课程,对于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创业意愿和潜力的院校学生,提供相对应实践课程,如现实主题制作,提供个性化指导,并专注于实战训练。
   同时,学校强化3个课堂融合,以双创教育统领课内、课外、社会实践3个课堂,第一课堂将双创通识、双创专业和双创拓展组成多学科支撑的3层课程体系,强化双创意识培养;第二课堂有效地将双创能力和创业素质融入社团活动,开展实物专题制作,着力双创能力提升;第三课堂借力社会与企业资源,學生在社会和企业大平台实践和实战,提高职业能力。3类课堂经历融入、融通、融合3阶段,最终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无缝对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
   学校通过专项资金保障,每年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双向专业协会的创新创业实践。“党政共管,部门统筹,校校联动,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构建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双创性专业社团工作网络,建成专业与双创融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双创实体。
   (三)建设“三类”平台,推动学生知行合一
   学校组建政府、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校(“政校行企研”)5方互动合作机制,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高校创业资源平台,打造“孵化器”平台。
   首先,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工科优势,先后建成了包括4个中央财政、2个省财政支持和与5个企业共建的11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价值8000多万元,形成“校中厂”高校模式;同时在泉州江南高新科技园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建设电子信息研发基地和软件研发基地,形成“园中校”企业模式;学校建立信息和机械两个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政府、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的“政校行企研”5方互动合作机制,与110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培训中心,打造“工厂学校”“工厂中学”“园区学校”研究平台、实验室和孵化基地,为社区学生提供自学研究性学习环境,为社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其次,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构建创业资源平台,建立一批“广普式”创新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与大量先进的机构联系。开发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等“嵌入式”专业课程群,将创客活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组成双创资源库。基于以上资源,俱乐部的双重创造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了创业技能,提高了创新和创业意识。
   第三,打造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孵化器”平台。自2015年以来投入2000余万元,按照“福建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标准,建成75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内有团队工作室、创客咖啡、会议室、洽谈室、路演厅、展示厅等功能。此外,当地政府还为泉州软件园的校外学生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
   (四)强化多元协同,组建“三元”指导团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内外教师,组建“三元”社区指导队伍。组建双创性专业社团心理辅导队伍,关注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针对创业受挫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着力培养学生双创心理品质。组建双创经验丰富的校内指导团队,内培外引并举,培养懂专业、能创新的年轻指导队伍,同时推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型社团开展双创活动。建立校外创新和创业教师团队,聘请校外创新和创业教育专家、知名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优秀校友、科技人员等优秀人才引导社区创业活动,为双创性专业社团双创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五)“三期”服务精准到位,对社团工作持续帮扶
   学校完善引导期、实施期、转化期“三段”服务体系,提供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首先,在指导期间,围绕创新和创业达成思想和观念的共识。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创新创业工作论文,深入开展讨论,达成共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则,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专业组织建设为出发点,以项目开发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学校学术事务办公室、研究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团委会和高校校长是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同时设立了一个以院长为领导的工作组,形成“党政共管,部门统筹,校校联动,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构建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社团工作网络。    同时,在实施期间提供资金和业务支持。学校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支持专业建设和创业实践。此外学校组织和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广阔前景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并对学生创新项目进行业务指导,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团队辅导、个人辅导、在线和离线辅导以及专题辅导,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进行培训,为项目提供持续的帮助。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期,为项目提供市场化服务。学生的项目融入企业模式与商业手段的运用,开展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指导学生参加实务专题研发并申请专利。学校引入企业投资,推动项目市场化。支持项目成员创办企业,为其提供营销策略、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企业管理以及公司实体运作的全方位服务,推动项目双创成果落地。例如,信息专业学生邓鑫鑫成功创办了泉州市卓效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申报17项专利,取得了考试通、智慧旅游平台两项软件著作权。电商专业社团与中闽魏氏股份公司合作创办的“喝茶客电商”项目,运营顺利,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五·三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大多数应用本科院校都是新兴的本科院校,基础薄弱,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学院和大学应注重协调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鼓励大学生投资创新和创业。课堂、专业和社区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根据地区院校学生的特点系统构建。
   (一)实现从“碎片改革”向“系统改革”转变
   打破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改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碎片改革”痼疾,立足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思维。教育抓住关键要素,做好顶层设计,努力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以改革社团体制机制为核心,课内、课外、社会实践3个课堂融合为重点,以实务专题研发为抓手,以打造实践平台、资源平台、“孵化器”3个平台为切入点,以心理辅导、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团队建设为保障。
   (二)专业社团作为学校双创重要载体
   基于当前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要求,专业社团因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团队是有力的凝聚”培养理念,改变应用型大学学生社团应用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爱好和职业方向,创办覆盖所有专业、特征鲜明的双创社團,将社团作为双创教育的新型组织和实践载体。
   (三)加强学生学科竞赛、专利研发的教育投入
   学校应加大学科竞赛的投入并结合企业、政府政策补助,教师凭借自身的资源设立自己的创业基金。将社团作为载体,聘请杰出校友、社会高级管理人才、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等来校承担第二课堂导师,形成校内师资结构,组织指导学生参赛队伍,安排实践平台,实行全程精心服务。学生通过学科竞赛,个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幅度提高,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科赛事,实现高校与学生的双赢发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和专利开发在学校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505/187212.html.
  〔2〕 沈健.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江苏的理解、实践与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11-13.
  〔3〕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07).
  〔4〕姜嘉乐.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30年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案例集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孙国军)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takes the practice of "Five·Three Types" in the Quanzhou University Of Infom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observing th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purpose is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systematically.In this research, it i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system of students who study from class to class,and make it serve the needs of local and regional talents. so It's significant.
  Keywords: Practical; Institu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文化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传统文化越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改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改革中,应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以人文精神开展课程教学,合理建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始终重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
期刊
摘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助于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发展。本文以赤峰学院的蒙古族大学生为例,剖析了蒙古族大学生存在的七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其中详细区分了蒙古族大学生各自突出的心理问题,并分析了各自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人际交往;蒙古族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期刊
时间:距今约5000年的炎黄五帝时代   地点:西辽河上游   人物:   梦玉——鹿族首领,帝顼之妻,红山古国女神。   帝顼——龙族首领,红山古国联盟首领。   士伯——帝顼与梦玉的儿子,龙族的继承人。   玄妹——帝顼与梦玉的女儿。   重南——南正官,专职司天,观察天象,沟通神灵的事务。   黎火——火正官,主要司地、司火,管理人间秩序的事务。   云瑶——梦玉的助手,鹿族的通神祭司。  
期刊
摘 要:以西安市的10个行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以经济实力、发展动力、生态水平为二级维度,包括25个三级指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行政区2013-2017年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排名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2013-2017的5年间,西安市各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雁塔和未央区稳居前列,临潼和阎良排名靠后,其他各区排名稳定居中。 
期刊
摘 要:阿格妮丝·赫勒作为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领军者,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完成了著作《碎片化的历史哲学》,和前期作品不同的是,她摒弃了以往宏大叙事的历史描述风格,采用碎片化方式从微观角度进行历史分析和描述,其理解程度也更为深入、深刻。碎片化的历史哲学对传统宏大叙事的历史存在的非法性予以批判,真正的历史是个体的历史,是我们主体间性的历史,而非超级主体的历史,它具有某种意义,即主体间性的绝对精神。历史
期刊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小说家。其《店员》这篇小说中,作为鞋匠出身的父亲对孩子婚姻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孩子自己的选择,虽然担心孩子的最终选择会达不到他期待的幸福美满,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作者用怜悯而扭曲的幽默手法描绘了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教育的先进理念。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犹太移民;婚姻追求;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成长小说《秘密花园》叙述了一场围绕成长话语而展开的斗争。一方面,帝国作为特定之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试图通过扭曲孩子的心灵,为帝国的维系培养继承人;另一方面,花园代表自然之法,在帝国内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构建了真善美的理想国度。最终,花园战胜帝国,孩子们在回归花园之后,摆脱了帝国的负面影响,重获健康体魄与人格。   关键词:《秘密花园》;成长话语;花园;帝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关注留守妇女脱贫问题,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表现。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留守妇女贫困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其致贫原因,再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等方面提出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留守妇女贫困脱贫策略,为推动精准扶贫提供理論与实践的参考,助力国家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妇女;脱贫策略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
期刊
摘 要:重视和提高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以赤峰市为例,从提升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赤峰市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升赤峰市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对策探析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赤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高质量发展   中图
期刊
摘 要:隐喻思维是词义衍生的认知基础和驱动力量。运用隐喻理论与识解理论来考察和对比以“头”“面”和五官词为例的英汉人体部位词语在语义拓展和语言表达上的异同之处发现,聚焦、突显、视角和详略度等识解方式充分地解释了人体部位词语义拓展的理据性。英汉人体部位词的隐喻构词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人体部位词;语义拓展;隐喻;识解;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136;H3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