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我在网上读到一则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的新闻报道:新近从广西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结果公示名单中获悉,广西电大防城港市分校校长吴滨同志顺利通过了今年的教授职称评审,成为广西地市级电大和防城港市教育系统获得教授职称的第一人,也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建校三十二年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个中文系教授。这则新闻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三十六年前……
1 相识云飞
我是1974届的知青,当年分配到博白林场云飞分场的大仁工作站工作。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一个星期后,全分场的干部工人集中场部草兰岭举行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在毛泽东主席的追悼会上,场部的知青代表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个子不高,但眉目清秀,衣着打扮得体,蓝裤子配上束腰的白衬衣,显得格外精神。尤其是他一口流畅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饱含感情,深深打动着会场上的人。会后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刚招来的1976届知青,单名吴滨。因为在他来林场前,曾回家乡(博白沙河山蕉)担任过四五年民办教师,故人们都称呼他为“吴老师”,他也很大方的答应。晚上吃饭的时候,刚巧我和他同坐一桌。从此,我和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莫逆之交。
吴滨比我年长,又有四五年民办教师的经历,因此无论是交人接物、为人处世,还是思想方面都比我们1974届的知青成熟和稳重。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人缘很好。我们都喜欢接近他,有事找他商量,学习上的困难也找他帮忙。不仅场里的干部工人喜欢他,而且民工们也喜欢他。
76年冬,他负责管理三十多名修林道的民工。起初,民工们欺负他是新来的,不熟业务,企图偷工作假,不按标准要求修路。后来,被细心的他发现,首先严肃指出他们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的严重性,其次要他们严格按标准返工,否则不仅不验收,还要把他们的修路工程资格取消。这样一来,民工们不敢胡来了。他们负责的林道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得又快又好,得到场领导表扬。从此民工们也同吴滨成为了好朋友,都称赞他严格公正,但很有人情味。直到吴滨离开云飞多年后,那些民工还在怀念他。
2 三年高考
吴滨那时在云飞分场场部主要负责木材加工和林道修护的施工,以及兼顾场里的宣传、学习辅导等工作。相对我们在一线的知青来说学习时间和条件好一些。加上他勤奋好学,尽管是在那令人思想迷惘的岁月,他还是很有收获的。他工作之余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看书和写作上,从不和别人打牌。每天晚上他房间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才熄。他常向总场和当地(沙河)广播站投稿,命中率也很高,经常听到播放他的稿件。
那時我感到生活很无聊,前程迷惘。他常常开导我:“知识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用得着的,有时间看点书吧。”1976年10月传来了“四人帮”被打倒的消息,我俩关起房门来彻夜长谈。我们谈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都挨批斗,挨抄家),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果不出所料,1977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发出了当年12月恢复高考的通知。喜讯传来,我俩高兴得不得了,当机立断决定参加当年的高考。但时间太紧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而且白天还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加上那时多年不摸课本了,匆忙上阵,第一年高考,我俩都落榜了。
尽管如此,我俩都没有气馁,反而踌躇满志,准备参加1978年7月份的高考。每当周末,我俩都凑在一起复习,他文科基础好一些,但理科弱一些,我呢刚好反过来。这样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了。这一年,我们准备的时间充分一些,也有了第一次高考的经验,因此心里踏实一些。等到考完了试,我俩心中都有数。公布分数的时候,我俩果然都考上线了,而且得到通知参加体检和政审。在亲友、同事们的祝贺声中,我俩满怀希望地等呀等。直到该去学校的考生通知齐了,我俩才得到消息——你们的政审过不了关(那时的政策还未落实,说我们的父辈出身不好)。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把我俩都震得晕过去……
第二次高考落榜,对我俩的打击太大了。我俩整整消沉了两个多月。转瞬间到了年底。报刊上传来了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1979年的春天,不断有为老干部平反等拨乱反正的消息传来。这使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吴滨说:“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再考一年吧!”我说:“好吧,再战一年。”就这样,蒙在我们心中的浮云逐渐散去。工作之余,我俩仍然坚持凑在一起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我考上了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南宁市一所中专任教至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79年7月我的挚友吴滨没有报考。直到1982年才考上了钦州师专。毕业后,边工作边坚持不懈的学习,从专科起点拿到本科和研究生文凭。
3 竹凉从教
云飞分场有个三面环水一面傍山的工作站—竹凉站。那里地处边远山区,离分场场部将近二十公里,离沙河镇三十多公里。出入交通不便,小孩上学更困难。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和工作站共同在竹凉办了一所小学,方便当地小孩上学读书。1979年9月至1980年9月,吴滨曾在那里工作了一年。把当时的20多个顽劣不羁的工人子弟训练成才。至今还传为佳话。
1979年9月我上大学后,吴滨为了调整心态,便要求到竹凉小学任教。那儿山清水秀,确实是个好去处。不过山水虽好,工作却不好做。小学当时开设有一至四四个年级,不足百人。原有两个女教师,因为降不住当时四年级那二十多个顽童,才向分场求助,要个男老师。吴滨去得正合时。
别看吴滨长得斯文秀气,可他却从小练就一些本事,如游泳呀,爬树呀,不在话下,还能打一两套拳。这些小本事,这回可派得上用场了。到校第一天,他听了两位女教师的介绍后,很爽快地接管了四年级的二十多个顽童。起初,他并不急于教他们文化课,而是带他们去游泳、爬树、教他们打拳,甚至有时还和他们去钓鱼。用不了多久便和这一帮顽童混熟了。顽童们也很佩服这位男老师的本事,有事无事都找他玩。看时机成熟了,他便从讲故事入手,引导他们读书。但后来发现这帮顽童的基础太差了,就从三年级的课程教起,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基础打好了,才教新课。开始,家长们不甚理解,私下说这个老师不象教书的。一个学期结束后,看到他们的孩子由顽劣不听话到懂事讲规矩,由不爱学习不懂学习到想学习,且不断进步,打心眼里高兴,对新来的吴老师肃然起敬。第二个学期后,孩子们不仅各方面走上正轨,而且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当学年结束,学区统考时拿到了班级语、数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
1980年9月,博白林场总场筹建中学,抽调吴滨到总场中学任教。家长和学生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他们的老师。据吴滨回忆,当时家长和孩子们送了他许多礼物,有几个家长还亲自送他到总场。一年以后,竹凉小学的五年级毕业班25人全部考取当地的长远初中。家长和学生们纷纷给吴滨写信或打电话报喜。
4 第一教授
吴滨于1985年9月大学毕业后回到博白林场中学任教,1986年8月任校长。1992年10月调防城港市工作。先后担任防城港市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教育科长等职务,是防城港市第一、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2年受命创办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大学,2003年任校长。2005年取得副教授资格,2011年评得教授职称。
2012年5月8日的防城港日报是这样评价吴滨的: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首任校长吴滨同志,通过了广西2011年度高校高级职称评审,获教授职称资格。是防城港市社科界目前获得正高职称第一人,也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2年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个中文系教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创建防城港电大实现防城港市高等教育零的突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荣获“中国百位教育杰出人物”、“全国电大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全区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区电大系统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全区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和“防城港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汉语写作学探微》,33.5万字,评为2009年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科普读物。在全国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共20余万字。获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和省级优秀论文奖10多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多项,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家庭、社会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研究》获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成果二等奖,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课题《校园文化与综合素质提高研究》获广西教学研究一等奖。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离开博白林场已三十余年。然而,那山那水,那林那木……常常使我梦魂萦绕。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的挚友吴滨曾深情地说:没有博白林场的培养和锻炼,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教授!
1 相识云飞
我是1974届的知青,当年分配到博白林场云飞分场的大仁工作站工作。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一个星期后,全分场的干部工人集中场部草兰岭举行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活动。在毛泽东主席的追悼会上,场部的知青代表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个子不高,但眉目清秀,衣着打扮得体,蓝裤子配上束腰的白衬衣,显得格外精神。尤其是他一口流畅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饱含感情,深深打动着会场上的人。会后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刚招来的1976届知青,单名吴滨。因为在他来林场前,曾回家乡(博白沙河山蕉)担任过四五年民办教师,故人们都称呼他为“吴老师”,他也很大方的答应。晚上吃饭的时候,刚巧我和他同坐一桌。从此,我和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莫逆之交。
吴滨比我年长,又有四五年民办教师的经历,因此无论是交人接物、为人处世,还是思想方面都比我们1974届的知青成熟和稳重。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人缘很好。我们都喜欢接近他,有事找他商量,学习上的困难也找他帮忙。不仅场里的干部工人喜欢他,而且民工们也喜欢他。
76年冬,他负责管理三十多名修林道的民工。起初,民工们欺负他是新来的,不熟业务,企图偷工作假,不按标准要求修路。后来,被细心的他发现,首先严肃指出他们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的严重性,其次要他们严格按标准返工,否则不仅不验收,还要把他们的修路工程资格取消。这样一来,民工们不敢胡来了。他们负责的林道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得又快又好,得到场领导表扬。从此民工们也同吴滨成为了好朋友,都称赞他严格公正,但很有人情味。直到吴滨离开云飞多年后,那些民工还在怀念他。
2 三年高考
吴滨那时在云飞分场场部主要负责木材加工和林道修护的施工,以及兼顾场里的宣传、学习辅导等工作。相对我们在一线的知青来说学习时间和条件好一些。加上他勤奋好学,尽管是在那令人思想迷惘的岁月,他还是很有收获的。他工作之余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看书和写作上,从不和别人打牌。每天晚上他房间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才熄。他常向总场和当地(沙河)广播站投稿,命中率也很高,经常听到播放他的稿件。
那時我感到生活很无聊,前程迷惘。他常常开导我:“知识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用得着的,有时间看点书吧。”1976年10月传来了“四人帮”被打倒的消息,我俩关起房门来彻夜长谈。我们谈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都挨批斗,挨抄家),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果不出所料,1977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发出了当年12月恢复高考的通知。喜讯传来,我俩高兴得不得了,当机立断决定参加当年的高考。但时间太紧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而且白天还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加上那时多年不摸课本了,匆忙上阵,第一年高考,我俩都落榜了。
尽管如此,我俩都没有气馁,反而踌躇满志,准备参加1978年7月份的高考。每当周末,我俩都凑在一起复习,他文科基础好一些,但理科弱一些,我呢刚好反过来。这样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了。这一年,我们准备的时间充分一些,也有了第一次高考的经验,因此心里踏实一些。等到考完了试,我俩心中都有数。公布分数的时候,我俩果然都考上线了,而且得到通知参加体检和政审。在亲友、同事们的祝贺声中,我俩满怀希望地等呀等。直到该去学校的考生通知齐了,我俩才得到消息——你们的政审过不了关(那时的政策还未落实,说我们的父辈出身不好)。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把我俩都震得晕过去……
第二次高考落榜,对我俩的打击太大了。我俩整整消沉了两个多月。转瞬间到了年底。报刊上传来了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1979年的春天,不断有为老干部平反等拨乱反正的消息传来。这使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吴滨说:“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再考一年吧!”我说:“好吧,再战一年。”就这样,蒙在我们心中的浮云逐渐散去。工作之余,我俩仍然坚持凑在一起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我考上了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南宁市一所中专任教至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79年7月我的挚友吴滨没有报考。直到1982年才考上了钦州师专。毕业后,边工作边坚持不懈的学习,从专科起点拿到本科和研究生文凭。
3 竹凉从教
云飞分场有个三面环水一面傍山的工作站—竹凉站。那里地处边远山区,离分场场部将近二十公里,离沙河镇三十多公里。出入交通不便,小孩上学更困难。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和工作站共同在竹凉办了一所小学,方便当地小孩上学读书。1979年9月至1980年9月,吴滨曾在那里工作了一年。把当时的20多个顽劣不羁的工人子弟训练成才。至今还传为佳话。
1979年9月我上大学后,吴滨为了调整心态,便要求到竹凉小学任教。那儿山清水秀,确实是个好去处。不过山水虽好,工作却不好做。小学当时开设有一至四四个年级,不足百人。原有两个女教师,因为降不住当时四年级那二十多个顽童,才向分场求助,要个男老师。吴滨去得正合时。
别看吴滨长得斯文秀气,可他却从小练就一些本事,如游泳呀,爬树呀,不在话下,还能打一两套拳。这些小本事,这回可派得上用场了。到校第一天,他听了两位女教师的介绍后,很爽快地接管了四年级的二十多个顽童。起初,他并不急于教他们文化课,而是带他们去游泳、爬树、教他们打拳,甚至有时还和他们去钓鱼。用不了多久便和这一帮顽童混熟了。顽童们也很佩服这位男老师的本事,有事无事都找他玩。看时机成熟了,他便从讲故事入手,引导他们读书。但后来发现这帮顽童的基础太差了,就从三年级的课程教起,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基础打好了,才教新课。开始,家长们不甚理解,私下说这个老师不象教书的。一个学期结束后,看到他们的孩子由顽劣不听话到懂事讲规矩,由不爱学习不懂学习到想学习,且不断进步,打心眼里高兴,对新来的吴老师肃然起敬。第二个学期后,孩子们不仅各方面走上正轨,而且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当学年结束,学区统考时拿到了班级语、数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
1980年9月,博白林场总场筹建中学,抽调吴滨到总场中学任教。家长和学生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他们的老师。据吴滨回忆,当时家长和孩子们送了他许多礼物,有几个家长还亲自送他到总场。一年以后,竹凉小学的五年级毕业班25人全部考取当地的长远初中。家长和学生们纷纷给吴滨写信或打电话报喜。
4 第一教授
吴滨于1985年9月大学毕业后回到博白林场中学任教,1986年8月任校长。1992年10月调防城港市工作。先后担任防城港市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教育科长等职务,是防城港市第一、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2年受命创办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大学,2003年任校长。2005年取得副教授资格,2011年评得教授职称。
2012年5月8日的防城港日报是这样评价吴滨的: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首任校长吴滨同志,通过了广西2011年度高校高级职称评审,获教授职称资格。是防城港市社科界目前获得正高职称第一人,也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2年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个中文系教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创建防城港电大实现防城港市高等教育零的突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荣获“中国百位教育杰出人物”、“全国电大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全区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区电大系统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全区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和“防城港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汉语写作学探微》,33.5万字,评为2009年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科普读物。在全国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共20余万字。获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和省级优秀论文奖10多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多项,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家庭、社会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研究》获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成果二等奖,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课题《校园文化与综合素质提高研究》获广西教学研究一等奖。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离开博白林场已三十余年。然而,那山那水,那林那木……常常使我梦魂萦绕。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的挚友吴滨曾深情地说:没有博白林场的培养和锻炼,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