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管理学的学科特性出发,特别是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党建工作的联系,如目标管理与党的任务、人才管理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控制与党内监督、管理激励与振奋党员的精神等,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发现,管理学对于高校党建工作非常有用。
关键词:管理学;党建工作;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D26;C9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1-02
管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既具有科学的属性,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质。从这一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性,运用它来研究属于人文科学的党建工作是合适的。
此外,还可以从更为原始的定义出发,去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性。我们知道,“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提出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首倡者。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泰罗的话语明确告诉我们,管理学是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自然也适用于大学、适用于政府各部门,作为高校党建,它正好兼有大学和行政的双重特色。
现代管理理论在我国己经有近30年的历史,现代管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如目标管理、人才管理、管理控制、管理激励等理论,他们正好和党建工作的若干行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从管理学角度审视党建工作,将使我们对党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时代客观实际的需要,将使党建工作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众所周知,党的任务、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内监督与振奋党员的精神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为此,本节将从管理学的角度以这4个方面为例,详细论述管理学学科特性与党建工作研究领域的相似性。
一、目标管理与党的任务
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的《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上说:“目标管理系统乃是一种广泛被一般企业所爱用的一种管理程序,在此一程序下,上司与下属将联合设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及确定每一个人对预期成果的责任范围。”换言之,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程序,所以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论指出,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目标向社会宣布了组织的存在意义,也为组织提供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行动方向。目标是组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的引导功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都根据时代的具体要求,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之前,我们党把小康社会确定为上个世纪末那二十年的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十五大把“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确立为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大确定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又提出了實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党的建设虽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具体任务,但却始终是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在前进。这个不变的既定目标,就是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用管理学术语可是这样说,目标管理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二、人才管理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人是组织活动的关键资源。”“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了人员配备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每一个具体的组织成员都是在一定的管理人员的领导和指挥下展开工作的,因此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考评为企业人事管理的核心;人事决策当居企业各种决策之首。”人才管理论认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选拔优秀人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选才制度。完善的选材制度包括选拔制度、用人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想吸引人才、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
党的建设中,也十分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章》第三十三条是这样表述的:“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这一表述,对党的干部进行了定性,明确了选拔方式,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企业管理中,人才是关键资源。在党的建设中,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回顾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看到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在党的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队伍是关键,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企业把人才建设作为关键资源,党的建设中,也将干部队伍建设提到了重要的高度,两者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是相同的。换一个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可以说两者处于完全同等的重要地位之上。
三、管理控制与党内监督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出:“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额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管理控制论认为,权力的运用如果没有限制和制约,那么权力无疑就有被滥用的危险。如果权力被滥用,统治的基础就要动摇。管理学强调要从两方面对权力进行监督:一是用法律制度加以限制;二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外部监督很重要,内部监督也不可缺少。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是党内监督的基本依据。
管理控制强调纠正偏差,党内监督则反映为反对腐败。从制度层次来说,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建立严密完备的监督制度,形成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各级纪委的作用,以及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等等。可见,在党的建设中,也有管理控制,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管理激励与振奋党员的精神
有效的激励能够产生正向的作用,推动组织向既定的目标迈进,也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树立榜样,方便学习,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我们知道,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需要激发的。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职工个人需要的实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行为。”管理学中,关于激励方面的理论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亚当斯的公平论以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下面我们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分别与振奋党员精神进行分析,寻找他们的相通之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可见,要振奋党员精神,必须寻找到党员个体和群体的首要需要,当首要需要满足之后,再继续以其他需要满足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
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在党的建设中,要振奋党员的精神,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奖励和成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必须考虑到对党员个体的奖励内容、组织分工等因素,才有可能更好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见,振奋党员的精神和管理学中的激励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而充分应用和发挥管理学中的一系列激励理论的作用,有利于我们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做好党的建设,激发党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泰罗FW.科学管理原理[M].韩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2]王叶柯.从管理学角度论党的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哈佛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编译.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M]台北:哈佛企業管理顾问公司出版部,1983:851.
[4]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33.
[6]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69.
[7]刘松柏.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16.
本文属于省高校党建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JXGXDJKT.YB—201432.
项目名称:《管理学视角下的江西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研究》.
关键词:管理学;党建工作;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D26;C9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1-02
管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既具有科学的属性,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质。从这一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性,运用它来研究属于人文科学的党建工作是合适的。
此外,还可以从更为原始的定义出发,去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性。我们知道,“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提出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首倡者。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泰罗的话语明确告诉我们,管理学是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自然也适用于大学、适用于政府各部门,作为高校党建,它正好兼有大学和行政的双重特色。
现代管理理论在我国己经有近30年的历史,现代管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如目标管理、人才管理、管理控制、管理激励等理论,他们正好和党建工作的若干行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从管理学角度审视党建工作,将使我们对党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时代客观实际的需要,将使党建工作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众所周知,党的任务、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内监督与振奋党员的精神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为此,本节将从管理学的角度以这4个方面为例,详细论述管理学学科特性与党建工作研究领域的相似性。
一、目标管理与党的任务
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的《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上说:“目标管理系统乃是一种广泛被一般企业所爱用的一种管理程序,在此一程序下,上司与下属将联合设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及确定每一个人对预期成果的责任范围。”换言之,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程序,所以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论指出,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目标向社会宣布了组织的存在意义,也为组织提供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行动方向。目标是组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的引导功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都根据时代的具体要求,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之前,我们党把小康社会确定为上个世纪末那二十年的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十五大把“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确立为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大确定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又提出了實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党的建设虽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具体任务,但却始终是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在前进。这个不变的既定目标,就是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用管理学术语可是这样说,目标管理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二、人才管理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人是组织活动的关键资源。”“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了人员配备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每一个具体的组织成员都是在一定的管理人员的领导和指挥下展开工作的,因此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考评为企业人事管理的核心;人事决策当居企业各种决策之首。”人才管理论认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选拔优秀人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选才制度。完善的选材制度包括选拔制度、用人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想吸引人才、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
党的建设中,也十分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章》第三十三条是这样表述的:“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这一表述,对党的干部进行了定性,明确了选拔方式,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企业管理中,人才是关键资源。在党的建设中,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回顾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看到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在党的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队伍是关键,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企业把人才建设作为关键资源,党的建设中,也将干部队伍建设提到了重要的高度,两者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是相同的。换一个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可以说两者处于完全同等的重要地位之上。
三、管理控制与党内监督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出:“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额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管理控制论认为,权力的运用如果没有限制和制约,那么权力无疑就有被滥用的危险。如果权力被滥用,统治的基础就要动摇。管理学强调要从两方面对权力进行监督:一是用法律制度加以限制;二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外部监督很重要,内部监督也不可缺少。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是党内监督的基本依据。
管理控制强调纠正偏差,党内监督则反映为反对腐败。从制度层次来说,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建立严密完备的监督制度,形成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各级纪委的作用,以及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等等。可见,在党的建设中,也有管理控制,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管理激励与振奋党员的精神
有效的激励能够产生正向的作用,推动组织向既定的目标迈进,也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树立榜样,方便学习,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我们知道,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需要激发的。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职工个人需要的实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行为。”管理学中,关于激励方面的理论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亚当斯的公平论以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下面我们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分别与振奋党员精神进行分析,寻找他们的相通之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可见,要振奋党员精神,必须寻找到党员个体和群体的首要需要,当首要需要满足之后,再继续以其他需要满足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
波特等人的激励模式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在党的建设中,要振奋党员的精神,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奖励和成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必须考虑到对党员个体的奖励内容、组织分工等因素,才有可能更好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见,振奋党员的精神和管理学中的激励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而充分应用和发挥管理学中的一系列激励理论的作用,有利于我们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做好党的建设,激发党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泰罗FW.科学管理原理[M].韩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2]王叶柯.从管理学角度论党的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哈佛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编译.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M]台北:哈佛企業管理顾问公司出版部,1983:851.
[4]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33.
[6]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69.
[7]刘松柏.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16.
本文属于省高校党建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JXGXDJKT.YB—201432.
项目名称:《管理学视角下的江西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