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搞好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健身文化,为全民的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途经。通过对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构建之探讨,对发展和完善日益全球化的健身文化体系,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构建
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的关注与参与。特别是人文奥运的筹办,抗击非典的成功,追求健康和形体美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我国,民族健身文化有丰厚的土壤和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这一体系的研究起步晚,还没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新时代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必要性
1.1知识经济时代对健身文化的需要
由于生产工具的电子化,动力机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将有50%的时间用于健身和休闲。从1995年起“双休日”“3个长假日”“黄金周”出现的健身和消费的火爆足以证明人们的经济基础和健身意识有了相当的基础,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健身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的身体状况而且对人们的积极情绪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必然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的变化。
1.2民族健身文化将逐步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民族健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传承作用,同时体育教育也离不开民族健身文化。一些项目正纳入中学到大学的体育教学课堂,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与参与。但是纵观全局民族健身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体系的建设)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民族健身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健康教育又是教育的根本。民族健身文化将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必须建立民族健身文化体系,以促进民族健身的推广和传播,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和发展。
1.3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丰富、充实、繁荣的健身项目,创造了灿烂的健身文化。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表演与治疗疾病两大类。其中有优秀的中华武术、健身秧歌,也有各种邪门歪道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的体系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民族健身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人类历史发展到如今,世界上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不建立體系,完善体系,发展体系,民族健身事业就难以搞好。由此可见,民族健身文化影响和丰富了世界健身文化,努力建设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是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健身的战略任务。
2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可行性
2.1丰富的民族健身文化土壤
健身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反应在朴素自然观里,为了祛病强筋,祭祀、歌舞,逐渐形成朴素的健身文化,人们为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环境,强身健体是当时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也就为民族健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2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基础理论定位
民族健身文化与现代体育有着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如何整合民族健身文化,既要继承传统的健身思想和方法,又要利用现代先进系统理论和运动技术来发展完善,建立全面科学的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民族健身文化它既有人文科学属性,又有明显的社会群体现象。从我国将人文现象视为社会现象,将人文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上考虑,我们可将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定位在社会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2.3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可行性要求
我国对民族文化结构层次的划分偏重于民族文化的特质和民族文化的客体方面,而西方则着眼于民族文化主体或主客体相结合和总体模式方面。但是中西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都是根植于现代社会科学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在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重现实和具体,重调查、实验、实证,研究过程多从局部到整体。我国则惯于宏观、模糊,重完整性、系统性,框架体系,研究过程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上述两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各有利弊,作为一个文化上的现代人研究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应根据民族健身文化的特点从以下关键几点出发:
2.3.1要具备一个正确的民族健身文化史观
民族健身文化是人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影响彼此刺激的,不能把一切看做物质的因果,也不能把一切都看做社会力量,自然地也不能把一切归诸精神的表现。我们必须同等重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在民族健身文化的立场,对其真正认识并参与创造活动。
2.3.2民族健身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中华民族健身文化是在一元化中国史中发展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融合其它各民族的健身文化,以大陆为中心发展健身文化的特点,所以它在发展过程中讲求和谐,中道及中庸之道,强调实用和实践,人文主义与人世精神,重视伦理和道德的理性,这也造成它具有自我为中心,忽视理性和知识系统建立,缺乏超越性思考等缺点。
2.3.3西方健身文化的冲击
前面已提到民族健身文化特点和演变,民族健身文化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和谐。而西方健身文化则重视对自我进行修塑,强调用科学的观点和发现进行健身。如何处理好两种健身文化的冲突,关系到中国民族健身文化的脱变与体系重建。
2.3.4新世纪的文明挑战
面对21世纪的人类健康危机,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肯定中国民族健身文化的特点和生命力,以科学健身为出发点;肯定和发掘民族健身文化增强民族健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基于文化本身的多面性;在理论的指导和具体经验的考虑下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发挥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健身文化创造潜力,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基本结构
3.1根据对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研究,从其特点、内容和任务出发
以现有的体育教育学科体系为基础,我认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基本结构包括:理论体系、教学训练体系和管理体系。
3.2考核评价
建立完善的民族健身考核评价系统,考核评价参与人员健身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参与者终身健康的健康思想,不仅要评价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潜能发挥等方面的情况,为民族健身体系的发展作理论和实践准备。
参考文献:
[1]文化与环境,(美),欧·奥尔特曼,马·切默斯,东方出版社,1993.
[2]文化,论理与管理,(美)成中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构建
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的关注与参与。特别是人文奥运的筹办,抗击非典的成功,追求健康和形体美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我国,民族健身文化有丰厚的土壤和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这一体系的研究起步晚,还没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新时代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必要性
1.1知识经济时代对健身文化的需要
由于生产工具的电子化,动力机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将有50%的时间用于健身和休闲。从1995年起“双休日”“3个长假日”“黄金周”出现的健身和消费的火爆足以证明人们的经济基础和健身意识有了相当的基础,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健身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的身体状况而且对人们的积极情绪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必然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的变化。
1.2民族健身文化将逐步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民族健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传承作用,同时体育教育也离不开民族健身文化。一些项目正纳入中学到大学的体育教学课堂,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与参与。但是纵观全局民族健身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体系的建设)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民族健身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健康教育又是教育的根本。民族健身文化将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必须建立民族健身文化体系,以促进民族健身的推广和传播,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和发展。
1.3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丰富、充实、繁荣的健身项目,创造了灿烂的健身文化。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表演与治疗疾病两大类。其中有优秀的中华武术、健身秧歌,也有各种邪门歪道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的体系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民族健身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人类历史发展到如今,世界上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不建立體系,完善体系,发展体系,民族健身事业就难以搞好。由此可见,民族健身文化影响和丰富了世界健身文化,努力建设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是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健身的战略任务。
2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可行性
2.1丰富的民族健身文化土壤
健身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反应在朴素自然观里,为了祛病强筋,祭祀、歌舞,逐渐形成朴素的健身文化,人们为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环境,强身健体是当时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也就为民族健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2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基础理论定位
民族健身文化与现代体育有着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如何整合民族健身文化,既要继承传统的健身思想和方法,又要利用现代先进系统理论和运动技术来发展完善,建立全面科学的民族健身文化体系。民族健身文化它既有人文科学属性,又有明显的社会群体现象。从我国将人文现象视为社会现象,将人文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上考虑,我们可将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定位在社会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2.3构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可行性要求
我国对民族文化结构层次的划分偏重于民族文化的特质和民族文化的客体方面,而西方则着眼于民族文化主体或主客体相结合和总体模式方面。但是中西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都是根植于现代社会科学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在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重现实和具体,重调查、实验、实证,研究过程多从局部到整体。我国则惯于宏观、模糊,重完整性、系统性,框架体系,研究过程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上述两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各有利弊,作为一个文化上的现代人研究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应根据民族健身文化的特点从以下关键几点出发:
2.3.1要具备一个正确的民族健身文化史观
民族健身文化是人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影响彼此刺激的,不能把一切看做物质的因果,也不能把一切都看做社会力量,自然地也不能把一切归诸精神的表现。我们必须同等重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在民族健身文化的立场,对其真正认识并参与创造活动。
2.3.2民族健身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中华民族健身文化是在一元化中国史中发展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融合其它各民族的健身文化,以大陆为中心发展健身文化的特点,所以它在发展过程中讲求和谐,中道及中庸之道,强调实用和实践,人文主义与人世精神,重视伦理和道德的理性,这也造成它具有自我为中心,忽视理性和知识系统建立,缺乏超越性思考等缺点。
2.3.3西方健身文化的冲击
前面已提到民族健身文化特点和演变,民族健身文化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和谐。而西方健身文化则重视对自我进行修塑,强调用科学的观点和发现进行健身。如何处理好两种健身文化的冲突,关系到中国民族健身文化的脱变与体系重建。
2.3.4新世纪的文明挑战
面对21世纪的人类健康危机,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肯定中国民族健身文化的特点和生命力,以科学健身为出发点;肯定和发掘民族健身文化增强民族健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基于文化本身的多面性;在理论的指导和具体经验的考虑下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发挥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有的健身文化创造潜力,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基本结构
3.1根据对民族健身文化体系的研究,从其特点、内容和任务出发
以现有的体育教育学科体系为基础,我认为民族健身文化体系基本结构包括:理论体系、教学训练体系和管理体系。
3.2考核评价
建立完善的民族健身考核评价系统,考核评价参与人员健身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参与者终身健康的健康思想,不仅要评价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潜能发挥等方面的情况,为民族健身体系的发展作理论和实践准备。
参考文献:
[1]文化与环境,(美),欧·奥尔特曼,马·切默斯,东方出版社,1993.
[2]文化,论理与管理,(美)成中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