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马汉杰,男,壮族,1975年11月出生,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5月至今,连续14年担任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09年荣获“广西青年创业明星”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崇左市第一届“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明星”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首届“崇左市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荣获“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崇左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2015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6年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汉杰自上任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通过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使岜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们见证了马汉杰这只“领头雁”每一滴辛勤的汗水和每一份艰辛的努力。
开拓进取,铺就创业致富路
马汉杰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读高中。为了寻求出路,他借钱到崇左市龙州县卫校自费学医。1995年毕业后,马汉杰回到村里开了间诊所,当了乡村医生。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的服务,马汉杰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1999年,马汉杰被推选为岜伦村团支部书记。当时岜伦村很穷,有的村民甚至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为此,马汉杰也常常赊账给村民们。但是,医病不医穷,治标不治本。当时马汉杰就想,只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治穷病。为此马汉杰每年都花费几百元钱订阅《广西科技报》《农村百事通》《农村新技术》等科技类杂志、报纸自学,寻找致富的新门路。为了掌握全套的养鸽技术,马汉杰多次自费到首府南宁、广东等地参观考察美国皇鸽养殖场,参加原南宁地区科协举办的养鸽短期培训班。在学会整套养殖技术后,马汉杰出资4000元引进了100多对美国皇鸽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马汉杰边养边钻研,很快熟练掌握了一整套饲养方法,当年就有3000多元盈利。到2004年底,马汉杰的养殖场就年产乳鸽3.3万只,家庭纯收入14万元。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鸽大王”。
引领帮扶,
“党群致富联合体”显威力
2002年5月,年轻有为的马汉杰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走出一条致富路。马汉杰常说,“带头致富重要,带领群众致富更重要,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2002年3月,马汉杰帮扶本村凌南锋、李阜连发展生产,从资金、技术、管理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他们很快有了收益。目前,李阜连养殖的种鸽从100多对发展到2000对,每年創收8.5万元,凌南锋也从养殖100对种鸽增加到现在的1500对,每年创收6万元。为扩大规模,马汉杰联合凌南锋、李阜连和马永军,组建了“党群致富联合体”,并直接带动该村13家农户积极参与养鸽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开展党员先进性大讨论,马汉杰根据群众的意愿,联合30户农民注册成立广西扶绥杰利皇鸽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利公司”)。公司承诺对养殖户无偿提供培训、技术、销售等服务。针对村里一些群众“致富无门、有门无技、有技不精”的问题,马汉杰把村中的皇鸽养殖场当做“课堂”,组织党员群众到基地现场观摩学习,给党员群众上技术培训课,增强群众的致富信心。目前,杰利公司共发展养鸽户368户,每户年均纯收入1.5万多元。作为公司负责人,马汉杰每年邀请自治区级专家到岜伦村或杰利公司培训基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班6期以上,让群众都能根据需要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
敢于担当,新农村建设立新功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马汉杰注重发挥党支部集体力量,以身作则,充分调动每一名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党员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带领群众转变思想,改革创新,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一是解决全村农业发展问题,促农增收。马汉杰与支部成员组织全村群众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发动群众集资100万元,建成电灌站4座,水轮泵3座,井灌工程6座,渠道25公里。同时,马汉杰以开展水利体制改革为契机,带领党员干部大刀阔斧地对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进行改制,成立了7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制定了章程,完善了科学和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用明白水,交放心钱”,达到了“以水养水”的目的,使农业用水得到充分保障,确保了粮食生产大丰收,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全屯种植优质水稻平均亩增产达150多公斤,共增产163.5吨;种植新品种高产玉米平均亩增产达180公斤,总增产270吨;新增种冬种肉芥菜1000多亩,以上三项使岜伦村年增收45万元,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增收200元。
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为解决岜伦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马汉杰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岜伦村创业互助工作站”,由村“两委”成员选择26个外出务工能人组成互助联络工作组,明确工作组成员的任务,即工作之余收集用人单位与招工信息,然后反馈回村里,由村委会根据用工情况,统一组织安排外出务工。近年来,岜伦村外出务工人员916人,通过“岜伦村创业互助工作站”介绍工作就有567人。仅外出务工这一项,岜伦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1268 元。村民纷纷用外出打工赚回来的钱盖起来了小洋楼,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岜伦村也获得了“小康文明村”荣誉称号。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为解决岜伦村道路硬化问题,2004年,马汉杰组织村民投资投劳,硬化了一条长1760米的入村道路。2006年至2009年,马汉杰又发动群众集资硬化了岜伦新村2750米主干道,更新了全村人饮管道,硬化了篮球场;2014年至2015年,带领发动群众硬化村主要道路4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新建350吨高位水塔并更换全村人饮水管,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同时,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落实村屯保洁员,制定清洁乡村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群众过上幸福舒心的日子。
马汉杰带领岜伦村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岜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汉杰从未有过丝毫自满和懈怠。如今,在精准扶贫征途上,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推出“公司+基地+贫困村(贫困户)+市场”的合作模式,在那标、那坡两个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此模式一旦成功运行,每年将可让20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马汉杰,男,壮族,1975年11月出生,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5月至今,连续14年担任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09年荣获“广西青年创业明星”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崇左市第一届“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明星”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首届“崇左市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荣获“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崇左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2015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6年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汉杰自上任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通过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使岜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们见证了马汉杰这只“领头雁”每一滴辛勤的汗水和每一份艰辛的努力。
开拓进取,铺就创业致富路
马汉杰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读高中。为了寻求出路,他借钱到崇左市龙州县卫校自费学医。1995年毕业后,马汉杰回到村里开了间诊所,当了乡村医生。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的服务,马汉杰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1999年,马汉杰被推选为岜伦村团支部书记。当时岜伦村很穷,有的村民甚至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为此,马汉杰也常常赊账给村民们。但是,医病不医穷,治标不治本。当时马汉杰就想,只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治穷病。为此马汉杰每年都花费几百元钱订阅《广西科技报》《农村百事通》《农村新技术》等科技类杂志、报纸自学,寻找致富的新门路。为了掌握全套的养鸽技术,马汉杰多次自费到首府南宁、广东等地参观考察美国皇鸽养殖场,参加原南宁地区科协举办的养鸽短期培训班。在学会整套养殖技术后,马汉杰出资4000元引进了100多对美国皇鸽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马汉杰边养边钻研,很快熟练掌握了一整套饲养方法,当年就有3000多元盈利。到2004年底,马汉杰的养殖场就年产乳鸽3.3万只,家庭纯收入14万元。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鸽大王”。
引领帮扶,
“党群致富联合体”显威力
2002年5月,年轻有为的马汉杰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走出一条致富路。马汉杰常说,“带头致富重要,带领群众致富更重要,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2002年3月,马汉杰帮扶本村凌南锋、李阜连发展生产,从资金、技术、管理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他们很快有了收益。目前,李阜连养殖的种鸽从100多对发展到2000对,每年創收8.5万元,凌南锋也从养殖100对种鸽增加到现在的1500对,每年创收6万元。为扩大规模,马汉杰联合凌南锋、李阜连和马永军,组建了“党群致富联合体”,并直接带动该村13家农户积极参与养鸽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开展党员先进性大讨论,马汉杰根据群众的意愿,联合30户农民注册成立广西扶绥杰利皇鸽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利公司”)。公司承诺对养殖户无偿提供培训、技术、销售等服务。针对村里一些群众“致富无门、有门无技、有技不精”的问题,马汉杰把村中的皇鸽养殖场当做“课堂”,组织党员群众到基地现场观摩学习,给党员群众上技术培训课,增强群众的致富信心。目前,杰利公司共发展养鸽户368户,每户年均纯收入1.5万多元。作为公司负责人,马汉杰每年邀请自治区级专家到岜伦村或杰利公司培训基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班6期以上,让群众都能根据需要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
敢于担当,新农村建设立新功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马汉杰注重发挥党支部集体力量,以身作则,充分调动每一名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党员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带领群众转变思想,改革创新,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一是解决全村农业发展问题,促农增收。马汉杰与支部成员组织全村群众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发动群众集资100万元,建成电灌站4座,水轮泵3座,井灌工程6座,渠道25公里。同时,马汉杰以开展水利体制改革为契机,带领党员干部大刀阔斧地对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进行改制,成立了7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制定了章程,完善了科学和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用明白水,交放心钱”,达到了“以水养水”的目的,使农业用水得到充分保障,确保了粮食生产大丰收,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全屯种植优质水稻平均亩增产达150多公斤,共增产163.5吨;种植新品种高产玉米平均亩增产达180公斤,总增产270吨;新增种冬种肉芥菜1000多亩,以上三项使岜伦村年增收45万元,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增收200元。
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为解决岜伦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马汉杰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岜伦村创业互助工作站”,由村“两委”成员选择26个外出务工能人组成互助联络工作组,明确工作组成员的任务,即工作之余收集用人单位与招工信息,然后反馈回村里,由村委会根据用工情况,统一组织安排外出务工。近年来,岜伦村外出务工人员916人,通过“岜伦村创业互助工作站”介绍工作就有567人。仅外出务工这一项,岜伦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1268 元。村民纷纷用外出打工赚回来的钱盖起来了小洋楼,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岜伦村也获得了“小康文明村”荣誉称号。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为解决岜伦村道路硬化问题,2004年,马汉杰组织村民投资投劳,硬化了一条长1760米的入村道路。2006年至2009年,马汉杰又发动群众集资硬化了岜伦新村2750米主干道,更新了全村人饮管道,硬化了篮球场;2014年至2015年,带领发动群众硬化村主要道路4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新建350吨高位水塔并更换全村人饮水管,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同时,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落实村屯保洁员,制定清洁乡村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群众过上幸福舒心的日子。
马汉杰带领岜伦村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岜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汉杰从未有过丝毫自满和懈怠。如今,在精准扶贫征途上,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推出“公司+基地+贫困村(贫困户)+市场”的合作模式,在那标、那坡两个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此模式一旦成功运行,每年将可让20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有力助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