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多元化的经济责任关系、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形成了形形色色金钱、物质诱惑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不时渗透和影响着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因此,加强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化干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被滥用和防治腐败、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措施,对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尚未到位,认识尚未统一。尽管两办印发两个规定已有两年多,但有些部门、单位、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尚存在相当的差距。先离后审,计划安排过于密集,时间要求过紧,被审计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群众对审计配合不积极,需调查函证的其它单位也是消极应付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所引起的。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在审计部门内部,有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也尚未到位,有的审计人员片面强调审计在考察领导干部中的作用,认为审计是“第二组织部”、 “了不得”,而有的审计人员则又过于消极,认为“审了也白审”、 “例行公事走过场”。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都给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其正常运行,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审计立法与审计实践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审计立法对审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缺乏规定,立法的步伐跟不上审汁实践的发展。另外,社会审计刚刚实行脱钩改制不到一年,立法落后,行政性影响还客观存在,审计业务争执问题比较突出,从而或多或少地导致不良竞争,恶化了审计环境,损害了审计的独立形象。
3、审计质量不高。现阶段,审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比较生疏,易被欺骗蒙蔽,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再就是经过体制改革,各级法人主体的地位发生变动,老上级与部下的关系有可能发生转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适应这一情况,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干扰了审计的独立性。再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就以查错纠弊为主,没有发挥内审“防护性、验证性、促进性”的重大作用,内审只是企业的一个附属,甚至企业内审人员就是本企业财会部门的会计组成的,从而也就失去了内审应有的作用,自己审自己使内审形同虚没。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审计力度不够,质量低下。
4、 “先离后审”的滞后式审计仍然较为普遍。中办《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用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明确了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显然是不规范的,不仅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也给审计机关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5、离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尽人意。因受双重领导体制的制约,审计监督会受到当地某些领导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干预,又由于是先离任后审计,使一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组织考察意见,不能得到有机结合。
6、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尚未设立,审计力量不足。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越来越高,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审计责任,使许多人退出审计领域。为此,我国每年都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关门、改造。另一方面,我国进行机构改革、审计人员相对减少。每年我国虽然有新的几万名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但是这种供给仍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粥多僧少”的情况。
7、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①审计队伍建设落后,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忙于审计业务,对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比较欠缺,知识更新不快,审计方法和手段固定。另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不强,在执行审计程序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敷衍性和随意性。②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问题突出,严重损坏了审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审计队伍当中有些审计人员为了物质利益与被审单位串通起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以从中渔利,这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审计合谋。
二、如何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要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充分认识到其对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社会各界及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经济责任审计得以全面有序地开展。
2、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逐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国家权力机关应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写入《审计法》作为国家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强制行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另外,应制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统一指导全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地方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必要的配套性法规,如具体操作办法和协调性制度等。目前就是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建章立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运行,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加强审计力量,建立机构,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素质。①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配备业务骨干人员,使审计机关有一支经济责任审计的常备力量能随时投入工作。②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汁、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及各专项审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重与时间紧、人员少”的矛盾。⑧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管理,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随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也为审计机关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资料。
各级政府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充实经济责任审计专门人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的现代化素质建设,以更好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光荣而艰巨的重任。
4、要注重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承担这项任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当前,要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地抓好干部培训,尽快提高审计干部的整体素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技术水平,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 5、严格审计程序,公正评价责任,确保审计质量。①规范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坚持“先审后离任”原则。坚持这个原则,一则避免增加审计工作难度;二则避免有失审计严肃性,达审计预期目的;三则有利于审计处理以至审计处理结果的执行;四则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一个回旋的余地,使评价更客观,用人更得当,奖惩更贴实际,也有利于新老干部工作交替,做到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避免那种上任论业绩辉煌,下任问题成堆,互相扯皮,互推责任的现象。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客观公正,始终做到不脱离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评价业绩和责任;要用发展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以当前的标准、现在的政策去判断过去事情的正误。要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宏观形势、内外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领导干部的影响。⑧要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基础性原则。评价中要始终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对所查事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评价。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尚未到位,认识尚未统一。尽管两办印发两个规定已有两年多,但有些部门、单位、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尚存在相当的差距。先离后审,计划安排过于密集,时间要求过紧,被审计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群众对审计配合不积极,需调查函证的其它单位也是消极应付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所引起的。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在审计部门内部,有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也尚未到位,有的审计人员片面强调审计在考察领导干部中的作用,认为审计是“第二组织部”、 “了不得”,而有的审计人员则又过于消极,认为“审了也白审”、 “例行公事走过场”。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都给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其正常运行,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审计立法与审计实践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审计立法对审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缺乏规定,立法的步伐跟不上审汁实践的发展。另外,社会审计刚刚实行脱钩改制不到一年,立法落后,行政性影响还客观存在,审计业务争执问题比较突出,从而或多或少地导致不良竞争,恶化了审计环境,损害了审计的独立形象。
3、审计质量不高。现阶段,审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比较生疏,易被欺骗蒙蔽,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再就是经过体制改革,各级法人主体的地位发生变动,老上级与部下的关系有可能发生转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适应这一情况,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干扰了审计的独立性。再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就以查错纠弊为主,没有发挥内审“防护性、验证性、促进性”的重大作用,内审只是企业的一个附属,甚至企业内审人员就是本企业财会部门的会计组成的,从而也就失去了内审应有的作用,自己审自己使内审形同虚没。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审计力度不够,质量低下。
4、 “先离后审”的滞后式审计仍然较为普遍。中办《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用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明确了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显然是不规范的,不仅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也给审计机关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5、离任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尽人意。因受双重领导体制的制约,审计监督会受到当地某些领导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干预,又由于是先离任后审计,使一些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组织考察意见,不能得到有机结合。
6、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尚未设立,审计力量不足。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越来越高,从而在客观上加大了审计责任,使许多人退出审计领域。为此,我国每年都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关门、改造。另一方面,我国进行机构改革、审计人员相对减少。每年我国虽然有新的几万名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但是这种供给仍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粥多僧少”的情况。
7、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①审计队伍建设落后,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忙于审计业务,对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比较欠缺,知识更新不快,审计方法和手段固定。另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不强,在执行审计程序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敷衍性和随意性。②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问题突出,严重损坏了审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审计队伍当中有些审计人员为了物质利益与被审单位串通起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以从中渔利,这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审计合谋。
二、如何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要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充分认识到其对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社会各界及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经济责任审计得以全面有序地开展。
2、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逐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国家权力机关应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写入《审计法》作为国家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强制行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另外,应制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统一指导全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地方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必要的配套性法规,如具体操作办法和协调性制度等。目前就是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建章立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运行,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加强审计力量,建立机构,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素质。①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配备业务骨干人员,使审计机关有一支经济责任审计的常备力量能随时投入工作。②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汁、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及各专项审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重与时间紧、人员少”的矛盾。⑧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管理,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随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也为审计机关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资料。
各级政府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充实经济责任审计专门人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的现代化素质建设,以更好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光荣而艰巨的重任。
4、要注重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承担这项任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当前,要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地抓好干部培训,尽快提高审计干部的整体素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技术水平,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 5、严格审计程序,公正评价责任,确保审计质量。①规范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坚持“先审后离任”原则。坚持这个原则,一则避免增加审计工作难度;二则避免有失审计严肃性,达审计预期目的;三则有利于审计处理以至审计处理结果的执行;四则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一个回旋的余地,使评价更客观,用人更得当,奖惩更贴实际,也有利于新老干部工作交替,做到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避免那种上任论业绩辉煌,下任问题成堆,互相扯皮,互推责任的现象。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客观公正,始终做到不脱离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评价业绩和责任;要用发展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以当前的标准、现在的政策去判断过去事情的正误。要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宏观形势、内外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领导干部的影响。⑧要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基础性原则。评价中要始终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对所查事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