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以培养审美能力、高尚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为宗教”的响亮口号,强调了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
一、从语文教材中发掘美
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
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疏密缓急,情节的张弛,事态的发展变化,人物的活动等各种内容要素的交替变化,构成了作品情节的曲折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熏陶,还有优美的语言、传神的动作、独特的环境等无不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给我们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初春景象。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通过比喻和拟人等艺术手法,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说过:“‘逼真’等于俗话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是人类真情的袒露”,诗歌以真情感染读者。另外,诗歌优雅的神韵、优美的意境、含蓄的语言、和谐的节奏,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天上的街市”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天河“浅浅的”、“不甚宽广”,不再阻碍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他们手里提着灯笼,双双游逛天街。全诗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就可以通过对美的事物的具体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处处都有美的灵光在闪现,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
例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刹那间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不怕牺牲的动人事迹。一名男教师叫谭千秋,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他果断组织学生疏散,紧急时刻将四名学生护在讲桌底下,学生得救了,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感人故事中的美体现在哪里?”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总结出:这个故事表现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将事业、学生看得重于生命的高尚情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做了如下引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社会各界踊跃给灾区捐款的场面;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事迹;建筑工地的繁忙景象;学生早读的情形;通红光艳的朝阳;绚丽的彩虹;金黄的稻田;嫩绿的树叶;柔弱而刚强的小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染和启迪。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去捕捉美的镜头,就会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三、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美
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有创造之材。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欲望。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生活,让生活中多一些助人为乐的身影,多一些团结同学的事迹,多一些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让阳光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学生创造的重要途径是作文,如学生的写景作文,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可以此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例如一学生在《坐轮椅的总统》一文中,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出身于名门望族,才能不凡,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之后因病下肢瘫痪,但从未放弃,几年之后当选为美国总统。从政期间,在美国经济危机、反法西斯斗争及民生政策方面政绩突出。这则故事不仅有艺术美感,而且使人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再如学生习作《小溪,我的乐园》中,小溪边四季优美的景色、简洁精炼的语言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写作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总之,美育渗透在课本中、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启发学生去创造,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体会生命的美好、世界的灿烂,从而更加乐观地学习、健康地生活。■
一、从语文教材中发掘美
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
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疏密缓急,情节的张弛,事态的发展变化,人物的活动等各种内容要素的交替变化,构成了作品情节的曲折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熏陶,还有优美的语言、传神的动作、独特的环境等无不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给我们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初春景象。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通过比喻和拟人等艺术手法,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说过:“‘逼真’等于俗话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是人类真情的袒露”,诗歌以真情感染读者。另外,诗歌优雅的神韵、优美的意境、含蓄的语言、和谐的节奏,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天上的街市”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天河“浅浅的”、“不甚宽广”,不再阻碍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他们手里提着灯笼,双双游逛天街。全诗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就可以通过对美的事物的具体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处处都有美的灵光在闪现,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
例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刹那间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不怕牺牲的动人事迹。一名男教师叫谭千秋,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他果断组织学生疏散,紧急时刻将四名学生护在讲桌底下,学生得救了,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感人故事中的美体现在哪里?”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总结出:这个故事表现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将事业、学生看得重于生命的高尚情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做了如下引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社会各界踊跃给灾区捐款的场面;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事迹;建筑工地的繁忙景象;学生早读的情形;通红光艳的朝阳;绚丽的彩虹;金黄的稻田;嫩绿的树叶;柔弱而刚强的小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染和启迪。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去捕捉美的镜头,就会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三、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美
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有创造之材。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欲望。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生活,让生活中多一些助人为乐的身影,多一些团结同学的事迹,多一些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让阳光照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学生创造的重要途径是作文,如学生的写景作文,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可以此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例如一学生在《坐轮椅的总统》一文中,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出身于名门望族,才能不凡,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之后因病下肢瘫痪,但从未放弃,几年之后当选为美国总统。从政期间,在美国经济危机、反法西斯斗争及民生政策方面政绩突出。这则故事不仅有艺术美感,而且使人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再如学生习作《小溪,我的乐园》中,小溪边四季优美的景色、简洁精炼的语言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写作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了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总之,美育渗透在课本中、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启发学生去创造,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体会生命的美好、世界的灿烂,从而更加乐观地学习、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