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对实现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教育培训;人才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员工已越来越为人关注,对企业教育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教育培训的传统化问题比较突出,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学历”、“轻技能”现象严重
当前,盛行的重文凭、重学历和轻技能的不良风气已影响了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热衷于MBA、EMBA等各种高级研修班的深造和对各种职业资格以及研究生等高学历的重视,却忽视了企业基层员工的
受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培训;一方面是企业人才准入标准多以学历、资格证书为主要指标,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特别是对一线技工的使用和招聘更是随意性较大。尽管多数企业认为应当加强或保持技工应有的地位,但实际上企业内部决策层和管理层依旧没有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风气。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近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
1.2 管理层各参与主体职责界定不清
目前,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主体主要由政府、企业、行业构成。它们已成为企业教育培训的核心主体。这种多元主体的出现是与企业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连续性、终身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相适应的。现阶段的企业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主要有技术等级培训、岗位培训、岗位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职前职业教育、员工的学历继续教育等。教育培训内容的丰富和复杂化对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主体也相应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这种多元化主体的直接弊端就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职责混淆、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企业教育培训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被动参与的以非生产经营性教育为主的模式。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企业自主办学的核心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1.3 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过于单一、陈旧
在多数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无法看到传统与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方法的明显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的企业教育培训方法是以说服、教育、训练、灌输为主的方式,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它强调以个人为核心的强制性教育,以单纯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未能向企业培训l的深层次发展。而许多现代企业已将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各个领域渗透,其内涵已远远超过培训本身。比如,国外很多知名企业除了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培训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劳资关系等方向发展,使企业行为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而我国仍有很多企业教育的规划和内容,以教会知识、学习知识、考核知识为宗旨。缺乏对企业教育培训的需求诊断、教育培训的个性化模式的探索、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等重点环节的控制。
2 企业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更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周期越来越短,对企业员工实施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连续性教育培训,着眼于增强其对岗位、职业的适应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依靠信息、知识为背景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保持,而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取依赖于企业是否是一个能够不断循环获取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体学习为特征的扁平化横向网络管理组织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仅要使员工勤奋工作,而且使人“更加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组织的学习为核心,通过提高组织的群体智商,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组织财富递增、服务超值的目标,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及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也就是说,学习型组织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具有持久创新能力的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以及整个系统的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而企业和员工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依靠企业教育培训活动的创新。因此,如何使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理念、方式、过程更加有利于满足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体制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教育培训成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密切相关,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或准确地说是在企业中建立持续有效的学习体系。而现有的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政府、行业干预过多,权责混淆等问题恰恰是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的。一方面,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它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离不开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等的教育和培训行为。因此,能否建立一套与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企业自主经营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就成为衡量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3 开展企业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路
3.1 教育培训理念
开展企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前提是企业和员工统一认识,正确认识企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首先,要把教育和培训上升到战略高度,认识到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正在成为惟一的生产要素。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将转移到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也就是说,知识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能更快、更广地吸收、传播、挖掘、应用知识,更好地运作知识资源。其次,要使员工认识到学习可以发展个人能力并对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变被动接受教育和培训为主动、 自发自愿地学习,在员工中树立起“我要学习”的观念。
3.2 教育培训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运行的主体化和经营目标的市场化要求我们必须从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角度出发,更广阔、更深入地进行新的探索。重点是要在原有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增加应需机制、服务机制、竞争机制、协调机制等新内容。企业要通过考核、竞赛等手段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把学习效果同干部提拔、岗位竞聘等选人用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对那些通过学习锻炼而出类拔萃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在运行机制中,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要求一体化,要充分体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原则和要求。
3.3 教育培训内容
企业教育培训要改变过去主要以专业知识培训为主的单一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企业、企业对员工、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严格,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仅仅满足于基本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培训已远远不够。对员工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融合日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教育培训要把学习紧密地和员工个人自身意志和自尊的提高、与自我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联系起来。良好的教育培训和企业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要单纯地发展能力和获得技能,也应有益于生活中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训不仅仅是一些课程,而应是贯穿一生的学习、改进和发展,教育培训应着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与机会的提供,以培养员工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有效地支持各种培养员工终生学习习惯的行为。
3.4教育培训方式
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以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举为主要特点,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员工通过素质的提高来确保自身和企业的不断发展。首先,教育培训方法呈现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例如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普及,使培训和教育方式产生质的变化。其次,企业教育培训方式的社会化。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销售,乃至文化理念,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为培训的社会化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得培训能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远程学习、通讯、面授等教育培训方式已经应用得越来越普及,特别是通过位于不同时区的计算机体验高度交互的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为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开展开拓了极其广阔的空间。最后,在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还要不断地采用新的能力评价方法,如有关企业学习、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的更新和应用,使得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基础,越来越具有专业性,超越了传统的企业教育培训方式。
日前,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会议认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加就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优化服务业结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互动发展;培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2.科学调整服务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枢纽城市要强化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3.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和生活服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服务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法律、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5.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企业教育培训;人才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员工已越来越为人关注,对企业教育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教育培训的传统化问题比较突出,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学历”、“轻技能”现象严重
当前,盛行的重文凭、重学历和轻技能的不良风气已影响了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热衷于MBA、EMBA等各种高级研修班的深造和对各种职业资格以及研究生等高学历的重视,却忽视了企业基层员工的
受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培训;一方面是企业人才准入标准多以学历、资格证书为主要指标,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特别是对一线技工的使用和招聘更是随意性较大。尽管多数企业认为应当加强或保持技工应有的地位,但实际上企业内部决策层和管理层依旧没有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风气。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近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
1.2 管理层各参与主体职责界定不清
目前,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主体主要由政府、企业、行业构成。它们已成为企业教育培训的核心主体。这种多元主体的出现是与企业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连续性、终身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相适应的。现阶段的企业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主要有技术等级培训、岗位培训、岗位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职前职业教育、员工的学历继续教育等。教育培训内容的丰富和复杂化对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主体也相应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这种多元化主体的直接弊端就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职责混淆、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企业教育培训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被动参与的以非生产经营性教育为主的模式。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企业自主办学的核心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1.3 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过于单一、陈旧
在多数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无法看到传统与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方法的明显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的企业教育培训方法是以说服、教育、训练、灌输为主的方式,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它强调以个人为核心的强制性教育,以单纯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未能向企业培训l的深层次发展。而许多现代企业已将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各个领域渗透,其内涵已远远超过培训本身。比如,国外很多知名企业除了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培训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劳资关系等方向发展,使企业行为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而我国仍有很多企业教育的规划和内容,以教会知识、学习知识、考核知识为宗旨。缺乏对企业教育培训的需求诊断、教育培训的个性化模式的探索、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等重点环节的控制。
2 企业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更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周期越来越短,对企业员工实施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连续性教育培训,着眼于增强其对岗位、职业的适应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依靠信息、知识为背景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保持,而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取依赖于企业是否是一个能够不断循环获取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体学习为特征的扁平化横向网络管理组织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仅要使员工勤奋工作,而且使人“更加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组织的学习为核心,通过提高组织的群体智商,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组织财富递增、服务超值的目标,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及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也就是说,学习型组织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具有持久创新能力的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以及整个系统的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而企业和员工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依靠企业教育培训活动的创新。因此,如何使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理念、方式、过程更加有利于满足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体制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教育培训成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密切相关,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或准确地说是在企业中建立持续有效的学习体系。而现有的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政府、行业干预过多,权责混淆等问题恰恰是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的。一方面,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它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离不开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等的教育和培训行为。因此,能否建立一套与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企业自主经营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就成为衡量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3 开展企业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路
3.1 教育培训理念
开展企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前提是企业和员工统一认识,正确认识企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首先,要把教育和培训上升到战略高度,认识到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正在成为惟一的生产要素。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将转移到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也就是说,知识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能更快、更广地吸收、传播、挖掘、应用知识,更好地运作知识资源。其次,要使员工认识到学习可以发展个人能力并对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变被动接受教育和培训为主动、 自发自愿地学习,在员工中树立起“我要学习”的观念。
3.2 教育培训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运行的主体化和经营目标的市场化要求我们必须从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角度出发,更广阔、更深入地进行新的探索。重点是要在原有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增加应需机制、服务机制、竞争机制、协调机制等新内容。企业要通过考核、竞赛等手段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把学习效果同干部提拔、岗位竞聘等选人用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对那些通过学习锻炼而出类拔萃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在运行机制中,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要求一体化,要充分体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原则和要求。
3.3 教育培训内容
企业教育培训要改变过去主要以专业知识培训为主的单一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企业、企业对员工、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严格,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仅仅满足于基本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培训已远远不够。对员工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融合日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教育培训要把学习紧密地和员工个人自身意志和自尊的提高、与自我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联系起来。良好的教育培训和企业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要单纯地发展能力和获得技能,也应有益于生活中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训不仅仅是一些课程,而应是贯穿一生的学习、改进和发展,教育培训应着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与机会的提供,以培养员工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有效地支持各种培养员工终生学习习惯的行为。
3.4教育培训方式
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以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举为主要特点,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员工通过素质的提高来确保自身和企业的不断发展。首先,教育培训方法呈现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例如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普及,使培训和教育方式产生质的变化。其次,企业教育培训方式的社会化。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销售,乃至文化理念,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为培训的社会化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得培训能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远程学习、通讯、面授等教育培训方式已经应用得越来越普及,特别是通过位于不同时区的计算机体验高度交互的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为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开展开拓了极其广阔的空间。最后,在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还要不断地采用新的能力评价方法,如有关企业学习、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的更新和应用,使得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基础,越来越具有专业性,超越了传统的企业教育培训方式。
日前,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会议认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加就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优化服务业结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互动发展;培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2.科学调整服务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枢纽城市要强化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3.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和生活服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服务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法律、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5.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