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是,民族汽车工业依然问题重重,本文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论述的基础上,利用SCP模型,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汽车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企业绩效
一、民族汽车工业现状
追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第一辆汽车于1903年由美国输入,解放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真正生产汽车于1957年,当时,长春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解放,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几十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北京于1983年产生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从此中国汽车走向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采取中外联合办厂的合资化道路。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中国汽车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372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位,占据当年全世界总产量的27%。中国汽车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如今可以说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从生产企业来看,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是上汽,2014年达到了558.37万辆,位居二三位的分别是东风和一汽,它们的产量也都超过了300万辆。处于汽车生产第二梯队的企业分别是长安、北汽和广汽,产量分别是254.78万辆,240.09万辆和117.23万辆。这六家企业生产总量占了全国的将近80%。
从地区来看,2014年排名全国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吉林、重庆、广西、北京。其中,上海产量超过2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位。这五个省的汽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在全国六大地区中,华东地区的汽车产量最多。总产量是578万辆,大约占到全国的30%,而西北地区生产量最少,只占到全国的3%。华东地区多为沿海省份,有利于引进跨国汽车品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合资企业。而且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产量占到了全国的接近1/3。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来看,虽然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但是汽车生产相比于GDP,在三个地区的分布更为均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汽车产业政策注重地区平衡,在每个地区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今天的汽车产业布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我国的汽车销售来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44.51万辆,只占到销售总量的22%。相比2013年同期,占有率同比下降5.3%。中国的大部分的汽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据,这说明中国仍然不是汽车强国,我国民族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民族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
从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增长迅速,但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5%以下,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出口能力还不够强,说明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依旧薄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较量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因素SCP分析
1.影响因素的选择
SCP分析模型最初由哈佛的贝恩,谢勒等人提出,它是由S(结构),C(行为)和P(绩效)组成的产业分析框架。对每个模块下属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利用SCP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以下影响因素比较关键:宏观经济、汽车产业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汽车价格、汽车技术水平、居民收入、汽车税费、公车消费、公路交通以及石油。
2.各因素影响作用分析
(1)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汽车产业一直是在波动中发展,并且,其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相同的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汽车产业会急速扩张;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时,汽车产业就会逐步收缩;当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时,汽车产业就会迅速萎缩;当经济重新复苏时,汽车产业也会回暖。
(2)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大型的汽车企业几乎全是国企,汽车产业政策由政府制定,这样的结果必然使我国汽车产业深受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
(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生产性需求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而膨胀,汽车需求也随之变得旺盛,需求反作用于生产,带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4)汽车技术的影响
汽车生产行业是垄断竞争行业,汽车厂商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竞争,还是品牌、服务等的无形的竞争。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将会影响我国汽车民族自主品牌的技术,削弱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5)价格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价格理论告诉我们,价格影响厂商的销售量,还会影响汽车厂商的数量,引发市场进入退出行为。
(6)税费的影响
汽车购买、使用、保有过程中的税费也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消费者会优先选择税费较低的汽车商品。
(7)公车消费的影响
由于我国特色的国情,公车消费在汽车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公车消费的存在,使一部分有购车能力的消费者,在享受公车消费的前提下,没有购买汽车的需求,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作用。
(8)居民收入的影响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理论,收入是汽车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收入结构与收入数量。
(9)公路交通的影响.
消费者对汽车使用的效用还跟公路交通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包括公路里程的延伸,公路质量的提升。如果注重改善公路交通的状况,就能促进汽车需求,刺激汽车产业发展。
(10)石油的影响
石油成本是汽车使用成本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升,汽车使用成本增加,汽车需求将会下降。国家应防止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改善油品质量,鼓励低能耗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首先,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政府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短期内无法替代。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尤其是公路交通的投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汽车消费,还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生产性需求,刺激汽车生产企业扩大产量。
最后,居民收入的增长是汽车消费市场扩张的根本助推力。尤其对城市来说,城市居民对汽车的刚性需求更强,在汽车消费领域,相比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市居民来说更能增加其购车意愿。所以,作为政府,应积极改善居民收入状况,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汽车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企业绩效
一、民族汽车工业现状
追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第一辆汽车于1903年由美国输入,解放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真正生产汽车于1957年,当时,长春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解放,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几十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北京于1983年产生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从此中国汽车走向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采取中外联合办厂的合资化道路。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中国汽车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372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位,占据当年全世界总产量的27%。中国汽车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如今可以说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从生产企业来看,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是上汽,2014年达到了558.37万辆,位居二三位的分别是东风和一汽,它们的产量也都超过了300万辆。处于汽车生产第二梯队的企业分别是长安、北汽和广汽,产量分别是254.78万辆,240.09万辆和117.23万辆。这六家企业生产总量占了全国的将近80%。
从地区来看,2014年排名全国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吉林、重庆、广西、北京。其中,上海产量超过2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位。这五个省的汽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在全国六大地区中,华东地区的汽车产量最多。总产量是578万辆,大约占到全国的30%,而西北地区生产量最少,只占到全国的3%。华东地区多为沿海省份,有利于引进跨国汽车品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合资企业。而且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产量占到了全国的接近1/3。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来看,虽然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但是汽车生产相比于GDP,在三个地区的分布更为均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汽车产业政策注重地区平衡,在每个地区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今天的汽车产业布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我国的汽车销售来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44.51万辆,只占到销售总量的22%。相比2013年同期,占有率同比下降5.3%。中国的大部分的汽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据,这说明中国仍然不是汽车强国,我国民族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民族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
从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增长迅速,但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5%以下,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出口能力还不够强,说明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依旧薄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较量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因素SCP分析
1.影响因素的选择
SCP分析模型最初由哈佛的贝恩,谢勒等人提出,它是由S(结构),C(行为)和P(绩效)组成的产业分析框架。对每个模块下属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利用SCP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以下影响因素比较关键:宏观经济、汽车产业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汽车价格、汽车技术水平、居民收入、汽车税费、公车消费、公路交通以及石油。
2.各因素影响作用分析
(1)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汽车产业一直是在波动中发展,并且,其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相同的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汽车产业会急速扩张;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时,汽车产业就会逐步收缩;当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时,汽车产业就会迅速萎缩;当经济重新复苏时,汽车产业也会回暖。
(2)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大型的汽车企业几乎全是国企,汽车产业政策由政府制定,这样的结果必然使我国汽车产业深受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
(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生产性需求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而膨胀,汽车需求也随之变得旺盛,需求反作用于生产,带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4)汽车技术的影响
汽车生产行业是垄断竞争行业,汽车厂商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竞争,还是品牌、服务等的无形的竞争。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将会影响我国汽车民族自主品牌的技术,削弱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5)价格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价格理论告诉我们,价格影响厂商的销售量,还会影响汽车厂商的数量,引发市场进入退出行为。
(6)税费的影响
汽车购买、使用、保有过程中的税费也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消费者会优先选择税费较低的汽车商品。
(7)公车消费的影响
由于我国特色的国情,公车消费在汽车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公车消费的存在,使一部分有购车能力的消费者,在享受公车消费的前提下,没有购买汽车的需求,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作用。
(8)居民收入的影响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理论,收入是汽车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收入结构与收入数量。
(9)公路交通的影响.
消费者对汽车使用的效用还跟公路交通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包括公路里程的延伸,公路质量的提升。如果注重改善公路交通的状况,就能促进汽车需求,刺激汽车产业发展。
(10)石油的影响
石油成本是汽车使用成本的一部分,石油价格上升,汽车使用成本增加,汽车需求将会下降。国家应防止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改善油品质量,鼓励低能耗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首先,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政府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短期内无法替代。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尤其是公路交通的投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汽车消费,还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生产性需求,刺激汽车生产企业扩大产量。
最后,居民收入的增长是汽车消费市场扩张的根本助推力。尤其对城市来说,城市居民对汽车的刚性需求更强,在汽车消费领域,相比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市居民来说更能增加其购车意愿。所以,作为政府,应积极改善居民收入状况,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