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研究

来源 :植物生理学报 | 被引量 : 223次 | 上传用户:niechu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即“中午降低”现象)。 光合作用的“中午降低”只是在较小的程度上与大气CO_2浓度下降有关,而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相对湿度和较高的温度引起的饱和差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增加空气湿度(伴随降温)缩小饱和差,不仅消除了小麦叶片的“午睡”现象,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净光合作用速率。 提出了一个解释光合作用“午睡”机理的图解。
其他文献
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出现特征性的乙烯高峰(黄学林和傅家瑞1983),而ACC又是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Adams和Yang 1979)。花生种子不但含有较多的ACC,而且更富结合态ACC(MACC),后者已被鉴定为丙二酰ACC(Hoffman等1983)。本文系探求花生种子萌发中自由态与结合态ACC的变化。
期刊
两个品种的黄瓜幼苗,经2℃低温处理之后,子叶的呼吸代谢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无论是呼吸强度的变化,或是底物氧化途径和电子传递途径的活性变化,均显示出低温有促进作用。耐冷力较强的粵早3号增加的幅度略大于耐冷力较差的全青。 黄瓜幼苗子叶呼吸代谢途径在总呼吸中的分配比例的变化是:在28℃的条件下,随苗龄的增长,子叶的底物氧化途径逐步转变为以EMP途径为主,电子传递途径则以交替途径为主。2℃的低温处理使
期刊
不同浓度的NADH(0.5~4mM)与硝酸还原酶(NR)在不同温度下(0~20℃)一起预保温,均可看到NADH对NR的钝化作用。KCN也抑制NR活性。NADH和KCN同时存在能强烈地协同钝化NR。连二亚硫酸钠也能与KCN协同钝化NR。这种协同钝化作用可被铁氰化钾逆转。在亲合层析纯化的NR上可看到同样的可逆钝化现象,表明NR的氧化还原状态调节NR的活性。
期刊
水分亏缺时,钾的存在对脯氨酸的累积有促进作用。随着植株内含钾量的增加,Pro累积也增加。水分亏缺植株中含钾量由13μmol/g FW到171.7μmol/g FW,Pro含量由702μg/gDw到2224μg/g DW。Pro的增加,首先来自Glu和Ala转化为Pro,特别是Ala经由Glu向Pro的转化。
期刊
光刺激能使玉米黄化叶片的苹果酸酶活性提高,并随光强及照光时间的递增而加强。在照光条件下,抑制剂环已酰亚胺明显地抑制苹果酸酶活性的增加,同时,也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DCMU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表明在光下苹果酸酶活性的提高与光合电子传递无关。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结果:光刺激~3H-甘氨酸参入玉米黄化转绿叶片的苹果酸酶蛋白中。黄化叶片中的苹果酸酶在转绿过程中催化能力的提高是由于酶蛋白的重新
期刊
用直接测量绿萍在自然生长状况下的固氮活性的方法,能维持绿萍原有的生态条件和生长状况,反映实际的固氮活性。绿萍的固氮活性时刻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随自然光强同步地变动。适宜光强和温度因萍种及季节不同有异。从固氮活性计算固氮量要作连续的测定。测定的反应时间以10分钟为宜,a值是3,K值为函数,应预测K值表以查对计算。一般在每天6、10、14、18时各测量一次,并以w=4(b+c)+8(a+b)/3×2
期刊
研究了荚膜红假单孢光合细菌菌株N-3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腺苷态/脱腺苷态间互相转换和调节方式,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添加后的稳定,以及不同氮源对酶量的变化和腺苷态的影响。在光暗的调节上,光强在500~50001x范围内,此酶的活性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其腺苷态和脱腺苷态之比亦不发生显著变化,但一经黑暗处理,GS活性迅速下降,相似于固氮酶活性受光、暗的调节。借助于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抑制剂MSX加入反应
期刊
用不同因素诱导与抑制的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尾穗苋黄化苗PAL活性与苋红素积累之间的关系。根据激动素诱导的时间曲线表明。PAL活性高峰较早于苋红素积累高峰;PAL活性及苋红素积累都随激动素浓度上升而上升。 光对激动素诱导的PAL活性有增效作用,对苋红素积累也有同样的增效作用。不同光质(蓝、红)对PAL活性的诱导结果表明:蓝光大于红光,同时蓝光下苋红素积累也大于红光。 用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及反式肉桂酸
期刊
在叶绿体中,寡霉素具有加速类囊体内部质子(H~+in)流出的作用,相应地加速光合磷酸化高能态的暗衰变;寡霉素完全不能恢复叶绿体残缺膜在光下形成膜内外质子浓度梯度的作用,它对H~+in流出的加速,不是由于对类囊体膜透性的影响,而是影响于ATP酶复合体的质子传导。由于这种加速作用,导致类囊体在光下形成的膜内外质子浓度梯度的降低,从而抑制了光合磷酸化活力。 可溶性的CF_1经用DTT或胰蛋白酶活化后所表
期刊
菜豆初生叶叶柄自叶枕下端起第二个6mm长的切段对FC刺激乙烯生成的反应最为敏感。FC刺激乙烯生成最低有效浓度为1μM,随着浓度提高而增强。无论浓度高低,滞后期都是30分钟左近。在乙烯生成速度下降过程中,追加FC,则其速度又可回升。CHI可抑制FC的刺激作用。FC刺激乙烯生成是由于促进ACC合成。切断氧的供应,FC不能使ACC转化为乙烯,则ACC在细胞中积累起来。这提示FC不参与ACC转化为乙烯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