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临床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无穿孔或其他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内镜技术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内镜技术的进步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在内镜下采取多种方式治疗出血,这极大的提高了止血率,有效的降低了外科手术率及其病死率,极大的更新了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理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应用金属止血夹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为60例,女患者为40例,年龄为23~87岁,平均年龄为59岁,在患者当中,胃溃疡患者为1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10例,Mallory-Weiss综合症患者为6例,胃肠息肉切除后出血患者为14例,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患者为1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为14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为4例,吻合口溃疡患者为4例,结肠癌患者为2例,内镜活检后出血患者为18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常规的检测,包括血压、心率、血常规、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充血容量。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患者应该全部知情后,医生此时方可依据适应症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该在术前对患者病情全面的评估,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补液、输血和抗休克治疗,等到患者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之后才可以进行内镜止血治疗。在插入胃镜之后,内镜下观察出血灶,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出血部位,在必要时可以调整患者的体位,从而暴露出血病灶。依据血管情况及其病灶的大小选择较为合适的止血夹,送到内镜前端,推出金属夹,使止血夹与出血部位的位置对应好,并且将夹子紧压出血部位,让助手将夹子加紧后使持放器与夹子脱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止血夹,直到出血停止。假如发生出血过多而使我们无法明确看到病灶,那么可以使用1:10000肾上腺素对病灶进行注射,使得出血减轻,之后再使用止血夹。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胃管内抽出液澄清、无血性胃液;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较为稳定;24h内止血;有效:3d内止血;无效:5d后仍然未将血止住。
2 结果
在100例患者当中止血夹使用最少1枚,最多为5枚,一共使用止血夹304枚,平均每例患者3.04例。本组止血夹止血全部获得成功,止血率达到100%。本组有6例患者在止血后72h内出现了再次出血的现象,分别为胃肠息肉摘除后4例、吻合口溃疡2例,再出血率为4%;在出血患者再次进行胃镜及其腸镜检查时没有发现原有止血夹脱落,再次使用止血夹止血获得成功、术后3-4周进行复查,夹子全部脱落,病灶完全愈合,没有一例穿孔或者其他并发症。无一例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在内科常见病症当中,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常见的病症,经常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需要紧急处理内镜下止血治疗手段一般包括:注射法、喷洒法、高频电凝固法、激光法、微波法、氩离子凝固法等。使用金属夹止血是最近几年最新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止血效果显著,特别是当有活动性喷射性小动脉出血时,止血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很有效果,再出血率比较低。在本组分析当中,我们体会到:第一应该保持视野的清晰;第二是夹子的位置需要准确,应该调整好夹子与出血病灶的角度;第三应该确定适应症,主要用于血管性出血特别是小动脉出血,假如止血再出血率较低,对于广泛的渗血可能不宜。下面介绍几种内镜治疗方法:
3.1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3.1.1 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 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注射针将止血或者是药物注射到出血灶内,从而达到了止血的目的。经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肾上腺素、高渗盐水等。注射方法:将注射针经过内镜活检孔道插入,在距离出血部位血管周围1~2mm的位置选择3~4个点进行注射,止血后观察几分钟后退镜。药物注射时仅仅需要注射针和相应的药物,可在发现出血部位后进行,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
3.1.2 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 一般来讲,药物喷洒法适用于弥漫性渗血,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等。经常使用的药物有5%~10%孟氏液、凝血酶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5%精氨酸钠溶液、生物蛋白胶等。内镜下通过活检孔道送入导管,调整导管前端位置,对准出血灶,直视下进行喷洒药物。
3.1.3 金属夹和橡皮圈止血 当对较大的血管进行止血时,应该在内镜直视下送入特制的金属止血夹,夹住血管。此种方法适用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症、消化道溃疡中央血管出血、血管性病变等露出血管的出血。
3.2 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见到静脉曲张之后,经过活检孔道置入注射针注射硬化剂,使得血管闭塞从而止血,此方法称之为内经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急诊硬化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比如患者出血量大而急剧,经常烦躁不安,处于一种休克的状态,可以先行双囊三脉管压迫,配合降低门脉药物如生长抑制素、垂体后叶素等治疗,等到病情大致稳定之后,再进行硬化治疗;如果出血量不是很大,应该补充血容量,血压稳定之后再进行硬化治疗。
参考文献
[1]邹多武.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8(10).
[2]张明,徐美东,陈巍峰.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5).
[3]窦金生.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内镜技术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内镜技术的进步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在内镜下采取多种方式治疗出血,这极大的提高了止血率,有效的降低了外科手术率及其病死率,极大的更新了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理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应用金属止血夹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为60例,女患者为40例,年龄为23~87岁,平均年龄为59岁,在患者当中,胃溃疡患者为1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10例,Mallory-Weiss综合症患者为6例,胃肠息肉切除后出血患者为14例,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患者为12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为14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为4例,吻合口溃疡患者为4例,结肠癌患者为2例,内镜活检后出血患者为18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常规的检测,包括血压、心率、血常规、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充血容量。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患者应该全部知情后,医生此时方可依据适应症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该在术前对患者病情全面的评估,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补液、输血和抗休克治疗,等到患者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之后才可以进行内镜止血治疗。在插入胃镜之后,内镜下观察出血灶,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出血部位,在必要时可以调整患者的体位,从而暴露出血病灶。依据血管情况及其病灶的大小选择较为合适的止血夹,送到内镜前端,推出金属夹,使止血夹与出血部位的位置对应好,并且将夹子紧压出血部位,让助手将夹子加紧后使持放器与夹子脱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止血夹,直到出血停止。假如发生出血过多而使我们无法明确看到病灶,那么可以使用1:10000肾上腺素对病灶进行注射,使得出血减轻,之后再使用止血夹。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胃管内抽出液澄清、无血性胃液;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较为稳定;24h内止血;有效:3d内止血;无效:5d后仍然未将血止住。
2 结果
在100例患者当中止血夹使用最少1枚,最多为5枚,一共使用止血夹304枚,平均每例患者3.04例。本组止血夹止血全部获得成功,止血率达到100%。本组有6例患者在止血后72h内出现了再次出血的现象,分别为胃肠息肉摘除后4例、吻合口溃疡2例,再出血率为4%;在出血患者再次进行胃镜及其腸镜检查时没有发现原有止血夹脱落,再次使用止血夹止血获得成功、术后3-4周进行复查,夹子全部脱落,病灶完全愈合,没有一例穿孔或者其他并发症。无一例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在内科常见病症当中,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常见的病症,经常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需要紧急处理内镜下止血治疗手段一般包括:注射法、喷洒法、高频电凝固法、激光法、微波法、氩离子凝固法等。使用金属夹止血是最近几年最新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止血效果显著,特别是当有活动性喷射性小动脉出血时,止血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很有效果,再出血率比较低。在本组分析当中,我们体会到:第一应该保持视野的清晰;第二是夹子的位置需要准确,应该调整好夹子与出血病灶的角度;第三应该确定适应症,主要用于血管性出血特别是小动脉出血,假如止血再出血率较低,对于广泛的渗血可能不宜。下面介绍几种内镜治疗方法:
3.1 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3.1.1 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 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注射针将止血或者是药物注射到出血灶内,从而达到了止血的目的。经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肾上腺素、高渗盐水等。注射方法:将注射针经过内镜活检孔道插入,在距离出血部位血管周围1~2mm的位置选择3~4个点进行注射,止血后观察几分钟后退镜。药物注射时仅仅需要注射针和相应的药物,可在发现出血部位后进行,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
3.1.2 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 一般来讲,药物喷洒法适用于弥漫性渗血,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等。经常使用的药物有5%~10%孟氏液、凝血酶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5%精氨酸钠溶液、生物蛋白胶等。内镜下通过活检孔道送入导管,调整导管前端位置,对准出血灶,直视下进行喷洒药物。
3.1.3 金属夹和橡皮圈止血 当对较大的血管进行止血时,应该在内镜直视下送入特制的金属止血夹,夹住血管。此种方法适用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症、消化道溃疡中央血管出血、血管性病变等露出血管的出血。
3.2 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见到静脉曲张之后,经过活检孔道置入注射针注射硬化剂,使得血管闭塞从而止血,此方法称之为内经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急诊硬化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比如患者出血量大而急剧,经常烦躁不安,处于一种休克的状态,可以先行双囊三脉管压迫,配合降低门脉药物如生长抑制素、垂体后叶素等治疗,等到病情大致稳定之后,再进行硬化治疗;如果出血量不是很大,应该补充血容量,血压稳定之后再进行硬化治疗。
参考文献
[1]邹多武.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8(10).
[2]张明,徐美东,陈巍峰.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5).
[3]窦金生.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