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祸造“天灾”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军事水平也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阶段。曾经的冷兵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军事强国开始研发高新技术武器,有一些武器甚至已经强大到了能够操控自然气候的程度,巨大的灾难阴影笼罩着世界。
  改变气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搜集、整编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进行修正完善。在此期间,利用充足的数据资料,美军先后实施了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就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以及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闪电风暴的危害并不算大,但在战争中,闪电风暴会对各类军事装备产生严重影响。

  20世纪60年代,“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武器陆续应用于实战。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作战区域上空,向云层倾泻了成吨的碘化银,实施人工降雨,延长风季持续的时间,人为制造了大规模暴雨,造成局部地区洪水泛滥,桥梁、水坝、道路和村庄被毁。
  1968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空军基地被浓雾笼罩,装载数百吨军用物资的运输机难以起飞,美国国防部采用人工消雾技术,向空中撒播消雾药剂,使大量细小的雾点迅速凝结,变成雨滴降落地面。大雾很快退去,185架飞机得以安全起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电磁射频武器”悄然问世。这种武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向天空发射强大的极低频电磁波,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使高空气流改变路径,并将影响气候变化的气流前锋阻断,从而造成气候异常,让目标地区出现连年干旱和洪涝灾害。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能够控制作战地区的气候,得到己方想要的结果,那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最高境界也可以轻易达到。
地震是破坏力相当强大的一类自然灾害,如果能够人为制造地震,其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如果要问哪一种天气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最大,那答案一定是雷电。雷电的出现对各种军事装备,比如雷达、电台、导弹、飞机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果能够人为触发雷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就会具有特殊的攻击作用。美国就曾制定过一个“天火”计划,除了研究人工抑制闪电外,还尝试了减少云间放电或增大云地之间放电频率的研究。
  在未来战争中,操纵台风的移动路径也将成为一种新战法。将台风引向敌方,绝对是一种具有极大威力的战力。有关媒体曾报道,早在1974年10月,美国便成功地进行了台风引向实战试验,造成了空前的破坏。1977年,美国还进行了极低频发射试验,导致北威斯康星州多处大雨滂沱,并引发了时速高达252千米的强风,摧毁了大片森林,造成经济损失5000多万美元。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人们对气象机理认识的加深,更多的气象武器在未来投身实战已不可避免。以前只有在电子游戏《红色警戒》中才会出现的各种超级武器,比如“天气控制仪”和“闪电风暴”等,也许很快就会来到现实世界。
目前的“巨浪武器”还只能在海面引发数十米高度的海浪。

  制造地震
  作为冷战时期的另一大军事强国,苏联很早就开始研究地震武器。
  1954年,苏联科学家利用地下核爆炸,成功地改变了部分地壳构造。20世纪60年代,苏联专家在进行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时还惊奇地发现,在进行地下核试验后若干天,在距离试验地点数百千米乃至数千千米外的某个地区,往往会发生一定强度的地震。通过分析大量试验数据,苏联科学家证实了这些地震都与核爆炸有关。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苏联政界和军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意识到:如果加以利用,极有可能在未来研发出一种致命的武器——地震武器。
  1979年,以阿塞拜疆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伊克拉·克里莫夫教授为首的一批苏联科学家,开始了对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在观察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离震中很远的地方积聚起来,并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后再进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让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苏联著名的地震学专家尼古拉耶夫对地下核爆炸与地震的关系曾作了如此论述:“地下核爆炸的后果从来都不是马上显现的,地震有可能在爆炸之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这一延迟出现的特性使得地震武器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断定,本地发生的地震是否与数日前发生于几百千米外的一次核爆炸有关。”
  研究表明,一颗1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坏程度相当于里氏5.3级地震;一颗1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爆炸,则可诱发里氏6.1级的地震。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也启动了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如今已花费超过数百亿美元,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他们不仅进行了地下核爆炸触发地震的试验,而且还进行了非核爆炸诱发地震的研究。据外媒报道,目前仍只有少数国家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此类武器。
  控制海洋
  早期战争基本都局限于陆地,但近年来,各个军事强国越发意识到控制海洋对于改变战局的重要意义。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能导致舰毁人亡,或者其它军事设施的损坏。因此,如果能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那么就能对敌方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造成沉重打击,而这也是“巨浪武器”诞生的意义。
BLU-82新型燃料空气弹。

  虽然“巨浪武器”可以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的目的,但到目前为止,各国对于“巨浪武器”的研发仍处于前期阶段,只有几个军事大国能在试验中引发浪级不大的波涛,但这也算得上是人类成功运用此类武器的前兆。
  据有关资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那次核爆炸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掀起了60米高的海浪,在爆炸中心1500米外的海域,海浪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虽然“巨浪武器”受海岸、岛屿、洋流等因素的制约较大,但威力仍是不可估量的。
  自然界中,危害性较大的海啸通常是由地震引发的,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两面板块在海底移动并互相摩擦,上移板块区域的海水会突然隆起,下移板块区域的海水则会突然下沉,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水位差,从而引发海啸。研究表明,里氏6.75级以上的地震就很容易引发海啸。因此只要利用地震武器,控制核弹当量,就有可能在指定海域诱发海啸,同时配合“巨浪武器”,就能对敌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地震武器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海啸武器”必定会以全新面目亮相未来战争舞台。
  破坏生态
  在所有的环境武器当中,生化型环境武器的研制相对容易,也是潜在危害最大的一种武器。它是一种利用生物或化学药物等方法,对敌方的土地、农作物、环境等造成生态破坏,从而间接达到战争目的的武器系统。
  例如化学雨武器,就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而来的。它通过向敌方地区撒播能阻止地表散发热量的化学物质,使敌国大地在一定时间内,变成“干旱的沙漠”,破坏生态环境。而通过人工降雨、降雪等方法,并在其中添加化学药剂,还能腐蚀敌方的武器装备,甚至杀伤敌方人员。
  氧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利用这一特性,美军研发了名为BLU-82的新型燃料空气弹(也称云爆弹、气浪弹或窒息弹),这是一种专门对付地下掩体等建筑物的特殊炸弹。这种炸弹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弹头爆炸后会以气雾形式扩散并燃烧,将周围的氧气迅速耗尽,使敌方作战人员窒息而死。
  2001年11月,就当各方都猜测美军会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沼时,自11月5日起,随着美军的C-130运输机一次次在塔利班军队的前沿阵地上空投下BLU-82真空炸弹,阿富汗战局风云突变,一直声称准备等待与美国大兵做地面较量的塔利班部队突然土崩瓦解。由此可见,在面对特殊地形的战争时利用此类武器,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特殊战局中,BLU-82新型燃料空气弹也能起到奇效。

  和氧气一样,臭氧也是大气层中的重要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基本恒定在人类已经适应的浓度上,但人类研制的臭氧武器却能通过两种途径改变大气层中臭氧的浓度。其一,使用特殊催化剂的超级核弹,在敌国上空的大气层中引爆,释放巨大能量并引发化学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大幅度增加臭氧含量。其二,通过向敌国上空的臭氧层撒播化学药剂,与目标区域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消耗臭氧层,人工“开凿”臭氧空洞,使过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敌国地表。臭氧层遭到破坏后,不仅会对战局造成影响,还会使当地气候变化异常,阻遏植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削弱敌国战力。而且臭氧层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当然,从根本上说,决定战争胜负的绝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在恰当的时机和环境下使用这些特殊武器,有时也会对战争胜负天平的倾斜起到决定性的砝码作用。武器的威力是一方面,由此带来的震慑效应则更加巨大。
其他文献
我国的旅游区域,主要精力仍然在旅游方面,而在生态方面所做的工作严重滞后于旅游区的整体发展,这无论是对旅游区自身,还是对区域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本文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生态旅游发展概况,就发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意见。
环境资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品质和持续发展,重视和深入研究旅游区环境资源将会大大拓宽旅游资源的内涵和范畴,丰富旅游资源的类型,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介绍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本文介绍了生态建设的概
生态农庄是生产经营生态产品的现代农业企业,本文介绍了生态农庄经营范围,分析了生态农庄与社区的内在联系,指出了社区参与在生态农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然后讨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最后对乡村旅游发展与
农家休闲茶室的经营管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曾经在梅家坞、龙井、龙坞、茅家埠、翁家山等农家休闲茶室消费过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顾客对农家休闲茶室
本文通过对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历史回顾及契合方式的介绍,对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该具备的理性认识:应该是在有效保护
理论上,无风险利率的不同取值会影响采用OBPI策略进行组合保险的效果。考虑到采用组合保险策略的投资主体是机构投资者,本文使用机构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三种主要利率,包括银行活期
会议
本文考虑目标函数为Lmax和∑ωjCj的单机上批容量无限制的两类双目标分批排序模型:约束模型和线性加权模型。这里通过动态规划的递推算法分别给出了相应问题的多项式时间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