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乡支教一年多,虽然当地的教师和农民朋友讲述了太多的发展,但是农村信息的封闭、经济的落后和教育水平的低下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交流和调研,笔者认为校舍、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固然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但农村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却是制约农村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新数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凭借。没有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设计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
虽然许多农村数学教师在学历和经验上都无可置疑,但其对新课改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深刻,新课改的观念并没有成为他们自己的教学观。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传授一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表面上似乎非常活跃,实际上学生的知识体系没能建立,收获不多。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案上怎么写,他就怎么教,仅完成了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传递了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老化、方式单一,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很少得到应用,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核心精神。为数不少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何为网络教学,何为研究性学习,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教手段都没能掌握,这些都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2.现有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学情脱节
初中数学有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但农村的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不多,经验不足。对于很多新鲜课例的生疏导致他们无法迅速融入数学教材创造的情景中,也降低了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
初中数学重视逻辑性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许多农村初中生在升学阶段没能做好小学和初中知识的衔接工作,知识掌握的不足导致他们对新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高不快,甚至有下降的可能。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教师如果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以教案代替学生思维,不严格遵循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那么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应当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单靠国家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数学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具体策略如下。
1.明确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二是有序性。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有节奏、有重点的推进过程,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三是全面性。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四是延续性。新数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摒弃过去已采用过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已取得的经验;五是开放性。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备初步运用数学的意识。
2.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
农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度有限,难以融入教材创设的具体情境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由于初中生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本学期我们使用了北师大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该教材几乎每一节的引入都创设了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如第一节用火柴摆正方形,分析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的关系,以及第四节的矩形乐场的面积问题。这些都能较好地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认真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惊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3.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安排上,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柏拉图曾说:“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因此在新课标下,课堂提问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难,也不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在初一数学教学第三章《字母能表示什么》中,我们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用火柴棍摆成的图案与用火柴总数的规律、用椅子摆成的图案与用椅子总数的规律,还鼓励学生去探索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由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而言之,应当在现有条件下从课堂出发,从农村教师的自身出发,先谋求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充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消除农村学生的厌学情绪。
(责任编辑 杨晶晶)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新数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凭借。没有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设计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
虽然许多农村数学教师在学历和经验上都无可置疑,但其对新课改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深刻,新课改的观念并没有成为他们自己的教学观。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传授一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表面上似乎非常活跃,实际上学生的知识体系没能建立,收获不多。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案上怎么写,他就怎么教,仅完成了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传递了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老化、方式单一,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很少得到应用,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核心精神。为数不少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何为网络教学,何为研究性学习,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教手段都没能掌握,这些都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2.现有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学情脱节
初中数学有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但农村的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不多,经验不足。对于很多新鲜课例的生疏导致他们无法迅速融入数学教材创造的情景中,也降低了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
初中数学重视逻辑性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许多农村初中生在升学阶段没能做好小学和初中知识的衔接工作,知识掌握的不足导致他们对新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高不快,甚至有下降的可能。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教师如果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以教案代替学生思维,不严格遵循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那么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应当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单靠国家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数学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具体策略如下。
1.明确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二是有序性。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有节奏、有重点的推进过程,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三是全面性。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四是延续性。新数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摒弃过去已采用过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已取得的经验;五是开放性。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备初步运用数学的意识。
2.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
农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度有限,难以融入教材创设的具体情境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由于初中生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本学期我们使用了北师大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该教材几乎每一节的引入都创设了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如第一节用火柴摆正方形,分析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的关系,以及第四节的矩形乐场的面积问题。这些都能较好地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认真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惊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3.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安排上,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柏拉图曾说:“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因此在新课标下,课堂提问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难,也不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在初一数学教学第三章《字母能表示什么》中,我们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用火柴棍摆成的图案与用火柴总数的规律、用椅子摆成的图案与用椅子总数的规律,还鼓励学生去探索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由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而言之,应当在现有条件下从课堂出发,从农村教师的自身出发,先谋求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充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消除农村学生的厌学情绪。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