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端于日本西部小城水俣市的水俣病,是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引发的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公害病,被称为“公害的原点”。
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熊本水俣病、新潟水俣病、富山县的“痛痛病”和三重县的“四日市哮喘”被称为日本四大公害病,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留下的负面遗产。
水俣湾时刻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办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则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则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硫酸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的肆意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容量的一半就可以致人于死地,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两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因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后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就成为以环境为代价实现快速工业化的代名词。当地将近3000人因倒入湾中的含汞废水患病死亡。虽然日本起初对该事件反应缓慢,但此后,污染防治逐渐成为日本的优先国策。此事件成为日本政府重视环境治理的开始,媒体称之为“水俣湾时刻”。
污染代价高昂
1968年9月26日,日本政府承认水俣病是窒素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甲基汞引起的,患者和家属随之要求窒素公司进行赔偿,却迟迟无法取得进展。1969年,29个家庭的112名患者和家属诉诸法律,起诉窒素公司。1973年3月20日,患者胜诉,这就是“水俣病第一次诉讼”。诉讼结果是死者每人获得赔偿1800万日元,生者每人获得赔偿1600万至1800万日元,总额9.373亿日元。此后,窒素公司向被认定的水俣病患者支付了赔偿金,包括慰问费、医疗费、各种补贴及生活赔偿等。截至2012年9月30日,共认定了2273名患者。
已获认定的水俣病患者在水俣市的医疗机构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专门收治水俣病患者的水俣市立明水园于1972年12月15日建立,建筑面积5173平方米,有65个床位,包括园长、医师、护士、护理员、营养师等68名工作人员,基本是一对一、三班倒照顾患者。
据园长满崎久介绍,这里对所有患者免费,每年明水园运营经费约5亿日元,日本政府负担一半,熊本县和水俣市各负担四分之一,而每年将近5亿日元的医疗费则完全由窒素公司承担。据满崎久介绍,迄今为止,窒素公司至少已经付出了约2300亿日元的赔偿。可以说,公司也为制造公害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明水园最年轻的患者51岁,最年长的则已是101岁高龄,如今除10名患者能够自理外,其他老人都是卧床不起。由于遭受破坏的神经已经无法恢复,所以明水园采取的是尽量恢复患者肢体机能的康复疗法。园内设施完善,理疗间、浴室、餐厅等各种设施齐全。医护人员给患者定期检查身体,每周洗三次澡,并且采取音乐疗法和饮食疗法,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提供适合的饮食,进行康复训练。
历史教训与反思
窒素工厂从1932年至1968年的36年间,向水俣湾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约70至150吨水银,并且产生了更多的含有水银的淤泥,有大量鱼类被水银污染。
1974年,为了不使水俣湾内遭受污染的鱼游到外海,熊本县在水俣湾设置了隔离网,开始捕捞受到污染的鱼。直到1997年拆除隔离网,23年间共捕捞了487吨鱼。
从1977年开始,水俣湾内开始实施清除海底受污染淤泥的填埋工程。首先建设围堰,然后用工具吸出湾内含有水银的淤泥,注入填埋地内侧,再用土石覆盖。这项工程足足用了14年时间,花费约485亿日元。直到1990年,填埋工程终于完工,共打捞了约151万立方米淤泥,填埋了58.2公顷。工程约60%的费用由窒素公司承担,剩余部分由日本政府和熊本县出资。
1968年窒素公司不再生产乙醛、不再产生含水银的废水后,水俣湾的水银污染开始减少。经过填埋后,根据调查,现在水俣湾内已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鱼类,成人即使食用也不会出现水俣病症状。不过,虽然水银被深深埋入地下,但也只是被封闭而已,并没有消除。如果发生地震等不测事态,还是有泄漏的可能。
发人深思的是,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对此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为止。后来,4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在水俣病事件中的不作为,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法院判决认为,日本政府应当对未能及时做出决定而导致水俣病伤害范围扩大的过错承担行政责任。
纵观历史,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熊本水俣病、新潟水俣病、富山县的“痛痛病”和三重县的“四日市哮喘”被称为日本四大公害病,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留下的负面遗产。
水俣湾时刻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办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则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则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硫酸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的肆意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容量的一半就可以致人于死地,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两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因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后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就成为以环境为代价实现快速工业化的代名词。当地将近3000人因倒入湾中的含汞废水患病死亡。虽然日本起初对该事件反应缓慢,但此后,污染防治逐渐成为日本的优先国策。此事件成为日本政府重视环境治理的开始,媒体称之为“水俣湾时刻”。
污染代价高昂
1968年9月26日,日本政府承认水俣病是窒素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甲基汞引起的,患者和家属随之要求窒素公司进行赔偿,却迟迟无法取得进展。1969年,29个家庭的112名患者和家属诉诸法律,起诉窒素公司。1973年3月20日,患者胜诉,这就是“水俣病第一次诉讼”。诉讼结果是死者每人获得赔偿1800万日元,生者每人获得赔偿1600万至1800万日元,总额9.373亿日元。此后,窒素公司向被认定的水俣病患者支付了赔偿金,包括慰问费、医疗费、各种补贴及生活赔偿等。截至2012年9月30日,共认定了2273名患者。
已获认定的水俣病患者在水俣市的医疗机构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专门收治水俣病患者的水俣市立明水园于1972年12月15日建立,建筑面积5173平方米,有65个床位,包括园长、医师、护士、护理员、营养师等68名工作人员,基本是一对一、三班倒照顾患者。
据园长满崎久介绍,这里对所有患者免费,每年明水园运营经费约5亿日元,日本政府负担一半,熊本县和水俣市各负担四分之一,而每年将近5亿日元的医疗费则完全由窒素公司承担。据满崎久介绍,迄今为止,窒素公司至少已经付出了约2300亿日元的赔偿。可以说,公司也为制造公害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明水园最年轻的患者51岁,最年长的则已是101岁高龄,如今除10名患者能够自理外,其他老人都是卧床不起。由于遭受破坏的神经已经无法恢复,所以明水园采取的是尽量恢复患者肢体机能的康复疗法。园内设施完善,理疗间、浴室、餐厅等各种设施齐全。医护人员给患者定期检查身体,每周洗三次澡,并且采取音乐疗法和饮食疗法,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提供适合的饮食,进行康复训练。
历史教训与反思
窒素工厂从1932年至1968年的36年间,向水俣湾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约70至150吨水银,并且产生了更多的含有水银的淤泥,有大量鱼类被水银污染。
1974年,为了不使水俣湾内遭受污染的鱼游到外海,熊本县在水俣湾设置了隔离网,开始捕捞受到污染的鱼。直到1997年拆除隔离网,23年间共捕捞了487吨鱼。
从1977年开始,水俣湾内开始实施清除海底受污染淤泥的填埋工程。首先建设围堰,然后用工具吸出湾内含有水银的淤泥,注入填埋地内侧,再用土石覆盖。这项工程足足用了14年时间,花费约485亿日元。直到1990年,填埋工程终于完工,共打捞了约151万立方米淤泥,填埋了58.2公顷。工程约60%的费用由窒素公司承担,剩余部分由日本政府和熊本县出资。
1968年窒素公司不再生产乙醛、不再产生含水银的废水后,水俣湾的水银污染开始减少。经过填埋后,根据调查,现在水俣湾内已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鱼类,成人即使食用也不会出现水俣病症状。不过,虽然水银被深深埋入地下,但也只是被封闭而已,并没有消除。如果发生地震等不测事态,还是有泄漏的可能。
发人深思的是,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对此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为止。后来,4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在水俣病事件中的不作为,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法院判决认为,日本政府应当对未能及时做出决定而导致水俣病伤害范围扩大的过错承担行政责任。
纵观历史,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