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是一种人石共鸣的艺术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anshuan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赏石界针对奇石是否属于艺术品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统一定论。今年《中华奇石》杂志刊出《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石友们在思考、在争论、在碰撞,笔者作为玩石大军中的一介“草根石农”,也借机说说自己的感悟与观点,以求赐教。
  有人说:“赏石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笔者历经二十余载品玩奇石的实践,也慢慢感悟出“奇石是一种人石共鸣的艺术”之理念。愚认为,人品玩奇石的过程,也正是追求天人合一、人石共鸣而共同创作完美的奇石艺术品的过程。它经历着下述赏石流程:人石有缘、一见钟情(是人发现了奇石),爱石生情、移情于石(爱情、爱情、爱石而生情,喜欢上自己发现的奇石),心石相融、感悟于石(人石对话,品石悟道,人石共鸣),品石励志、寄情于石(升华奇石“天意内涵”,以求与石友“共鸣共赏”)。纵观赏石实践,若想创作完美的奇石艺术品,要历经“发现”、“感悟”、“共鸣”、“升华”四大阶段。
  还有人说:“一方奇石是一页天书”。笔者认为,只有用心品石,用情悟石,与石对话,与石共鸣,才能读懂奇石天书,明白奇石的“天意内涵”。
  有人问:玩奇石,奇石奇在哪里,美在何方,贵在哪点,乐在何处?笔者答:“奇在发现,美在天趣,贵在天然,乐在交流”。笔者二十年前在柳州马鞍山奇石市场地摊上发现一方人物象形石(红水河卷纹石),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如获至宝,一口价成交。成交后摊主说这块石头在地摊摆了半个月没有卖出,今天真是人石有缘,后来巧遇知音。笔者为这方心爱的奇石题名为“诸葛亮”并配诗一首:“卧龙三顾出山来,鼎立争雄显奇才。鞠躬尽瘁老臣心,一代军师世人怀。”2010年选送“第六届柳州国际奇石节”参展,荣获银奖,至今这方奇石,已成为我家传家宝。
  人玩奇石,乐在石中,悟在石中,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其乐无穷,受益良多,何乐不为!
其他文献
众生超凡入圣之门,即为法门。  此作妙在对空间的模糊处理。玛瑙巧色贤者席地而坐,敛眉垂目,神态生动,玉桌上的茶似已凉。一方玄色戈壁石当是贤者的法门了。凝神细看,贤者似已入法门,抛开纷扰思绪安然入定,得道成圣。然,抑或他仍苦苦悟道却不得法,法门在旁而不得入呢?同一作品,处于不同的空间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创作者在模糊空间关系中体现了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辩证之理,这就是道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期刊
白瓷板、珊瑚砂,豁然空阔的泥石洞门,沙漠漆坐姿人物憩在洞门一角,三两竹简散落,一脉霜红叶——新颖的组合表现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瓷板、白砂与作为视线背景的黑泥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无棱无沿的瓷板似将时空蔓延拓展至无垠。白砂起势,洞门为界,定在时光中的那一瞬。洞门后漆黑深邃、穿过过往的痕迹直抵时光的起始。洞门前的清透缥缈,是有无数生发变化的未来。  洞门,时光的一瞬,高士在这里停歇休憩,过往、未来都自
期刊
数日观思“悟禅”而惊叹不已。作者通过几方玛瑙小品石和对佛教禅宗的修为领悟,创作了一组令人过目不忘的好作品。作品画面构思巧妙,色彩运用得体,尤其人物石选材精致、逼真,头部之巧色令人物绝妙至极:一位仙风道骨、德高大智的老者,静坐打禅,冥思修念。画面背景简洁明了,前方的碧玉香炉,放置得恰到好处,一缕青烟绕梁四环,营造出清净飘逸、悠闲自得、潜心修为、禅堂悟道的意境。作品突出一个禅道,而“禅”意深广,是佛教
期刊
去繁就简,以石“说话”的组局。  整局中最引人者当属正位的“禅”,比例、造型、姿态以及青、灰、橘红的色泽,无一不紧扣“禅”的主题,顶部一颗浑圆的“脑袋”更是画龙点睛点明“禅意”。目光下移,两侧各立一人物,左侧人物矮小,昂首作揖状;右侧之人则高大健硕,侧身背手,二人似激言相对,有所争持。继续下看,一案、一书又为组局增添几分遐想空间:禅者所阅?立者所争?三者所论?  此类组局意在引发赏者的思考,用心品
期刊
消逝了,异族的铁蹄  远去了,战争的烽烟  迎来了,灿烂的今天  长城外,芳草连天碧  长城内,红霞漫天际  到处是明媚春光腻  长城上,有多少精彩的传说  长城下,有多少旷世的传奇  智慧与豪情映成长空的虹霓  —— 贺 林  题名:【万里长城】  石种: 黄龙玉洋烟河草花料  尺寸: 59×25×10cm  电话: 13903091688  地址: 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大桥石牌路段(往
期刊
“奇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这句话,已在赏石界风靡了几十年,近两年,海派赏玩奇石小品组合及对组合后的主题发现,在赏石界又掀起了一个新的小高潮,尤其是作者对其创作主题所给予的全力表达 ——包括为突出其核心内容而配置的精致配件及为强化主题的布局置景等,这些艺术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呈现的主题给人一目了然之效。说句实话,作者煞费苦心的艺术表达确实起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并直接将观赏者引导到作者自己所发现(或
期刊
从阿拉善左旗到北京,一黑一白两枚玛瑙蜘蛛,要有怎样的石缘才能有这“双喜临门”的喜庆呀。俩蜘蛛形象生动,灵气十足,纤纤细腰,圆滚滚腹,鼓突的双眼的大小与部位都恰到好处。黑蜘蛛皮色乌黑油亮,白蜘蛛的两眼球还不可思议地带那么两点传神的俏色红,犹如点睛之笔,不禁感叹藏者觅得这俩尤物的机缘巧合和发掘传统文化题材的独特创意!  底座设计果断摒弃了笨重的树桩与丝网结合的配座方式。考虑到丝网与蜘蛛的合适比例,尽量
期刊
老陈和老石是一对儿“石痴”+ 好基友,二人经常结伴逛产地、逛石展,之后每每都会拿出自己的“猎物”与对方炫耀一番。  老石特别喜欢发晶手串,顺发丝带猫眼儿的最好,也一直想收条极品私藏,可市面上能入眼的实在不多。老陈刚好有两串极品,经常拿出来显摆,总在老石看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便收起来说:“只许看,不许碰。”顺带一脸坏笑。老石对这个老友是又爱又气。  五月的一天,二人携家眷一同来到南方某地展会,奇石遍地、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运筹帷幄,诚设平台,“奇石是发现的艺术”与“奇石是表达的艺术”理论争鸣方兴未艾。讨论各方据理阐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纵横捭阖、妙语连珠,有的直抒胸臆、洋洋洒洒,细细品读,受益匪浅。笔者亦有诸多感触,断想所及,是为杂记。  一、理论争鸣是石界一大盛事。近几年爱好奇石者不断增多,玩石健身、玩石怡情、玩石益智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人们大都在寻觅、收藏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玩石
期刊
某石友,年逾六旬,性情率真,心康体健。常年与一帮年轻石友外出寻石或赶展,勇如黄忠,却急如张飞。去年,与我到石家庄赴展。摆摊三日,不见开张。四日早,一大腹便便者至摊前,相中老者一枚精品画面石。开价五千,还价三百。不售。拟移步。  不想此时老者却暴喝一声“拿去!”。买家迟疑半响,慢吞吞排出三张大钱,接过石头,反复查验。转身时又回头说了句“买贵了”。  话落,老者突然伸手指到:“这里是断的。” 正讶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