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及其加味方防治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医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君子汤是健脾益气经典方,其在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四君子汤及加味方在防治癌前病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改善肿瘤恶病质、调节肿瘤微环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机制研究,为其抗肿瘤的深入研究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大补阴丸高剂量组、大补阴丸低剂量组,连续给药6周.检测各组大鼠第0周、2周、4周、6周的血糖,骨关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量.结果:大补阴丸可降低实验大鼠血糖,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补阴丸可抑制骨关节中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固载乳酸菌发酵中药槐角发酵体系的最佳条件,为槐角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体系中染料木素含量为指标,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乳酸菌发酵后pH值、温度和液料比对发酵体系中总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pH 5.0,时间36 h,液料比25:1(mL/g),优化后槐角发酵体系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122.00±0.56)mg/g,染料木素含量(18.93±0.47)mg/g,为原药材的2.90倍.结论:采用单因素优化结合响
目的:阐明生与炒酸枣仁配伍拮抗大鼠状态性焦虑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炒酸枣仁对照组、地西泮对照组(3.6 mg·kg-1).经4 d条件性恐惧电刺激复制状态性焦虑动物模型.造模之后,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在体微透析技术和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联合使用测定海马和外侧杏仁核(LA)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用在体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与OPA柱前衍生技术(HPLC-OPA)测定海马和外侧杏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15 mg/次/d,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300 mL/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红肿个数、关节疼痛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基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以组效关系为基础,阐述中药有效组分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成为现今中医药研究的重点.然而,定量评价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限制了中医方剂的发展进程.本文以中药丹参红花组分配伍为示范,针对M个丹参红花配伍实验组,每组N个样本,T个检测指标的实验数据,建立概率神经网络(PNN)分类模型,筛选最佳丹参红花组分配伍组,寻找最佳配伍组的剂量,旨在为中药有效组分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分析应用钩薄过敏煎联合平喘止咳组方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住院的CVA患者92例,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46例.西医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接受西药治疗同时予钩薄过敏煎联合平喘止咳方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主诉积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IgE水平、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一氧化氮呼气测定(FeNO)变化.结果:西医组、中西
目的:对比皮肤康洗液熏蒸与湿敷两种方法短程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皮肤康洗液熏蒸,对照组予皮肤康洗液湿敷,均1次/d,连续治疗3d.两组均同时口服咪唑斯汀片和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皮肤检测仪(VISIA)检测的红色区绝对分值、皮肤生理测试仪测量的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X)和经皮水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 d后,
喙尾琵琶甲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一种携带臭味的昆虫.其活性成分含量颇丰,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显著的抗菌、抗肿瘤和抑制炎症等疗效,云南彝族百姓常用它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具体有效成分仍然不清楚,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归纳近期国内外参考文献,就喙尾琵琶甲不同溶剂萃取所含活性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旨在为将来对该药用昆虫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观察髂后上棘微调矫正法治疗骶髂关节后下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4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90例骶髂关节后下错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30例.3组在关节整复前均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基础治疗以放松肌肉,随后观察组采用髂后上棘微调矫正法,对照A组采用传统复位手法,对照B组采用美式整脊矫正法.所有基础治疗均1次/d,手法矫正为1次/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
银屑病可局限或泛发于周身,以丘疹、红斑、鳞屑、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家多从脏腑、气血、伏邪、皮损及发病部位等方面辨治,而六淫邪气亢盛则化生为毒,脏腑失司、气血失和亦可产生痰毒、瘀毒、血毒等.毒邪贯穿银屑病的传变始末,不可忽视.结合银屑病的致病因素和传变症状,以病-症-期-法为主体思路,运用解毒祛邪法分期治疗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