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授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oqy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424.2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等于做事成功了一半,高尔基说:”文章的开头如定调,一定要好,雅沙菲兹的小提琴第一个音符就准确、悦耳、动听。”新授课的导入,就好比演奏家定弦,歌唱家定调,音调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一堂课如果一开头讲的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学生就难以提高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新授课的设计,用各种巧妙的方法,使引入新课达到自然、合理、有情、有趣、有味、像一部电视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津津有味、把全体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开门见山,激发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懸念时,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的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根据教材特点,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探索新知识,能起到承上启下、吸引学生的作用,例如:讲圆的认识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提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学生脱颖而出“园”。紧接着老师说:“那么,什么叫做园?园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园”。这样导入新课,目标明确,指向集中,生动有趣,启发性强,立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二、故事引领、激兴引趣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爱伊斯坦说“思维世界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儿童有了好奇心,才产生求知欲,也产生了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求知欲的心理动因,它是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的状态,鼓励学生主动而愉快的学习,而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兴趣有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拉开讲课的序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温故知新、促进迁移
  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忘掉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起学生质疑,不仅能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也为接受新知识做好了铺垫,教师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例如;在讲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可先让学生复习1/3+2/3,5/10+2/10,然后出示1/2+1/3,这时学生一看异分母分数不能像同分母分数那样直接相加,此时老师揭示课题,不仅重点突出,同时也创造了迁移的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四、设置悬念、以疑激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来,并对其所提问题给以鼓励,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释疑分析,发扬教学民主,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便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那时教学就成为“我”自身的需要,完全摆脱了应付的状态,探究樂趣就不仅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大多数学生。老师要抓住时机创设环境,以新奇的环境设置悬念,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到认识过程中,教学终了,悬念得到解决,学生兴趣浓,记得牢。例如在学习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老师启发学生谈话:今天你们来考考老师,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就可以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3、5整除,随着学生报数越来越大老师却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惊呆了,疑问也产生了,同学们恨不得马上知道老师的绝招,于是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授课的学习之中。
  五、联系实际、唤起动机
  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可使学习活动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增加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上课开始,老师带着赞美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少先队员,胸前带着鲜红的红领巾,大家说说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三角形,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外形是三角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三角板、流动红旗、屋架…”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这些物体大小、颜色、材料并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征,外形全是三角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三角形”
  六、动手操作、身临其境
  俗话说“眼看百变,不如亲手操作一遍”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减轻认知难度,化难为易,如在教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如按课本教,学生较难理解而且容易混淆、遗忘。要改变老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一组学生用硬纸板做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二组学生用硬纸板做成等底但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三组学生用硬纸板做成等高但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四组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四个组都准备足够的沙子。由于前面已经讲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圆柱=s底h。上课开始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体积公式,应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公式呢,他是否和圆柱的体积一样直接由它的底面积乘以高呢?通过以上假设,学生通过类比后得出,假如用圆锥的底面积乘以高,求出的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那么圆锥的体积到底与它底面积和高的乘积有没有关系呢?也就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让各组分别按书上的要求上讲台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报告实验结果。而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假设、类比、验证、归纳,在同学们总结结论的时候转入新课,得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1/3S底h,而且牢牢地记住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提高实际操作和观察思考,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得以逐步形象概括出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总结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作用,教师仅仅是点拨、引到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摘要 恒成立问题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能用不同的知识和题型考查,为帮助学生理解恒成立问题,本文从算法的角度,结合题组训练、说题的方法暴露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 恒成立 题组 思维  中国分类号:G633.6  恒成立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它以函数、导数、数列等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的能力.历年学生答卷中会出现思路不清、过程繁琐、转化出错、细节疏漏的各种
学位
名师简介  武健,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京市中语会理事、南京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高三语文核心组成员,多年参加南京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命题及高考阅卷工作,多次参加不同级别的命题工作。  试题展示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期刊
有关左、右的判断,一直是基层教师研究不止的一个问题。其实此问题主要是难在以谁作为“参照标准”。以谁作为“参照标准”其实也是人为规定的,其规定的方法有两种。  一、不论被观察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具有方向性,一律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离观察者近的一面永远是前面,离观察者远的一面永远是后面,朝天的一面永远是上面,朝地的一面永远是下面,观察者左侧的一面永远是左面,观察者右侧的一面永远是右面。 以
摘要:语言教学于其他的书面知识教学不同,它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更高。在幼儿一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开始初级的语言教学,重点关注幼儿学习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中理解语言的魅力,尝试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因此,创设幼儿园内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开展教学前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不断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情境,满足幼儿学习语言的需求。  关键词:情境创新;幼儿园;语言教学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总目标和教育功能,然后再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G633.3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教学中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媒体和进行教育的技术手段。它包括各种教学仪器、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
摘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  关键词: 实际问题 积极性 观察  中国分类号:G623.5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密切,那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