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溪 我的诗韵故乡

来源 :民族论坛(时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在山的深处,在树的怀中。一条清亮亮的溪流,至牛飚尿峡谷的深处一路蜿蜒逶迤地流出,流过一丘丘、一弯弯谷田,养育一户户、一寨寨土苗儿女;一条瘦瘦的古道,傍着溪流一路缠缠绕绕地走,历经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穿越风风雨雨、生生死死,路傍着溪,溪依着路,一路从峡谷走来。路与溪相合,则孕育了一个村寨的名字——古道溪。 Hometown in the depths of the mountain, in the arms of the tree. A clear bright stream, to cattle Biao urinary canyon depths all the way winding meandering, flowing through a mound, a curved Valley, raising a household, a village Zhaicao children; a thin ancient road, Pond winding streams all the way around the winding, after the sun, moon, years, through the ups and downs, life and death, the road along the river, the river according to the road, all the way from the gorge. Road and Creek coincide, then gave birth to a village name - trail.
其他文献
为纪念《威尼斯宪章》发布五十周年和迎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2至1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全
逍石十五岁入西宁刻字厂工作,此处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改革开放后,随父庶樵先生经营自家的老号“庶樵治印”室。庶樵先生辞世后,逍石继承家业,顺应市场变化,接受新
《西夏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主要刊登关于西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物考古、文献整理(黑水城文献、国内藏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文化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5月29日,“颂传统文化扬友善新风建幸福社区”林校路街道端午原创诗会暨第九届社区邻里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武训离开人间已经100多年了。他是一个中国乡下的奇人,好像知道他的人不少,而记取他的人却不是很多。我细细地把那页书翻开,耳边又一次响起了武训的故事。  武训,山东堂邑人。1 896年,他59岁,得了一场重病,死于临清义塾的庑廊下。他临断气之前,还努力地睁开眼睛,凝神细听学生们的朗读声,嘴角挂着安详的微笑。  武训原名武七,他是母亲的第七个孩子。人们索性就叫他武七。武七一点点地艰难长大,身体瘦弱得像
二十一年前,笔者随改革开放之风,流寓都下。离乡背井与人交,往往报里籍,举大江、说南丰蜜橘、列匡庐之胜景……但似都不足以取重于人。灵机一动,改说课本里有的陶渊明、王安石甚至戏剧家汤显祖,人闻之,则未有不知者。对方惯常的反应是:惊讶,赞叹江西人有才!笔者与有荣焉。然而,我江西才人究竟如何?术业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可一言以蔽之——“久大刚尖”。  先说这“久”。  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的老家在湖南通道侗乡的山旮旯儿,这里地处边远偏僻山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尤其是医药条件匮乏。为求生存、谋健康,千百年来,当地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发明创造出
3年前,刘大印写过一篇《在泥土上生长的文学期刊——〈农民文学〉办刊点滴》;3年后,刘大印应约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题目改为了《在泥土上成长的文学期刊——〈农民文学〉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