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鱼儿”有两个爸爸。一个是傅海峰,另一个是“蔡爸爸”。蔡赟每次都会让“儿子”大声叫自己“蔡爸爸”。
蔡赟和傅海峰2002年“风云”乍现。但从两人担任国家羽毛球队第一双打开始,成绩上的曲线起伏明显,甚至经历被拆分、重组。场下,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像条波澜不惊的曲线,寡淡、真实。
难为的双打
1987年和1989年,李永波和田秉毅搭档,连续两次拿下羽毛球世锦赛男双冠军。在那之后,中国男子双打再也没有夺得过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冠军。在单打长期独霸天下的局面下,男双是上世纪后十年中国羽毛球队最大的软肋。
2002年,蔡赟由单打改打双打,傅海峰因在全国锦标赛的突出表现,被男双教练汤仙虎召至国家队。在一次配对会上,两人各自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希望的搭档名字,这也应了后来接手男双教鞭的陆亨文的意思:蔡赟善于网前进攻,而左手持拍的付海峰又是力量型选手,适合后场扣杀。
男人之间没有一见钟情,更何况要在场上配合厮杀的搭档。2004年夺得瑞士公开赛冠军后,蔡赟和付海峰的状态便陷入一个低谷,不仅接二连三地输给一些不知名的选手,而且时常止步于比赛前两轮。懊恼的成绩带到了训练中,摩擦也就多了起来。
当年汤姆斯杯的备战,全队在福州进行赛前封闭集训,两人与另外一对选手做着对打练习。付海峰在后场一个随意的回球,下网,蔡赟冲着就喊:“你能不能认真一点?”“我怎么不认真了?”“你成天不说话,我哪知道你在想什么啊,问你话,你也总是爱搭不理的,有这样的搭档吗?”一个八度高过一个八度,两人甚至将生活中的琐事也扯进来。馆内其他人都停止了训练,惊讶地互问:“怎么他俩也会吵架啊?”那次争吵,付海峰明白了蔡赟只是想让自己平时多和他进行一些沟通交流。
事实上,蔡赟和傅海峰的个性差异很大。蔡赟喜欢热闹,快言快语;傅海峰则比较闷,话很少。一直以来,比赛场上都是蔡赟说得多,傅海峰听得多。有时候,连现任主教练张军看了也会着急,“阿傅,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蔡赟,要不然,他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在广州亚运会上,这样的提醒已经没有了,“我现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蔡赟累了的时候,多提醒一下他。如果在打法上出现漏洞,我肯定也会跟他讲。”
每次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时,30岁的蔡赟会有些跟不上激烈的节奏,这时傅海峰会赶紧对蔡队说:“打法简单点,接发球尽量创造机会让我进攻,我多卖点力。”
2005年,男双在15天内连取德国、全英公开赛两站冠军。伯明翰全英公开赛夺冠那一夜,陆亨文根本不记得自己到底被敬了多少杯酒。在中国羽毛球队,只有男双组设有专门的奖金,冠军每人奖励2000元,亚军每人1000元,这也是汤仙虎带队男双后形成的一项奖励措施。“这次嘛,5000太少,8000差不多!”陆亨文一直在盘算这个问题。这是自1989年李永波与田秉毅夺得此项赛事冠军之后,事隔15年,中国人第一次夺得冠军。
德国站决赛时,裁判的几次误判引起了中国队的强烈不满。李永波上前瞪起眼与主裁判交涉,“要是没赢下来,李导就该朝我们瞪眼睛了!”付海峰不理解李永波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想要这个男双冠军,“怎么把全英的冠军看得那么高?都是一样领奖嘛,要是世锦赛拿了冠军,我大概会哭出来了。”赛后,李永波说:“我和田秉义搭档获得全英冠军至今已经整整15年了。男双在全英的夺冠,是让我最高兴的。这一天,我等了很久。”
“风云”战亚运
三岁的“小鱼儿”喜欢看两个“爸爸”打球,他更喜欢自己用爸爸们的球拍自己端两下那只长了羽毛的球。“他每次打球都要看看拍柄底座,一定要用李宁那个带‘L’字样的”,傅海峰并不太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成为专业运动员,“太累,太辛苦。不过他还是挺有天赋的,现在已经能连续接起两个球了”。
当李宁公司将羽毛球这个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规划为自己的重点市场战略之一时,赞助中国羽毛球队便是起步。2009年,凯胜被李宁公司以1.65亿元的天价收购,成为李宁公司羽毛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凯胜随即选中这对“风云组合”作为赞助对象,为他们专门设计了 “酷云”、“酷风”球鞋。而这对组合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个萌升退意,一个还想继续。
如果不是因为2009年苏迪曼杯的五场连胜,“风云”的传奇也就嘎然而止了。
蔡赟有英雄情结,他以为:英雄式的人物自然应该有英雄般的离场。蔡赟把这个离场的日子定在了2009年苏迪曼杯赛后。“2009年的苏杯是我们的主场,拿了冠军之后再退役就很完美了”。想到退役,蔡赟的心中自然有一个牵挂,那就是搭档傅海峰,“傅海峰比我小三岁,我退役的时候,他还正当打,我不能拖累他。”
蔡赟向傅海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差不多要退役了,不能保证跟你继续打亚运会、奥运会,你早点另找个搭档吧。”对于北京奥运会,傅海峰心有不甘,何况他还年轻,不要说亚运会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也是一定要继续征战的。但当时蔡赟去意已定,傅海峰回答:“如果你退役,那我也不打了。”他觉得如果在队内重新选一个搭档,需要重新开始,万一伦敦奥运会不能选拔上或者打不好,最后会更痛苦,“还不如我们一起散了”。 散与不散,球员说了不算。在蔡赟萌升退意时,国家队教练组也在考虑他和傅海峰的未来。新的奥运周期开始后,男双不能再仅仅依靠他们这一对,必须加快培养年轻组合。于是,教练组决定把蔡赟和傅海峰拆分,分别带年轻选手参加比赛。
丹麦站超级赛,蔡赟与傅海峰双双参战,只不过他们各自都有了新的搭档。蔡赟和徐晨新搭档止步半决赛。傅海峰与沈烨获得亚军。而在法国站比赛中,蔡赟/徐晨和傅海峰/沈烨在八进四时相遇。从2002年携手以来,除了队内对抗赛,这是两人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隔网而立。
这场比赛中,沈烨像很多年轻队员一样,情绪出现了波动,发挥起伏不定。“出去比赛跟在家里训练真的两样。作为老队员,很多方面需要去提醒年轻队员,但是从2002年起,都是蔡赟带着我来打,现在换成我要带着沈烨打。加上我以后场进攻为主,这样打下来,我感觉很吃力。”
而蔡赟与徐晨两站配合下来,算然还算顺手,但后者毕竟缺乏比赛经验,在战术配合上思路也不够清楚,“双打就像谈朋友,刚开始看对方什么都好,半年一年下来,就会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尤其是换搭档,心里总会有比较。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在经验上,还是傅海峰更好。”
没有暂时的分开,就没有广州亚运会上我们再次看到的“风云组合”。虽然在团体与双打单项中都负于老对手韩国金牌组合郑在成/李龙大,但傅海峰还是表示:“亚运会只是我们今年的目标之一,但也可以当作对伦敦奥运会的锻炼吧,我们一定能让改变发生。“
“我们”他说得很肯定。
蔡赟和傅海峰2002年“风云”乍现。但从两人担任国家羽毛球队第一双打开始,成绩上的曲线起伏明显,甚至经历被拆分、重组。场下,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像条波澜不惊的曲线,寡淡、真实。
难为的双打
1987年和1989年,李永波和田秉毅搭档,连续两次拿下羽毛球世锦赛男双冠军。在那之后,中国男子双打再也没有夺得过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冠军。在单打长期独霸天下的局面下,男双是上世纪后十年中国羽毛球队最大的软肋。
2002年,蔡赟由单打改打双打,傅海峰因在全国锦标赛的突出表现,被男双教练汤仙虎召至国家队。在一次配对会上,两人各自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希望的搭档名字,这也应了后来接手男双教鞭的陆亨文的意思:蔡赟善于网前进攻,而左手持拍的付海峰又是力量型选手,适合后场扣杀。
男人之间没有一见钟情,更何况要在场上配合厮杀的搭档。2004年夺得瑞士公开赛冠军后,蔡赟和付海峰的状态便陷入一个低谷,不仅接二连三地输给一些不知名的选手,而且时常止步于比赛前两轮。懊恼的成绩带到了训练中,摩擦也就多了起来。
当年汤姆斯杯的备战,全队在福州进行赛前封闭集训,两人与另外一对选手做着对打练习。付海峰在后场一个随意的回球,下网,蔡赟冲着就喊:“你能不能认真一点?”“我怎么不认真了?”“你成天不说话,我哪知道你在想什么啊,问你话,你也总是爱搭不理的,有这样的搭档吗?”一个八度高过一个八度,两人甚至将生活中的琐事也扯进来。馆内其他人都停止了训练,惊讶地互问:“怎么他俩也会吵架啊?”那次争吵,付海峰明白了蔡赟只是想让自己平时多和他进行一些沟通交流。
事实上,蔡赟和傅海峰的个性差异很大。蔡赟喜欢热闹,快言快语;傅海峰则比较闷,话很少。一直以来,比赛场上都是蔡赟说得多,傅海峰听得多。有时候,连现任主教练张军看了也会着急,“阿傅,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蔡赟,要不然,他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在广州亚运会上,这样的提醒已经没有了,“我现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蔡赟累了的时候,多提醒一下他。如果在打法上出现漏洞,我肯定也会跟他讲。”
每次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时,30岁的蔡赟会有些跟不上激烈的节奏,这时傅海峰会赶紧对蔡队说:“打法简单点,接发球尽量创造机会让我进攻,我多卖点力。”
2005年,男双在15天内连取德国、全英公开赛两站冠军。伯明翰全英公开赛夺冠那一夜,陆亨文根本不记得自己到底被敬了多少杯酒。在中国羽毛球队,只有男双组设有专门的奖金,冠军每人奖励2000元,亚军每人1000元,这也是汤仙虎带队男双后形成的一项奖励措施。“这次嘛,5000太少,8000差不多!”陆亨文一直在盘算这个问题。这是自1989年李永波与田秉毅夺得此项赛事冠军之后,事隔15年,中国人第一次夺得冠军。
德国站决赛时,裁判的几次误判引起了中国队的强烈不满。李永波上前瞪起眼与主裁判交涉,“要是没赢下来,李导就该朝我们瞪眼睛了!”付海峰不理解李永波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想要这个男双冠军,“怎么把全英的冠军看得那么高?都是一样领奖嘛,要是世锦赛拿了冠军,我大概会哭出来了。”赛后,李永波说:“我和田秉义搭档获得全英冠军至今已经整整15年了。男双在全英的夺冠,是让我最高兴的。这一天,我等了很久。”
“风云”战亚运
三岁的“小鱼儿”喜欢看两个“爸爸”打球,他更喜欢自己用爸爸们的球拍自己端两下那只长了羽毛的球。“他每次打球都要看看拍柄底座,一定要用李宁那个带‘L’字样的”,傅海峰并不太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成为专业运动员,“太累,太辛苦。不过他还是挺有天赋的,现在已经能连续接起两个球了”。
当李宁公司将羽毛球这个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规划为自己的重点市场战略之一时,赞助中国羽毛球队便是起步。2009年,凯胜被李宁公司以1.65亿元的天价收购,成为李宁公司羽毛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凯胜随即选中这对“风云组合”作为赞助对象,为他们专门设计了 “酷云”、“酷风”球鞋。而这对组合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个萌升退意,一个还想继续。
如果不是因为2009年苏迪曼杯的五场连胜,“风云”的传奇也就嘎然而止了。
蔡赟有英雄情结,他以为:英雄式的人物自然应该有英雄般的离场。蔡赟把这个离场的日子定在了2009年苏迪曼杯赛后。“2009年的苏杯是我们的主场,拿了冠军之后再退役就很完美了”。想到退役,蔡赟的心中自然有一个牵挂,那就是搭档傅海峰,“傅海峰比我小三岁,我退役的时候,他还正当打,我不能拖累他。”
蔡赟向傅海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差不多要退役了,不能保证跟你继续打亚运会、奥运会,你早点另找个搭档吧。”对于北京奥运会,傅海峰心有不甘,何况他还年轻,不要说亚运会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也是一定要继续征战的。但当时蔡赟去意已定,傅海峰回答:“如果你退役,那我也不打了。”他觉得如果在队内重新选一个搭档,需要重新开始,万一伦敦奥运会不能选拔上或者打不好,最后会更痛苦,“还不如我们一起散了”。 散与不散,球员说了不算。在蔡赟萌升退意时,国家队教练组也在考虑他和傅海峰的未来。新的奥运周期开始后,男双不能再仅仅依靠他们这一对,必须加快培养年轻组合。于是,教练组决定把蔡赟和傅海峰拆分,分别带年轻选手参加比赛。
丹麦站超级赛,蔡赟与傅海峰双双参战,只不过他们各自都有了新的搭档。蔡赟和徐晨新搭档止步半决赛。傅海峰与沈烨获得亚军。而在法国站比赛中,蔡赟/徐晨和傅海峰/沈烨在八进四时相遇。从2002年携手以来,除了队内对抗赛,这是两人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隔网而立。
这场比赛中,沈烨像很多年轻队员一样,情绪出现了波动,发挥起伏不定。“出去比赛跟在家里训练真的两样。作为老队员,很多方面需要去提醒年轻队员,但是从2002年起,都是蔡赟带着我来打,现在换成我要带着沈烨打。加上我以后场进攻为主,这样打下来,我感觉很吃力。”
而蔡赟与徐晨两站配合下来,算然还算顺手,但后者毕竟缺乏比赛经验,在战术配合上思路也不够清楚,“双打就像谈朋友,刚开始看对方什么都好,半年一年下来,就会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尤其是换搭档,心里总会有比较。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在经验上,还是傅海峰更好。”
没有暂时的分开,就没有广州亚运会上我们再次看到的“风云组合”。虽然在团体与双打单项中都负于老对手韩国金牌组合郑在成/李龙大,但傅海峰还是表示:“亚运会只是我们今年的目标之一,但也可以当作对伦敦奥运会的锻炼吧,我们一定能让改变发生。“
“我们”他说得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