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大潮正在轰轰烈烈展开,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目前改制农商行已经步入尾声。随着农商行的挂牌成立,传统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后的风险管理措施还没有能一步跟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监管压力加大。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后,各项监管指标按照商业银行标准执行,监管部门对农商业的监管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监管要求提高,比如:公司治理完善、存贷比考核、流动性管理、内部风险控制等,从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监管政策的贯彻落实,压力有所增加。
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改制农商行后,优惠政策少了,社会对农商行的要求提升了,但是员工对这种竞争的认识还不够强,表现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收缩,使部分基层网点竞争意识淡化。
三是信用风险增大。一是民间融资风险加大,一些小企业风险在短期内突然爆发,形成一定的风险。二是改革农商行后,随着资本金规模的扩大,单户贷款额度、集团客户贷款额度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大额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随之增大了。三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区域行业风险暴露,风险控制难度增加。
四是内控管理任重道远。改革农商行后,内部规章制度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完善,部门设置也有所调整,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协作、风险控制仍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从业务流程看,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流程银行建设尚未起步,风险控制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五是员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业务粗放式管理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二是绩效考核仍然沿用原有模式,员工个人特长、业绩不能突出体现,员工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转变经营观念。要转变身份观念,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全体员工切实了解农商行与农信社的区别,知道农商行的体制、机制,监管要求,经营政策,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只有全员都了解农商行,知道怎样做符合农商行规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短期经营的思想,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创收渠道。强化质量效益意识,制定主要考核指标,坚决向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倾斜,工作业绩让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来说话。要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坚持“费用与收入挂钩”、“费用与业绩挂钩”的原则,真正体现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贡献大的多支、贡献小的少支。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通过进一步加大“阳光信贷”、助农取款等业务的宣传力度,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增加手续费收入;积极稳妥开办理财、咨询等业务,谋求业务经营的综合发展和收入多元化。提高资产赢利能力。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有机统一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做好流程改造。要正视已经和即将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从内部管理流程入手,对各项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从农商行实际出发,适当借鉴他行成功经验,通过一个较短的时间,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农商行经营流程组织架构,为增加农商行市场竞争力打下基础。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面对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把风险管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业务创新,制度先行”,“一项业务,一套制度,一个流程”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把住风险控制关。要从制度设计上,将业务风险各环节进行分解细化,做到部门控制、岗位控制的分离,实现对风险的全流程控制。
四是有效整合资源。一是整合人力资源。根据“以量定编、以效定岗、以能定位”的原则,全面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不对岗和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整合机构资源。采取改建、撤并、迁移、新建等途径,使营业网点布局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相协调。三是推行员工等级管理。通过业务考试、技能测试、综合评价,确定会计人员、客户经理的等级,不同级别员工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四是试行专业化经营模式。结合国家支农和小微企业政策,尝试建立专门的支农或小企业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巩固和拓展农村市场。
五是加大服务投入。一是调整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分布营业网点,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二是对网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统一网点装修,配备各类功能区,增加自助设备投入,为客户提供舒适的业务办理环境。三是加强服务监督,通过内部考核,外聘服务监督机构暗访、评价等方式,对柜面服务进行持续的监督,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是推进业务创新。一是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研究市场需求,推出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信贷新产品,从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实现突破,吸引潜在客户。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借助“阳光信贷”、助农取款等活动,将各项业务深入到村、到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农商行服务范围。依托省联社客户服务系统,适时开通贷款电话预约服务,拓宽服务渠道。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开办小企业联保、个体户联保等新型担保贷款品种。试行经营权、林权抵押,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质押等,缓解担保难的现状。
七是完善考核机制。一是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革现有绩效考核模式,将员工收入与等级,工作业绩,特殊贡献结合,加大业绩考核范围,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使工作业绩与收入透明化,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一是监管压力加大。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后,各项监管指标按照商业银行标准执行,监管部门对农商业的监管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监管要求提高,比如:公司治理完善、存贷比考核、流动性管理、内部风险控制等,从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监管政策的贯彻落实,压力有所增加。
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改制农商行后,优惠政策少了,社会对农商行的要求提升了,但是员工对这种竞争的认识还不够强,表现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收缩,使部分基层网点竞争意识淡化。
三是信用风险增大。一是民间融资风险加大,一些小企业风险在短期内突然爆发,形成一定的风险。二是改革农商行后,随着资本金规模的扩大,单户贷款额度、集团客户贷款额度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大额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随之增大了。三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区域行业风险暴露,风险控制难度增加。
四是内控管理任重道远。改革农商行后,内部规章制度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完善,部门设置也有所调整,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协作、风险控制仍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从业务流程看,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流程银行建设尚未起步,风险控制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五是员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业务粗放式管理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二是绩效考核仍然沿用原有模式,员工个人特长、业绩不能突出体现,员工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一是转变经营观念。要转变身份观念,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全体员工切实了解农商行与农信社的区别,知道农商行的体制、机制,监管要求,经营政策,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只有全员都了解农商行,知道怎样做符合农商行规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短期经营的思想,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创收渠道。强化质量效益意识,制定主要考核指标,坚决向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倾斜,工作业绩让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来说话。要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坚持“费用与收入挂钩”、“费用与业绩挂钩”的原则,真正体现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贡献大的多支、贡献小的少支。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通过进一步加大“阳光信贷”、助农取款等业务的宣传力度,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增加手续费收入;积极稳妥开办理财、咨询等业务,谋求业务经营的综合发展和收入多元化。提高资产赢利能力。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有机统一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做好流程改造。要正视已经和即将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从内部管理流程入手,对各项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从农商行实际出发,适当借鉴他行成功经验,通过一个较短的时间,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农商行经营流程组织架构,为增加农商行市场竞争力打下基础。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面对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把风险管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业务创新,制度先行”,“一项业务,一套制度,一个流程”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把住风险控制关。要从制度设计上,将业务风险各环节进行分解细化,做到部门控制、岗位控制的分离,实现对风险的全流程控制。
四是有效整合资源。一是整合人力资源。根据“以量定编、以效定岗、以能定位”的原则,全面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不对岗和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整合机构资源。采取改建、撤并、迁移、新建等途径,使营业网点布局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相协调。三是推行员工等级管理。通过业务考试、技能测试、综合评价,确定会计人员、客户经理的等级,不同级别员工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四是试行专业化经营模式。结合国家支农和小微企业政策,尝试建立专门的支农或小企业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巩固和拓展农村市场。
五是加大服务投入。一是调整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分布营业网点,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二是对网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统一网点装修,配备各类功能区,增加自助设备投入,为客户提供舒适的业务办理环境。三是加强服务监督,通过内部考核,外聘服务监督机构暗访、评价等方式,对柜面服务进行持续的监督,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是推进业务创新。一是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研究市场需求,推出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信贷新产品,从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实现突破,吸引潜在客户。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借助“阳光信贷”、助农取款等活动,将各项业务深入到村、到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农商行服务范围。依托省联社客户服务系统,适时开通贷款电话预约服务,拓宽服务渠道。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开办小企业联保、个体户联保等新型担保贷款品种。试行经营权、林权抵押,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质押等,缓解担保难的现状。
七是完善考核机制。一是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革现有绩效考核模式,将员工收入与等级,工作业绩,特殊贡献结合,加大业绩考核范围,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使工作业绩与收入透明化,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