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革命党时期加拿大国民党简史r——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setsh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探索加拿大国民党在中华革命党时期的党务活动.在中华革命党时期,流亡中的孙中山在日本、南洋地区发展党务受阻,美洲成为中华革命党海外最重要的发展基地.此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拿大国民党的活动又与作为参战国的加拿大战时状态相联,因而发生了加拿大国民党党禁事件——中国政党史上唯一一次中国政党在海外被取缔.文章以国际上的一战、共产国际工运和俄国十月革命、国内袁世凯时期、北洋政府时期为历史背景,取加拿大国民党与民国政府驻加拿大领事馆、加拿大政府、加拿大侨社中党派、团体间关系的截面,对加拿大国民党在侨社中的主要活动进行考察;也对加拿大国民党党禁事件始末加以钩沉.目前对加拿大国民党的研究稀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加拿大国家以及卑诗省、安省地区档案馆和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国史馆、台湾近代史所等档案资料,以及北美中西报刊、社团记录等进行搜寻与辨析,以丰富现有的北美华侨华人史、中国国民党党史的研究.
其他文献
制度是社会形态及社会思想的反映,制度理性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制度化使理性在人类社会治理中得以实现.国家是群体的最高形态,国家制度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是多种基本制度的高级集合体.中国在国家制度化建设方面,曾经一骑绝尘.伟大的制度来自伟大的思想.荀子所创立的群学深度参与了秦汉政治和社会的制度化形塑.群学制度化加强了社会团结,使个体生命得以安顿,族群延续得以保障,大一统国家得以塑造,从而保育华夏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大族群,并奠基于人类社会大整合的理想未来.
由于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自然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普照的光”所遮蔽,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意蕴没有得到重视.从“历史科学”的全面视域来看,自然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物质条件.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资本通过“分离—结合”的运动,把自然生产力驯化为“资本的生产力”.但由于“资本的生产力”的胎胞里内蕴着自我否定的矛盾运动,“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必将取代资本对自然力的统治.马克思自然生产力理论对于当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单元,使“社区应急”运转起来是应急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伴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应急管理机构的重大调整,新时代社区应急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变革,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但也产生诸多系统性困境.基于此,应当从理念、结构、机制、技术四重维度构建新时代社区应急管理变革的理论分析框架.社区应急管理变革亟须平衡和处理公共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社区应急管理结构固化与失衡、“橄榄型”应急管理机制制约、应急管理与技术异化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社区应急管理的未来方向是构
李枭的《无缝地带》是网络谍战类型小说中的一部佳作,小说融合了网络性和传统文学的审美性,善于设置叙事的“爽”点,采用多元化的叙述技巧,在创作伦理和个体伦理的交互中,探讨了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之间的关系.小说关注个人心灵的呐喊,在叙述视角的流动中,描述了英雄的传奇性和俗常性,凸显了爱和信仰的主题,拓展了谍战类型小说的发展空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民间社会建设的实质在于以“礼”化“俗”,在这一进程中又包含两个层次,即“以礼训俗”和“由礼变俗”,前者是由上而下的教化,后者是民间社会的自我“礼”化.宋代民间社会发展的核心机制是由“礼”转向“俗”,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昌盛带来的人才外溢效应而实现的,以往为上层社会掌控的“礼”逐渐下渗,民间社会主动将其吸收,转变为适合基层发展的“俗”.家训作为一种重要规范,在民间社会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民间自我“礼”化的重要方式.而《袁氏世范》作为一部训俗的家训,不仅是家训由“礼”转向“俗”的重要表
当下的文学过多地关注现实,并且又过多地关注现实中的苦难和不幸,而缺少一种诗意和浪漫.太多的作品都把目光对准了现实,更对准了现实的苦难和不幸.文学应当展开两个翅膀:一个是反映现实的、写实的;另一个是抒写理想的、浪漫的.文学的目光不能只盯着脚下的土地,而不去仰望头上星空;不能只是关注眼前的现实,而不抒发未来的理想;不能只写苦难的现实生活,而不写浪漫的人生经历.在现代和后现代背景下要求文学表达浪漫主义情怀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美好的人或事物更是无比困难.唯其“无比困难”,才是对作家提出的一项艰巨任务
“雅”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重要概念,其美学意义在历史中的生成、流变,反映了文学艺术在社会规范与审美规律间的价值游移.“雅”的美学意义在先秦儒家美论中奠基,并在秦汉儒家美学思想的规范下成为中国美学价值导向的主流表述.在魏晋时期,“雅”的美学内涵得到丰富和扩展,映射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演进.在唐宋文艺思想中,“雅”的内涵的扩展,为文艺解放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明清时期,“雅”的美学意义得到了总结,也在王国维等学者那里产生了新质的变化,将中国古典美学引向现代.
绘文字(emoji),类似于表情符(emoticon),作为一种新的交际标记,首先出现在计算机媒介交际(CMC)领域,当前已逐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行为,尤其是情感类绘文字.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与情绪相关的表情图示可以是情感标识或言外之力标识.如今,在绘文字时代,相似的面部表情被设计成不同的标记.例如有许多相似的绘文字可以表达“微笑”或“大笑”的面部表情.然而,很少有研究提到表达相似面部表情的图标在语篇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分别在什么语境中被选择.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该分析表明,不同的笑脸绘文字在语境
1946年前后,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大批革命作家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进行文学创作,在张家口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文章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对一些革命作家的认识和了解,分析了1946年前后,革命作家在张家口地区进行文学活动的历史情况,包括办刊、作品、文学创作活动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对这些革命作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渤海国主体民族是靺鞨,中国古籍中对靺鞨族来龙去脉、兴衰演变有明确记载.中国历代史官都把渤海国及先世民族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使我们今天对渤海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充分的发言权.如今,随着渤海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各种新的考古资料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关注渤海国问题.对于中国古籍所载渤海国史料须重新梳理并加以总结,才能有助于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