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腌酸菜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小就喜欢吃母亲制作的腌酸菜。那酸菜口感独特,色味俱佳,既可做餐桌上的风味小菜,又是煮、炒、焖的配菜佳品。
  腌酸菜的原料,是以包心芥菜为原料,加盐腌渍而成。包心芥菜的种植,那时候,每年秋收后10月中下旬,我家都选在离村庄近,离水源不远的收割后的稻田作菜地。父亲手扶犁把,吆喝着大黄牛耕菜地。稻田里明亮的犁铧上,翻起的潮湿的泥土,齐整得像春天小河的浪头雕匠刻出的纹路。翌日,将犁翻的田地整理成一畦畦菜地。母亲将菜地上定植包心芥菜苗,一个星期后,幼嫩的菜苗出息得一片翠绿、葱茂、可爱。“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植时,在菜地施足沤制的农家肥作基肥,在芥菜旺盛的生长期,我母亲还不定期地为菜地施用有机肥料,使芥菜生长养分充足。同时,她还经常地给菜地浇水。那时候,我也跟着母亲手持舀水木勺在菜地畦沟里,用舀水木勺一勺一勺地往芥菜地浇水。水肥管得好,芥菜长势好。芥菜定植80天左右,那包心芥菜就到了收获期。采收时,那芥菜只在卷心的上面有少许的、薄薄的绿叶,其余全是如白玉般的肥厚叶片。母亲将其上面少许的绿叶摘除,就剩圆圆的、肥白的芥菜心。家乡人叫其“大菜蕾”,最适宜腌酸菜了。
  白天,将包心芥菜一棵棵地平放在晒谷场上,讓太阳暴晒,晒干外表水分,使其软化。然后洗干净,大棵的切成两半,小的用整棵。母亲用农家传统腌渍方法,用盐把包心芥菜外瓣揉得稍软,然后放进大缸中。她把芥菜一层层摆得整齐均匀,每层都要加撒食盐在上面。装一层,用木杵压实一层,达到密实贴切,直至装满。那年我八岁,上午放学刚回到家里。我母亲正在腌酸菜,她对我说,儿子来帮忙吧,你脱掉鞋,用温水洗干净双脚,爬到缸里,用双脚有节奏地踩踏芥菜,将芥菜踩实。我听了母亲的话,吃惊地回答说,我双脚被食盐腌痛、腌伤了怎么办?她亲切地对我说,没事的,你试试吧。我立即把双脚洗干净,纵身一跃,进入缸里,站在缸里用赤脚直接把芥菜踩实。咦,我赤脚踩着软绵绵的芥菜,双脚有着那种凉丝丝的舒坦感觉,食盐附在脚上,完全没有被腌痛的感觉。我母亲打趣地说,儿子舒服着哩!就这样腌渍,装满一缸芥菜,用扁石头压在上面,然后把芥菜缸封好,放置在通风阴凉处。一个星期之后,食盐融化,压出菜汁,一缸满满的包心芥菜变成八分满。腌渍一个多月后,缸里涨起了青黄色的汁水,还不时地“噗、噗、噗”冒出许多小泡泡,煞是好看。此刻,包心芥菜,就腌渍成了爽脆可口的酸菜了。
  那舌尖上充盈着的腌酸菜呀,那无穷无尽的美食味道,令我神往。
其他文献
诗集《本命记》  温 青 著  ISBN:978-7-5205-0533-8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定价:46.00元(精装本)  欠下的命数将给出余荫  四十八年用去的命运  将一个孤独的人赶到高冈上  他四顾无数个自己  用落叶妆扮长满风霜的围巾  站定在自己的边缘  等候欠下的命数给出余荫  这是一个吃下过无数运道的人  他养过一些悬崖  看它们张开大嘴徐徐吐出厄运  飘散在整个道场的迷雾
期刊
香草是村北头莲婶的女儿,娇小,白净,完全是城里人的打扮,同我家墙上张贴的画中的女孩儿差不多:白衬衫,红裙子,脚穿一双乡下罕见的塑料凉鞋。  这也难怪,香草的爸爸是工人,专造大桥的工人,每月拿的工资很高,乡下人恐怕一年也挣不了那么多。  因而香草吃得好,口袋里常有一些稀罕的零食。香草常吃一种奶糖,四方形乳白色,裹一层薄薄的膜,外面则是彩色的玻璃纸。我们老远就能闻到她口中奶糖的甜香味。有时围上去,目光
期刊
我的奶奶,把给邻居端饭当作一件大事。要选择最大的碗,装得满满的,如果有肉,还要多挑几块放进去,这样才显得心诚。要在客人没有端碗之前,安排家里的人端过去,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到邻居家,要把碗恭恭敬敬地呈给长者,还要说一些“做得不好,尝一尝”之类的客气话。邻居家吃完饭,会在碗里放一个馍馍,或者盛一碗面,同样由大人还回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乐趣。  这个习俗,一碗热气腾腾的饭,缭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扶助、
期刊
多米,第一次见到你,是通过产房护士传出来的照片,产房里,你很安静,睡得好香,可能是这段时间你也很累。我们高兴,如同醉了一般,一遍遍地看,从你的头发赞美到脚趾头,哪个地方漂亮,哪个地方像谁像谁……  一晃,你出生31天了,这31天,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第一次,都有你给我们的惊喜。  你出生后不久,还在产房观察。你就能无师自通地吃奶,我们连呼神奇!当天下午,专门护理你的吕姨给你沏30毫升奶粉,这是你第一次
期刊
清明节前回乡下,村里儿时玩伴大春跟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隔壁村“同志们”是个老革命。这位老革命没读多少书,是佃农家庭出身,用大春的话说,叫“根正苗红”。他长得一副憨厚相,吃得苦,干劲足,不到30岁就当上了乡里的干部。但他讲话的水平一直没有练出来,一开口就是“同志们”,然后如“鸭子囫囵大螺蛳”一样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讲几句大实话,一点官威也没有,所以大家都叫他“同志们”。不打紧的会议,台上的人在讲话
期刊
我到雪溪公社工作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  跨进公社院子的第一天,一位慈眉善目的领导就对我说,我们很欢迎你来雪溪公社工作,以后我们大家就要像亲朋一样友好相处。后来才知道,他是公社的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他的话自然是我所企盼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家近在隔壁,只要翻过一条岭就到,然而一年到头,却极少回去,即便回去看看老父亲,多数也是当天打个来回。  我的职责是文书兼团委书记,文书是被公认
期刊
我出生的那个山村名叫坝上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那年,坝塘边的老龙树上飞来一群马蜂,筑起了甑子大的“葫芦包”,村里的人都知道,都嘴馋,都想吃蜂蛹。我们一群娃娃不时用弹弓打,可谁也不敢爬上树,唯有那个外号叫“老狐狸”的人不信邪,黑夜里抬着竹竿,点燃火把爬上树去烧马蜂。忽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蜂群出洞,盯着“老狐狸”猛蜇。慌乱中,“老狐狸”像个断了藤的瓜,叽里咕噜惨叫着滚下龙潭,似尝试了一次无规则的
期刊
我走过许多西方国家的园林公园,美则美矣,却总觉得缺少一种韵致,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园林里少了一种树——柳树。  起初,我以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并称,后来读《开河记》,才知道杨柳自有一番不平的来历。隋炀帝杨广登基,次年便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此建议甚好,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广种柳树。他十分爱柳,亲自栽柳堤边,御书赐柳树杨姓,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从此柳树便有“杨柳
期刊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平时只吃咸菜、杂辣椒,很难吃到糕点。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最盼望的就是吃月饼。  中秋节的前几天,家里是不会提前买好月饼的,父母亲怕我偷吃,走亲戚就失了体面。直到中秋节前一天,婆婆才特地到十里外的街上去,买几斤五仁老月饼。月饼是草纸外包装,系着细绳,里面包月饼的是闪着油光、印着唯美图案的红绿色蜡光纸。一打开,月饼的香甜,立刻口舌生津。当时的老月饼,主要是五仁的,外皮上沾满白
期刊
说起凤眼蓝,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但如果说起它的别名水葫芦、布袋莲,温州人没有不知道的,这种水生植物烂贱,温瑞塘河整治前,经常泛滥成灾,肆无忌惮地占领整个水面,疯狂且野蛮。密密麻麻的水葫芦不但堵塞航道,甚至会导致水体缺氧,水质变坏,成为塘河一大公害。  这弃之如敝履的植物,想当年也曾经风光一时。水葫芦原产地巴西,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从此,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