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志致郁探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肝郁化火证的治疗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与肝和情志所致“郁”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现代研究、疾病特点及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肝郁化火证最常见,其病因为情志不畅,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化生火热,扰动清窍.并提出疏肝解郁、泻火除烦、息风止眩的基本治法.具体治疗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作为基础方进行临证加减,并结合情志相胜的中医优势特色疗法.
其他文献
查阅泽泻相关的历代本草文献,总结泽泻功用的本草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随着认识的深入,加之大量的临床实践,泽泻的“补益”功效逐渐退出主流学说.现用泽泻与古代泽泻在植物来源上基本相同,其古今功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致性.泽泻具有抗结石、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脂、降血压、护肝、抗凝、抗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及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探讨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治疗惊悸的经验特色,杨氏认为惊悸发病在心,治疗首重气血,着重痰饮,用药效参经方,固本求源,遣方用药特色显著,尤重药性,喜用安神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特色,既有继承亦有创新.
系统整理、分析《证治准绳·杂病》中惊、悸证治的相关原文,归纳总结王肯堂辨治惊、悸的经验.王肯堂认为惊可由运气影响、外事所扰、脏腑失和等导致,病位可及心、肝、脾、胃、胆等脏腑,治疗应探本求源,辨证施治.针对气盛亡血、气郁痰搏、气机上逆、痰火郁热、气郁痰聚、体虚兼痰等,王肯堂分别予四物汤、温胆汤、黄连安神丸、寒水石散、加味四七汤、养心汤等治疗惊.王肯堂认为悸总由虚与饮所致,病位可及心、胆、胃、心包络、肾等脏腑.针对常有心血亏虚、痰饮水泛、阴阳失调、阴火上冲、脾胃不足、情志不遂等,王肯堂常用养荣汤、半夏麻黄丸、
在分析王慎轩治疗痛经医案的基础上,总结王慎轩治疗痛经的经验.王慎轩在诊治痛经时,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患者的全身情况,从患者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推演出其病机.在具体立法方面,王慎轩强调首先祛除寒凝、血瘀、气滞、痰湿等邪气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久病感受时邪,表现为表里同病时,王慎轩主张务必先治卒病.在具体治疗时,王慎轩注重从肝论治,多在疏理肝气的基础上,视病机之异灵活配合活血、祛寒、温阳、养血、清热、化痰等诸法.王慎轩用药轻清灵动,方小效宏.疏肝理气而不过于香燥,以免耗伤阴血,养血填精而不滋腻,以防滞碍气机,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惊恐病的医案,明确叶天士治疗惊恐的基本思路.叶天士认为惊恐主要病机是因虚易惊,临床辨证以气逆神乱、脏燥阳浮、心脾两虚、肝肾亏虚、土虚木亢、营热扰心、痰火扰神、阳虚气怯8型为主.据证立法,创立镇惊降逆、镇怯理虚、补益心脾、填补肝肾、通补阳明、清泄营热、祛痰散火、补阳救逆8种治法.以法统方,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甘麦大枣汤、王荆公妙香散、枕中丹、大半夏汤、清营汤、三汁饮、救逆汤及叶氏自拟方地萸龙牡汤等治疗惊恐.
升降散出自清代陈良佐《二分析义·赔赈散方》之“赔赈散”,为治疗温热与瘟疫名方.刘喜明教授认为温热疫疠之邪自口鼻而入为高热的常见病因,病机核心为邪热怫郁,临床辨证以高热、不恶寒、无汗、咽痛等为主症,治法为宣透开郁,逐秽解毒,服用必佐生蜂蜜与黄酒,另外根据热郁的部位,津液耗伤情况,以及是否兼有湿邪进行加减变化,服法以散剂为主,亦可用汤剂,空腹服用效果加倍.
总结蔡炳勤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失眠的经验.蔡炳勤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失眠多因情志失调、手术损伤、药毒损伤,致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于阴而为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与心、肝、脾、肾相关,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肝火痰热、阴虚火旺证.肝郁脾虚证常用逍遥散加减,肝火痰热证常用柴芩温胆汤,阴虚火旺证常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中药结合沐足、传统养生功法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效果.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难以被及时诊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且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中医学认为该病责之于瘀,因瘀致病.根据《血证论》“从瘀论治,以和为法”的思想,治瘀不单祛瘀,强调祛、宁、补三法结合,辨证治之,灵活运用活血祛瘀、行气散结,祛痰利水、息风降火,补肺生津、固肾平喘,宁心安神、双补气血之法,以求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改善患者预后.
三焦为行气、水、谷、火的通道,与脾胃联系密切.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为三焦之四道的失常.气道不利包括气之有余、不足、运动失常3个方面.谷道失常实则饮食积滞于胃,虚则无力运化,精微乏源.水道不畅,实则湿邪留滞于脾胃、肠道,虚则水液不能正常代谢布散,致使产生其他病理产物.火道实者,乘其土位,脾胃过度运化,火道虚者,胃无法腐熟水谷.三焦之四道往往相互影响,其生理病理变化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密切关系.临证可三焦并治,治以四道同调之法:上焦通利水、谷、气道,用药轻清上浮;中焦重在化谷道积滞,并且注重中焦气机升降的调理;下
总结滕晶教授基于中医“五神”辨治抑郁症的临床经验.滕晶教授认为抑郁症为形神同病,根本问题在精神心理层面,将抑郁症与五神和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概括为神乱脏失调控、脏虚神失所养、脏乱神不归舍3个方面,提出了抑郁症“形神一体”辨证定位方法.“神”的病理改变可影响精神状态、思维、语言和睡眠等,“形”的病理改变可影响面色、胸腹、四肢、饮食、二便等.采用调“神”和调“形”的双重治疗手段,调整五神紊乱,调节脏腑功能,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