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拓荒史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荣幸成为丁力先生的长篇小说《深圳故事》最初的阅读者之一。丁力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编辑张颐雯老师介绍过来的,她已经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丁力的若干小说,觉得丁力的写法很适合《当代》杂志的风格,就无私地推荐给了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文学“刊际主义”精神。非常巧,恰好当时《当代》的老主编周昌义也在看丁力的稿子,我们就决定一起看,哪兒好哪儿不好商量着来。
  一看之下,觉得很惊艳。惊艳的首要原因,是丁力对于时代变迁有着非常敏感的自觉意识,而这种敏感无疑来自于鲜活的一手资料。他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反映深圳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成形、发展、壮大的过程,并且写的是一群来自内地的异乡人如何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和奋斗的历程。毫无疑问,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人而言,生活中最重大的变化莫过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而深圳这座城市又是全国瞩目乃至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记录深圳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再现了中国巨变的缩影。丁力所写的不仅是一群人的白手起家,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白手起家,一个国家的白手起家。用比较传统的评判标准来说,这样的写作具有非常重要的“题材优势”。也许很多职业从事写作的朋友并不看重这种优势,觉得靠“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取胜显不出作家的本事,就像好厨子应该炫刀工炫颠勺,而不应该在买菜上下功夫。但话说回来,如今任何一个饭馆恐怕都要首先宣传自己的原料新鲜,甚而有的还把橄榄油摆桌上声称“就是拿这个炒的”。再说回到写作上,好作家的一个能力,恰恰正在于他懂得选择恰当而有意义的题材,同时把握这些题材所必需的经验和阅历,或许就和语言能力、构思能力一样,常常属于近乎天赋的资源了。丁力先生早年创业,对于科技界与经济界都有很多真实的经历,并且他写小说之前就写了大量的科技和经济论文与著作,真实的经历加论文的组织,使得他写小说的时候完全是内行人在说内行话,而非那种过分依靠想象的外人臆测。读这样的小说,既有文学上的审美,也常常有知识上的长进。
  看完丁力的一系列作品后,我们决定将它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发表在《当代》杂志上。发表时题目叫作《南方故事》,后来出版单行本变成了《深圳故事》。而在题材之外,丁力在写作上的另一个优势也受到了读者的认可,那就是他有着举重若轻、挥洒自如的写作姿态。大凡意识到自己正在写作一个“重大”的、“有意义”的题材的作家,常常会被题材本身的价值所绑架,不由自主地摆出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架势,时刻不忘对读者晓以大义还生怕人家看不出来,这就将题材的意义变成了负担,反而失去了文学所应该具有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还是拿做饭打比方,再好再贵的原材料也得煎炒烹炸,没必要由厨子先带领大家对它进行三叩九拜。而丁力在写作时具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美德,他从来不会摆出说教的面孔,更不会煞有介事地耸人听闻,只是娓娓道来地将他的所见所想和读者分享,这样的腔调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染力,也将宏大的历史沧桑化成了一段又一段具体的、能够切实地牵动普通人感情的故事。并且,丁力也是一个设置情节的高手,许多原本专业性极强、有可能会相当枯燥的段落,在他笔下也能巧妙地和故事融为一体,读来并不费力,反而加分,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材料选择和化用的能力。
  有了极具价值的题材和恰当的表现方式,足以使得丁力的《深圳故事》成为诸多直接书写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作品中相当出色的一部。应该说,中国作家从来都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所以无论是“十七年”还是“新时期”文学,都不缺乏对于“革命史”“家族史”或者“个人史”的书写,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本身也已经构成了一部复杂而恢弘的历史,这种正在进程之中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
其他文献
一   他把车停到房子远处的空地里,套上夹克,打开后车门,看着座椅上的一提啤酒,想了想,还是没拿。高端宴会上自带酒水的都会被视为公认的傻子,拉倒吧,总不会浪费的,我可以宴会散了之后和他们两个去小区旁边的烧烤摊喝一会儿,距离他做婚姻心理咨询的地方很近,就当是一起叙叙旧。   他锁好车,四处眺望,有点紧张地摸了摸自己满是胡茬的下巴,显出中年危机男人的小里小气。老实说,他感觉和两个哥们有八辈子没见过
摘 要:安业8号是山东省邹平县安业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花皮、大果型一代杂交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约100 d,果实发育期33 d;具有果个大、花皮韧、易坐果、品质优、抗性强、适应范围较广等突出特点。  关键词:西瓜;新品种;安业8号;中熟;高产    1 育种目标    目前生产上花皮西瓜品种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优质、高产的花皮西瓜品种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笔者在本所现有花皮西瓜品种
一   盛夏的昆嵛山是另一种生气。   这座逶迤百余里的山脉,如天地间一扇巨大山水屏风,矗立于胶东半岛。登上主峰泰礴顶,俯瞰昆嵛全貌,但见群峰如浪,盘旋着、咆哮着、奔腾着,正欲发出阵阵轰鸣。万千幽壑,如霹雳破地,裂透千仞,令人揣想那极底处的神秘,心中顿生寒意。古木参天,不知几亿斯株,肩并肩排成方阵紧密团结在一起,自有一种沉默的力量。飞瀑流泉,山东、山南、山西、山北、山间,数不胜数,由此形成的汉
文清丽是鲁迅文学院第3届高研班学员,我是第15届学员,按说此等前辈只能遥望、仰望,可是鲁迅文学院又办了回炉班,即第28届高研班,我们相差12届的学员做了同学,而且巧的是分小组的时候,分在了一个小组——鲁28第一组,成员有邵丽、文清丽、于晓威、黄孝阳、邰筐、瓦当、补丁和我。选组长时,大家推选文清丽做组长。文清丽憨厚地笑着说:“你们是不是看我老实,让我当组长?”邰筐还是谁说:“因为你作品写得好,人好,
一、阳台的黑色记忆   如果你是一只猫,听我的,不要轻易到阳台去。除非,你断定那里属于你。即使跟着人类去了阳台,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我这样说是有惨痛教训的。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当时要是没跟着主人进北阳台,断奶的事件就不会发生。最起码,不会那么快发生。   说起断奶的那段日子,真叫人心酸。我和哥哥姐姐被关在北阳台,那里只有一碟粮食一碗水一盆猫砂。粮食,看起来颜色脏乎乎的,有股冲鼻子的香味,和妈妈的奶
血缘之外的任何愛,坚持二十年,也该算深爱。业余写作已二十年。二十年的所有周末都被它缠绕着,分割着。但,最终是陪伴着,支撑着。   几年前,我写过一个创作谈《写作——祛除生命恐慌的药》。那时的我,还算年轻。   年轻的生命,因为成长,总有虚空生出来。这种虚空常常像黑洞,吸着人很多的精神,让你看自己就像看黑洞一样茫然无措——这条命就要老了,这条命还一事无成,这条命就要白活了……类似的恐慌,密密麻麻
我写下这句诗句  在山鸡的鸣叫 布满  山坡的春天  我不思桃花  清明日的崔护 桃花虛掩的长衣  太多的魂牵梦绕与孤独  也不言梨花  胡天的八月 白草抽打的北风  山回路转 空阔的马蹄印太多寒冷  我只对杏花说  我是冬日里发出的那首  想念春天的诗笺  咫尺的路  我走了千里  走成了 二月剪刀风口中的一场碎雪  在清明的前日  终于赶到你的花期  顾影相盼 杏眼迷离
如题所说,似是溢美之词,其实是读了王昕朋作品后的真实想法。   与王昕朋相识在北京后海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到《民族文学》杂志社去看朋友,刚好王昕朋在那里。昕朋身材瘦小、结实,对人热情、友善,说话也直爽、痛快。文学让我们彼此感觉没有隔阂,天南海北地聊得热火朝天,开心处便一起大笑。   读他的小说,我和一些作家评论家朋友常发出惊奇之问。他作为国家机关的一名干部,却以自己的文字,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疾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程,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都需要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那走过的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所体验过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回首和回味时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期“国民记忆”中,宫泉激的《过年》,是对胶东地区独特过年习俗的品味。这些习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乡土生活、乡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化包括了饮食、
扎鲁特草原  我是如此惧怕 仅一日 我的身体  已天翻地覆 灵魂 正在向你  舒缓的山体 恣肆的格桑花 奔腾的马蹄  那样的形状过渡  我是如此期待 不为移情别恋而羞耻  自责可以抛弃 疲倦可入羊圈 风暴放归旷野  尚未成为你时 你也未完成我  那时候 我们共同唱起陌生的歌  命运突然撞进来 阻拦是多么徒劳  不如用柔软的草 粗粝的酒 宽阔的袍  用愉悦和温柔流水  去迎接 拥抱 万物将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