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投入加大 中国将在2019年年底公布其2018年的研发支出,届时,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欧洲也不甘示弱。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2021—2027年的科研资助框架——“歐洲地平线”。该项目的临时预算约为1 000亿欧元。
“天眼”睁大眼睛远眺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即位于中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将在2019年全面运作。自2016年调试阶段开始以来,这台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超大型望远镜已发现了50多颗新的脉冲星。
多支队伍远征南极 2019年1月,美英研究人员将前往南极洲,开始他们70多年来对该大陆的最大联合任务。这个项目旨在了解思韦茨冰川是否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始崩塌。科学家将使用贴在海豹上的传感器来研究冰川附近的海洋。2019年晚些时候,欧洲科学家将开始钻探南极冰穹C上的冰盖,尝试让150万年前的冰芯提供古老气候的原始记录。
人类起源研究将迎来新进展 自从考古学家在2003年于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一种类似人类的“霍比特人”后,人们发现,可以从东南亚的岛屿中找到更多阐明古人类物种起源的化石。正在进行的考古挖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菲律宾吕宋岛第一波人类居住者的信息。
基因编辑余波不断 2018年,贺建奎宣称创造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带来极大震动。2019年,遗传学家们希望能确认贺建奎是否真的修改了两个人类胚胎的基因,并孕育出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同时,他们将试图揭示这一操作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创建一个框架,确保未来对可遗传的人类DNA的编辑能够得到负责任的监管。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将在2019年完成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重大修订。这一指南概述了安全处理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的最佳做法。此次修订工作的重心是建立特定现场和实验的风险评估,改进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
铺一张“遮阳布”让地球凉一凉 随着碳排放量持续增加,2019年可能会开启首批探究如何通过“太阳地球工程”人为冷却地球的实验。提出这项实验的科学家希望将粉末状颗粒喷射到平流层,观察它们如何分散。这些粒子可以通过将一些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来给地球降温,类似于给地球盖上一层“遮阳布”。
摘自2018年12月《科技日报》
“天眼”睁大眼睛远眺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即位于中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将在2019年全面运作。自2016年调试阶段开始以来,这台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超大型望远镜已发现了50多颗新的脉冲星。
多支队伍远征南极 2019年1月,美英研究人员将前往南极洲,开始他们70多年来对该大陆的最大联合任务。这个项目旨在了解思韦茨冰川是否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始崩塌。科学家将使用贴在海豹上的传感器来研究冰川附近的海洋。2019年晚些时候,欧洲科学家将开始钻探南极冰穹C上的冰盖,尝试让150万年前的冰芯提供古老气候的原始记录。
人类起源研究将迎来新进展 自从考古学家在2003年于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一种类似人类的“霍比特人”后,人们发现,可以从东南亚的岛屿中找到更多阐明古人类物种起源的化石。正在进行的考古挖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菲律宾吕宋岛第一波人类居住者的信息。
基因编辑余波不断 2018年,贺建奎宣称创造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带来极大震动。2019年,遗传学家们希望能确认贺建奎是否真的修改了两个人类胚胎的基因,并孕育出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同时,他们将试图揭示这一操作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创建一个框架,确保未来对可遗传的人类DNA的编辑能够得到负责任的监管。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将在2019年完成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重大修订。这一指南概述了安全处理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的最佳做法。此次修订工作的重心是建立特定现场和实验的风险评估,改进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
铺一张“遮阳布”让地球凉一凉 随着碳排放量持续增加,2019年可能会开启首批探究如何通过“太阳地球工程”人为冷却地球的实验。提出这项实验的科学家希望将粉末状颗粒喷射到平流层,观察它们如何分散。这些粒子可以通过将一些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来给地球降温,类似于给地球盖上一层“遮阳布”。
摘自2018年12月《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