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书中指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加剧,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加重。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
讲究诚信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一,孔子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我们常说“言必信,行必果,承必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印证了中华民族具有讲求诚信的美德。然而,时至今日,诚信这一传统美德被继承和发展的相当有限,甚至被摒弃,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人的悲哀。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社会冲突的热点事件,到屡屡困扰我们的“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纠结和争议,无一不凸显着社会信任缺失的严峻形势。诚信被撕裂的严峻性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原因何在?如何走出信任缺失的困局?
今天的社会爆发的信任缺失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的行为,有人说,道德失范、信任缺失已经使我们社会的人际纽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导致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因素:
“文革”是历史原因。一九五五年“反对胡风反党集团”运动,在共和国历史上开了“杀熟”之先,人们之间淳朴的信任关系开始发生动摇;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使不信任心理和情绪进一步加剧,在这场运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革命意愿和立场,连朋友、夫妻之间的纯私人交谈也被一些人用予揭发、批判他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人最丑陋的本性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暴露了出来。在政治高压之下,人人自危、人人自保,各种批斗、揭发、诬蔑、陷害、捏造、欺骗直至暴力发展道路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国民意识和心理留下持久而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人们的心中培植并恶性强化了相互戒备、提防的不信任心理和态度,为今天的背信、造假、作弊、欺骗、恶毒埋下了祸根,并贻害至今。
否定传统的恶果。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在持续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挞伐中,在对儒学的不屑与鄙薄之中,曾经被视为民族至要的伦理道德规则、立人之根本的“仁、义、礼、智、信”在不断的挞伐中遭到了清算。如今,社会各阶层普遍浮现出缺乏文化价值根基的浮躁性和盲目性,一种无所依从、难以依从的漂泊感、失落感和精神焦虑成为当代人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国民从思想到心理到行为与我们自己的文化与传统日益疏远,国民稳固的信仰、规则、价值观被逐渐抛弃和遗忘。曾经寄予“立命”的精神价值在荒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仿佛成了现代社会交往中的普遍准则。没有精神伦理传统之根的维系,造成了今天人们对信任的迷茫与失常,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制假贩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就成为“情理”之事。
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是因为社会公平公正感越来越少。目前中国社会可分为四个利益群体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普遍的社会信任是以平等为基础,不平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认识和主观态度的不一致,不同群体之间,由于贫富不均、社会地位不平等,不可能一视同仁地信任所有人,尤其是利益受损群体或低阶层人士对社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就会更低。
当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当从农村到社会的人口流动出现时,人们的身份、地位、待遇被切割成不同的等级,加之,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各种比较和不确定性在增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各种不理智、冲动、投机乃至荒谬的行为在发生,误解和偏见增强,部分社会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甚至萌生泄愤欲望。农民工认为自己收入低廉,权利无保障,生活无力;大学生认为上升渠道逼仄,前途渺茫;白领们则认为社会压力太大、房价和物价太高;富人们认为生活缺少安全感,社会仇富心理太重,纷纷移民海外;官员们认为维稳压力太大,社会仇官情绪太浓,特别是富裕阶层、既得利益集团优越生活的示范,极大地刺激着人们的心理,金钱至上的标准和尺度,人们不再考虑、追问和质疑富裕的具体过程与手段,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和设置必要的法律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结果各种投机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性出现。虚假的事物多了,信任的情形就少了。
腐败瓦解信任。在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中,大多存在着明显的双面人格,明里仁义道德,暗里男盗女娼。“台上反腐败,台下贿赂忙”。他们的道貌岸然和表里不一特别严重地挫败了民众对社会体制的信任情感,消蚀了民众心中的信任偶像,摧毁了民众心中最后的信任堤防。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民众再也不相信表面的、形式的东西,导致民众对我国各项制度缺乏信心。
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广泛多元的社会自治组织有利于增强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和信任。在我国,社会自治组织发展得不健全,很少甚至是没有社会自治组织来改善人际间的关系,以增强人们的沟通,加深人们的信任。同时,以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公民自治素质以及结社的能力也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提高,这也是造成不信任的根源。
面对信任缺失的问题,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那么我们面对信任缺失的现状应该何去何从呢?(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 超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书中指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加剧,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加重。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
讲究诚信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一,孔子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我们常说“言必信,行必果,承必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印证了中华民族具有讲求诚信的美德。然而,时至今日,诚信这一传统美德被继承和发展的相当有限,甚至被摒弃,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人的悲哀。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社会冲突的热点事件,到屡屡困扰我们的“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纠结和争议,无一不凸显着社会信任缺失的严峻形势。诚信被撕裂的严峻性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原因何在?如何走出信任缺失的困局?
今天的社会爆发的信任缺失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的行为,有人说,道德失范、信任缺失已经使我们社会的人际纽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导致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因素:
“文革”是历史原因。一九五五年“反对胡风反党集团”运动,在共和国历史上开了“杀熟”之先,人们之间淳朴的信任关系开始发生动摇;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使不信任心理和情绪进一步加剧,在这场运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革命意愿和立场,连朋友、夫妻之间的纯私人交谈也被一些人用予揭发、批判他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人最丑陋的本性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暴露了出来。在政治高压之下,人人自危、人人自保,各种批斗、揭发、诬蔑、陷害、捏造、欺骗直至暴力发展道路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国民意识和心理留下持久而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人们的心中培植并恶性强化了相互戒备、提防的不信任心理和态度,为今天的背信、造假、作弊、欺骗、恶毒埋下了祸根,并贻害至今。
否定传统的恶果。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在持续不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挞伐中,在对儒学的不屑与鄙薄之中,曾经被视为民族至要的伦理道德规则、立人之根本的“仁、义、礼、智、信”在不断的挞伐中遭到了清算。如今,社会各阶层普遍浮现出缺乏文化价值根基的浮躁性和盲目性,一种无所依从、难以依从的漂泊感、失落感和精神焦虑成为当代人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国民从思想到心理到行为与我们自己的文化与传统日益疏远,国民稳固的信仰、规则、价值观被逐渐抛弃和遗忘。曾经寄予“立命”的精神价值在荒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仿佛成了现代社会交往中的普遍准则。没有精神伦理传统之根的维系,造成了今天人们对信任的迷茫与失常,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制假贩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就成为“情理”之事。
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是因为社会公平公正感越来越少。目前中国社会可分为四个利益群体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普遍的社会信任是以平等为基础,不平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认识和主观态度的不一致,不同群体之间,由于贫富不均、社会地位不平等,不可能一视同仁地信任所有人,尤其是利益受损群体或低阶层人士对社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就会更低。
当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当从农村到社会的人口流动出现时,人们的身份、地位、待遇被切割成不同的等级,加之,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各种比较和不确定性在增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各种不理智、冲动、投机乃至荒谬的行为在发生,误解和偏见增强,部分社会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甚至萌生泄愤欲望。农民工认为自己收入低廉,权利无保障,生活无力;大学生认为上升渠道逼仄,前途渺茫;白领们则认为社会压力太大、房价和物价太高;富人们认为生活缺少安全感,社会仇富心理太重,纷纷移民海外;官员们认为维稳压力太大,社会仇官情绪太浓,特别是富裕阶层、既得利益集团优越生活的示范,极大地刺激着人们的心理,金钱至上的标准和尺度,人们不再考虑、追问和质疑富裕的具体过程与手段,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和设置必要的法律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结果各种投机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性出现。虚假的事物多了,信任的情形就少了。
腐败瓦解信任。在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中,大多存在着明显的双面人格,明里仁义道德,暗里男盗女娼。“台上反腐败,台下贿赂忙”。他们的道貌岸然和表里不一特别严重地挫败了民众对社会体制的信任情感,消蚀了民众心中的信任偶像,摧毁了民众心中最后的信任堤防。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民众再也不相信表面的、形式的东西,导致民众对我国各项制度缺乏信心。
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广泛多元的社会自治组织有利于增强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和信任。在我国,社会自治组织发展得不健全,很少甚至是没有社会自治组织来改善人际间的关系,以增强人们的沟通,加深人们的信任。同时,以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公民自治素质以及结社的能力也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提高,这也是造成不信任的根源。
面对信任缺失的问题,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那么我们面对信任缺失的现状应该何去何从呢?(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