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提出四条培养途径: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赏读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意识;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魅力 情感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课文、赏析名著、品味语言,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发掘语文的情感魅力,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我国古代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更是任重而道远。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
  多媒体在今天已被普遍地运用于教学中,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视觉和听觉造成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在执教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日军攻打北大营和轰炸南满铁路的图片,并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当低沉雄浑的歌曲在教室里回荡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低着头,有的同学脸色沉郁,眼眶中闪着泪花。在这种情况下,再来学习《土地的誓言》,再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要为故乡、为国土而战的决心,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并且学生从心底便会油然而生爱国之情。
  二、赏读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学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文学能修养身心,提高认识。对中学生来说,文学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老师要努力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作品的情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大家的作品,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应积极引领学生走进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的情操,并使自己的情操得到提升。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仅仅68个字的短文,从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美景的敏锐目光: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河流,五彩斑斓的石壁,四季具有的青葱树林和竹丛,也体会到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愉悦自豪的心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文章美好的意境和作者愉悦的心情在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尽展无遗。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培养了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也激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热情。学习沈从文《云南的歌会》,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片段,展现了云南的民歌风俗。而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学生体会到了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在对文章的赏读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的对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的赞美;在对文章的赏读中,学生也体会了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身心得到了美的陶冶。
  三、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意识
  语文教学有时是生命价值的教育,如张晓风的《行道树》正是通过“行道树”这一平凡物象的描写,形象地阐释了生命价值的三个层面: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受痛苦和磨难;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在体会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如杨绛的《老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种平等意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现在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有时又是环保意识的提升,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振聋发聩的呼吁让学生的内心备受感染,也让他们的环保意识更强烈。
  四、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素质
  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以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等。国外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如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约翰·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影响最大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为榜样”,等等。语文课本中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很多。如“四岁而孤,家贫无资”,但“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如“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都可以作为学生勤奋学习,立志于天下的榜样。而对于贝多芬、海伦·凯勒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这些名人有更充分的了解,对他们产生更深的敬意。从而也对学生直面人生中的挫折有指引的作用,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意志。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雅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社会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语文老师要有时代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在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抓住时机,用好手中的教材,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明事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曲高和寡”、“教者有意,听者无声”的现象。“鲶鱼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剂良方。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鲶鱼效应”创新设问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沙丁鱼不爱运动,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
对比了电解铝硅合金和常规铝硅合金的耐蚀性。电化学试验和湿热试验结果表明电解铝硅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讨论了电解铝硅合金耐蚀机理,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及合金组织均匀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旅游景区商品出现价格过高、质量低劣、服务缺失等现象。分析现象主要是由消费者非理性的消费购买行
在成衣大批量生产前,需做初量生产,以确定样板尺寸是否能达到要求.文中以儿童文化衫为例,分析了初量生产样品的胸围、身长、肩宽、袖长、袖肥、下摆等部位的尺寸与成品尺寸的
本文从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视角出发,对黄哲伦自1979年以来创作的与华裔文化身份探寻有关的8部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黄哲伦在其剧作中体现的文化身份冲突、文化
以硫酸亚钛,氨水,硝酸铵和黑索金炸药为主要原料,结合沉淀法和爆轰技术对爆轰合成纳米二氧化钛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对爆轰灰及
莎拉和艾丽娅姐妹俩在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度,  选择了和穷人做买卖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梦想后面是  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和冒险的信念。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当地人更习惯用雨季和旱季来区分一年中气候的变化。香格里拉农场就在这里。  不一般的家庭  北京的张女士全家人,每天早上都会在弥漫的香气中醒来,热腾腾的咖啡已经在机器上等待。  张女士和先生都很喜欢喝咖啡,原本进口的
中学美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并能充分体现
[摘 要]文章论述了企业党务工作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当前企业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企业党务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党务工作;必要性;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8-0064-02
摘 要: 作者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基础薄弱的现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的方式,调查了农村中学语文基础薄弱的原因。发现主要存在三个问题:教师的教存在问题,学生的学存在误区,环境恶劣和资源不足。为解决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现象,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语文基础薄弱 原因 教学建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