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包括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进行调研进而得出我国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SWOT分析 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分析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LIrfity)和威胁(Threat)。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实践中既存在一定的优势、机会,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与威胁。基于此分析法,笔者对山东理工大学220名学生做了抽样调研,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相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大学生有激情,有活力,学习能力强,领悟力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这些都是创业应具备的有利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创业准备不足,有创业冲动者甚多,但实际参与者极少 自我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大学生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80%,但实际创业的不足1%,而美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为70%,实际创业的人数占到20%,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创业冲动者甚多,但实际参与者极少。
2、与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及管理经验更为缺乏
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单一,社会阅历不丰富,所拥有的社交网络十分有限,他们没有从事贴近市场前沿的工作,缺乏识别、整合、利用有价值的市场“一线”信息的能力,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寻找能产生价值的机会市场。在新创企业成长管理阶段,其重心在于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创业伙伴,建立运作优秀的创业团队。但是,大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生活圈子,在寻找合作者时主要局限在中学或大学同学中,根据笔者调查,创业者其创业团队的主要成员有61.2%的来自高中或大学同学;22.3%的来自本校外系朋友;而从社会上寻找有经验的熟人作为合作者的创业者仅有16.5%。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合作者时,更倾向于经历、教育、背景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互补性,相似的人越多,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欲望和社会网络重叠的程度就越大,团队成员之间互补的空间就越小[1]。
3、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大学生创业多为生存型创业,科技含量小、创业层次不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迫于就业压力及所学知识的限制,有82.2%的学生选择了技术含量低、启动资金少、易起步、易操作且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进行创业,如餐厅、连锁加盟、零售、服务等;只有17.8%的学生选择高新技术行业。
4、融资渠道有限,缺少创业启动资金
大学生由于缺乏财产、设备等资产抵押品,很难从银行获得债务融资,创业初期,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其资金来源以向家人、同学、朋友借款为主,融资渠道非常有限。根据笔者调查,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分别为:父母借款(58.4%)、同学朋友借款(27.7%)、风险投资(4.8%)、其他渠道(9.1%)。
(三)大学生创业中的机会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等诸多方面,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大高校也纷纷依托自身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这样的背景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大学生创业中的潜在威胁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果大学生选择创业的行业并非全新的领域,那么在创业之初,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将是新创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再者,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力量,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之一就是创业团队,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新创企业迅速地成长,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创业团队内部产生分歧,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除此之外,个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创业失败的后果以及还款压力等等都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潜在的威胁。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不仅受自身因素的作用,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实践空间有限、参与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模拟和实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掌握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实行商业化运作,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咨询服务。
3、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创业实践及其效果评价,机制健全,体系完备[2]。
4、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三创教育”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三创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理念,实行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开设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仅11年,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诸多方面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普遍停留在创新实践活动层面上,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几乎是空白,其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此外,在我国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管理学专业的教师以及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行政人员,他们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更无法实现培养创业能力与传授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三、大学创业教育对策
(一)大学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
众所周知,我国创业教育的主要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这种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切入点。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所言:“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3]。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为创业素质。
(二) 创业对象的选择要精英化
创业教育的对象和创业的对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创业教育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大学生,而创业的对象则是指大学生中参与创业实践的团体或个人,二者的不同决定了学校在鼓励和支持哪些人创业上必须要有所取舍。众所周知,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我们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但决不能不加选择的鼓励支持全体学生去创业。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批个人或团体,他们学有余力、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他们是学生中的精英和领军人物,他们才应该是我们鼓励和支持的对象。
(三)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要职业化、团队化
创业指导工作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特点,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外,担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数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那种既有先进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目前还很缺乏,各高校尚未形成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师资队伍,在此情况下,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紧迫,团队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选择一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此外,还可以聘请优秀企业家,吸收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校友、学生家长、公益团体作为兼职教师从而改善教师结构单一化问题,使整个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四) 创业项目的选择要专业化
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创业经历又能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指导,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实现成功创业。因此,大学生创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结合,甚至还可以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对接,把教师手中一些需要转化、推广、适合学生创业的项目争取过来,供学生选择[4]。
(五) 创业教育的渠道要多元化
大学科技园是学校为创业教育搭建的实践平台,但如果将创业教育仅仅视为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那就犯了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应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业教育,如:通过企业家课堂、创业论坛、创业见习基地、创业训练营、创业校友联合会、创业实验室等各种专业的创业教育平台实施创业教育;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各类“创业设计大赛”以点带面实施创业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学科渗透教育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实施创业教育等等,此外还应从课程设置、教员论文著作发表情况、社会影响力、校友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程度、创办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7个方面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大学创业教育渠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2] 王琼.知识失业境遇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微[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17.
[3] 张婷.迪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6):51-53.
[4] 马海超.刘亮亮.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S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为例.世纪桥.2009.12.
作者简介:
李萍,1980.04.21.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文学硕士。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SWOT分析 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分析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LIrfity)和威胁(Threat)。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实践中既存在一定的优势、机会,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与威胁。基于此分析法,笔者对山东理工大学220名学生做了抽样调研,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相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大学生有激情,有活力,学习能力强,领悟力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这些都是创业应具备的有利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创业准备不足,有创业冲动者甚多,但实际参与者极少 自我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大学生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80%,但实际创业的不足1%,而美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为70%,实际创业的人数占到20%,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创业冲动者甚多,但实际参与者极少。
2、与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及管理经验更为缺乏
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单一,社会阅历不丰富,所拥有的社交网络十分有限,他们没有从事贴近市场前沿的工作,缺乏识别、整合、利用有价值的市场“一线”信息的能力,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寻找能产生价值的机会市场。在新创企业成长管理阶段,其重心在于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创业伙伴,建立运作优秀的创业团队。但是,大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生活圈子,在寻找合作者时主要局限在中学或大学同学中,根据笔者调查,创业者其创业团队的主要成员有61.2%的来自高中或大学同学;22.3%的来自本校外系朋友;而从社会上寻找有经验的熟人作为合作者的创业者仅有16.5%。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合作者时,更倾向于经历、教育、背景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互补性,相似的人越多,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欲望和社会网络重叠的程度就越大,团队成员之间互补的空间就越小[1]。
3、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大学生创业多为生存型创业,科技含量小、创业层次不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迫于就业压力及所学知识的限制,有82.2%的学生选择了技术含量低、启动资金少、易起步、易操作且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进行创业,如餐厅、连锁加盟、零售、服务等;只有17.8%的学生选择高新技术行业。
4、融资渠道有限,缺少创业启动资金
大学生由于缺乏财产、设备等资产抵押品,很难从银行获得债务融资,创业初期,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其资金来源以向家人、同学、朋友借款为主,融资渠道非常有限。根据笔者调查,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分别为:父母借款(58.4%)、同学朋友借款(27.7%)、风险投资(4.8%)、其他渠道(9.1%)。
(三)大学生创业中的机会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等诸多方面,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大高校也纷纷依托自身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这样的背景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大学生创业中的潜在威胁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果大学生选择创业的行业并非全新的领域,那么在创业之初,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将是新创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再者,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力量,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之一就是创业团队,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新创企业迅速地成长,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创业团队内部产生分歧,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除此之外,个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创业失败的后果以及还款压力等等都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潜在的威胁。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不仅受自身因素的作用,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实践空间有限、参与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模拟和实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掌握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实行商业化运作,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咨询服务。
3、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创业实践及其效果评价,机制健全,体系完备[2]。
4、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三创教育”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三创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理念,实行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开设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仅11年,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诸多方面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普遍停留在创新实践活动层面上,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几乎是空白,其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此外,在我国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管理学专业的教师以及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行政人员,他们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更无法实现培养创业能力与传授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三、大学创业教育对策
(一)大学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
众所周知,我国创业教育的主要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这种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切入点。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所言:“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3]。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为创业素质。
(二) 创业对象的选择要精英化
创业教育的对象和创业的对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创业教育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大学生,而创业的对象则是指大学生中参与创业实践的团体或个人,二者的不同决定了学校在鼓励和支持哪些人创业上必须要有所取舍。众所周知,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我们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但决不能不加选择的鼓励支持全体学生去创业。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批个人或团体,他们学有余力、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他们是学生中的精英和领军人物,他们才应该是我们鼓励和支持的对象。
(三)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要职业化、团队化
创业指导工作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特点,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外,担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数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那种既有先进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目前还很缺乏,各高校尚未形成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师资队伍,在此情况下,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紧迫,团队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选择一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此外,还可以聘请优秀企业家,吸收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校友、学生家长、公益团体作为兼职教师从而改善教师结构单一化问题,使整个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四) 创业项目的选择要专业化
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创业经历又能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指导,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实现成功创业。因此,大学生创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结合,甚至还可以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对接,把教师手中一些需要转化、推广、适合学生创业的项目争取过来,供学生选择[4]。
(五) 创业教育的渠道要多元化
大学科技园是学校为创业教育搭建的实践平台,但如果将创业教育仅仅视为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那就犯了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应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业教育,如:通过企业家课堂、创业论坛、创业见习基地、创业训练营、创业校友联合会、创业实验室等各种专业的创业教育平台实施创业教育;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各类“创业设计大赛”以点带面实施创业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学科渗透教育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实施创业教育等等,此外还应从课程设置、教员论文著作发表情况、社会影响力、校友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程度、创办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7个方面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大学创业教育渠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2] 王琼.知识失业境遇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微[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17.
[3] 张婷.迪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6):51-53.
[4] 马海超.刘亮亮.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S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教育为例.世纪桥.2009.12.
作者简介:
李萍,1980.04.21.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