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常态课堂,重现语文教学活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各种新课程理念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然而让人担心的是不少教师过于追求课程形式的丰富性,往往让课堂变得很喧哗,看似热闹,但是学生其实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章的内容。针对这种问题,学者崔峦提出要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也积极构筑常态化的语文课堂,用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促使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插入故事,调动丰富情感
  著名教师于漪提出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把握住学生的心。如果教师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展各种教学形式,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其情感。如初中生大多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插入故事,这样便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教授《陋室铭》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安贫乐道的思想,感受作者清高的情操,教师可以通过插入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告诉学生:“刘禹锡曾经参加过反抗宦官和和割据势力的革新运动,但是却失败了,他被贬谪到了安徽的一个小县城成为了一个通判。当地的知县却故意刁难,安排他住在小房子里,但是刘禹锡却反而很高兴,还写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但是县令知道后十分生气,于是就又连续几次让其搬家,最后来到了一间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套桌椅的小屋子里。但是刘禹锡却像颜回那样,虽然身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于是就创作了《陋室铭》。”在聆听了这样的故事后,学生对于作者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很想知道刘禹锡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文章表现自己的志向。因此,学生在阅读《陋室铭》时便能更好地调动情感,体会作者的高洁情怀。
  在插入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故事配上音乐和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对于图像等有较大的兴趣,因此这样的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单纯为了调动学生兴趣而加入故事,所插入的故事必须和文章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二、给予空间,鼓励个性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成果。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不必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固定的标准,而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展示,用适合自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探究结果。
  在学习《范进中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拓展阅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部分,并尝试将自己的阅读成果用各种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个性化展示。学生各自展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学生尝试在阅读笔记中探究了作者独特的讽刺艺术,找到了不少文章中的例子加以分析和说明。还有的学生尝试展开对比阅读,将《儒林外史》和同主题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并尝试分析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异同点。还有的学生对作品改编比较感兴趣,于是就挑选其中喜欢的片段将其改编成了话剧作品,还和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一起尝试将该作品排练了出来。还有的学生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比较感兴趣,于是便将范进和孔乙己进行了对比,说说这两个人物的异同点。学生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现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若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则学生能更积极地阅读课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这样的展示能体现全体学生的进步,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些启发,适当地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问题引领,组织深度探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的教学不是全盘讲授,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促使学生明确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才智,引导学生积极地勤学苦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主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在学习《背影》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深沉的情感,教师可以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并深度探究。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有一条能够分开记忆和现在的分界线,大家能将它从文章中找出来吗?”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探究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作者提到自己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为何一个背影能让作者记忆犹新呢?难道外貌或者是品德之类的不比背影更让人记忆深刻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核心部分,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旨。教师除了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问:“为何作者提到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难道作者有什么不好吗?既然不好,为何父亲还要惦记他呢?”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父子的情感。
  著名教师于永正曾经提出了于氏指导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加以引导,这样的教学法能掀起课堂的波澜,同时也促使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捕捉生成,碰撞思维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进行多元互动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思考角度、知识储备等的差异而产生理解错误、观点分歧等问题。在这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现象,利用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说说文章中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学生提出菲利普夫人十分冷酷,非但不想见于勒,就连给自己和家人买两个牡蛎都难以抉择,还找出各种理由拒绝购买。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菲利普夫人具有精明的特点,她的行为是作为社会小人物不可避免的选择,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面对学生的分歧,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尝试展开辩论活动,各自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了促使学生的讨论更为深入,教师还提出了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这个人物,是唯一对于勒怀有同情的人物。作者为何要借助这个人物表达对于勒的同情之心呢?于勒到底是否值得人们同情呢?”如果能够结合这个问题加以思考,学生便能对文章中的人物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是激励和唤醒。捕捉课堂生成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唤醒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促使学生大胆地质疑,大胆地提出创新的见解。
  常态课堂指的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展开的教学,教师要运用简单的方式从容地教授语文,让學生积极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庐山中学(315800)
其他文献
【正】 By using the exact diagonalization method,a system of three electrons confined in a parabolic quantumdot in zero magnetic field is studied.The ground-sta
本文针对圆极化陶瓷微带天线仿真优化时间长,优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仿真过程中增加简并分离系数a与馈电因子系数b的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圆极化陶瓷微带天线的仿真效率,缩
【正】 An exact closed form of solution to the hyperradial Schrdinger equation is constructed for any generalcase comprising any hypercentral power and inverse-
中兴S390设备NCP盘故障现象主要有网管脱管、MON指示灯不亮、单板反复重启等,分为硬件和数据故障两类。通过对其常见故障处理的积累,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云计算技术将原有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从原来的粗放式、离散化、碎片化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方向发展,使政府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转变为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模式。本文就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从而为电子政务如何更加高效的使用云计
现代社会各类信息高速传递、快速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寻求更高效率、高品质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满足要求的生活、办公环境,不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
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是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即在文章开头提及的内容,在文章结尾时再呼应一次。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强化主旨,加深印象,
记叙文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伴随着情感的复杂变化,多重思维的呈现,文章旨意的隐藏,生活参与的理解等,面对如此内涵丰富的记叙文阅读,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困难,教师根
[摘 要]电工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贴近社会实际工作环境的一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章分析了东莞理工学院电工实训教学现状,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并运用了工程化教学、实物教学、仿真教学、与西门子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演示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实训;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B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