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户永远不会因为你的细致、严谨而拒绝配合,反而会在琐碎的项目执行细节中,感受到知识产权咨询师的专业。我们摒弃形式至上,而是以真正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与惯性流转为目标。
可收纳电脑的单肩包,足以适应大部分天气的商务套装,随时能穿梭于各类交通工具的行李箱——刚刚结束项目派驻的我,仍然以这身装扮奔波在返京的候机大厅,不止是我,这是每一个有项目派驻工作的知识产权咨询师的日常。
咨询师们在机场、高铁候车厅、车箱里以及出租车上时,还会不停地观察各种广告、报刊和屏幕,遇到特别的品牌LOGO或者新技术都会停留驻足,甚至拿出手机拍下来——乐视换了新LOGO、优步收购了Otto、INNFOD研发了仿生机器人、iphone7启用了新样式的蓝牙耳机……这可能是职业习惯,也可能因为干咨询的都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咨询师,5年的时间里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去观察,这并不是闲来无事的乐趣,而是对职业热爱的诠释。
知识产权咨询,是近些年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新行当。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能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我们就学习国内外出色的咨询公司的经验及项目管理方式,结合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咨询+知识产权”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随着不断深入挖掘企业需求,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咨询成果落地的最佳方式,我们又自主开发了IPfolder系列管理平台,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配备得力工具。
当跟着开发团队一起进入项目时,我才发现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只是表征,背后涉及到企业战略、制度管理、市场管理、研发机制等诸多问题。
企业的知识产权岗位主要服务于企业品牌部及研发等部门,团队规模大多有限,且工作内容繁多,加之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日益关注、保护策略调整等影响,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随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1.效率钝化。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大部分处于“二八原则”中,即知识产权管理者80%的工作时间都在准备商标申请基础材料、处理研发团队的技术交底书、处理国知局下发的官方文书、管理台账及处理各部门计划用于销售推广、市场宣传等材料的审核……每到年底,连加几天班准备工作总结则是家常便饭,如果发生了案件,又要搜集寻找有效证据材料,翻出5年前的销售票据或10年前的广告合同,只为了在应对案件时多一份把握;下一年度的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则需要可量化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面对不够精壮的队伍和一张长长的excel台账,管理者难免多了些许无奈。如果精力过多地放在申请等事务性工作上,就无暇思考如何让手中的权利发挥更大价值,那些静静躺在档案柜里厚厚的商标、专利证书,就失去了应有的光芒。
2.业务杂化。从仅仅一个技术或一张图到进行保护设计,到走向申请直至最终获得权利,再到运营管理、权利维持等,知识产权管理者每天的工作都无时无刻不在紧张、谨慎、有序地进行。记得一次我们访谈某大型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仅坐在他办公室一小时的时间里,市场部就送来两份用于明年国外参展的展台设计图、代理机构发来两件专利的第三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一封助理送来的装有25件商标注册证的来函,专员询问200件专利年费的缴纳委外确认邮件……这些事务都需要他逐一答复。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ERP、OA等系统已经普遍融入企业,高效辅助资源协调及管理工作,效率大跨步提升,作为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们,每天却仍然无法避免地被机械的传递、录入、确认等工作牵绊,而对知识产权如何帮助企业安全经营、控制成本并获得高额利润、战略整合等更应关注的工作无暇顾及、无力应对。
零散的工作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管理和工具来整合,现代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通过技术与专业的结合、数据的穿透,将工作优化处理,使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审视及规划知识产权发展。
当我们的信息化平台在多家大型企业顺利实施,把那些怕出错、怕记错、怕漏掉的工作都放心地交给得力工具时,经理人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我们也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欣慰。
3.沟通墙化。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知识产权管理者虽辛勤耕耘,但常处于被动。比如某企业二级品牌与主品牌在宣传包装设计上有交叉,市场部门为尽快加强二级品牌的推广,获取市场份额而强势争取,却忽略了对主品牌商标价值培育带来的风险;某企业拟上市产品中,某技术与竞标企业的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上近似程度较高,但研发部门仍然坚持按原有设计申报,专利授权前景渺茫……这些可能存在风险的事情上,知识产权管理者们的话语权往往不高。
知识产权的管理者都知道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很多风险都可以通过多种知识产权策略及时规避或降低;建立合理的规则、运用有效的工具、打破沟通的壁垒就可以极大地避免上述情况带来的困扰。流程可以解决80%的协作问题,企业要有创新保护的流程和机制,让知识产权管理形成良性的业务驱动。
多年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客户永远不会因为你的细致、严谨而拒绝配合,反而在琐碎的项目执行细节中,感受到知识产权咨询师的专业,我们摒弃形式至上,真正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惯性流转才是最殷切的希望。
想到这里,颈肩忽然一阵酸痛,只得抬头暂时舒缓一下。回望过去,每次与企业深刻而热烈的讨论,都意犹未尽;昼夜翻阅过往二十年的证据材料,纵然辛苦,却也因翻到了一份1990年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书而兴奋不已。我想,只要拥有对知识产权管理升级的热切期盼,知识产权咨询师们就会一直在路上。虽已踏上归程,下一次启程却已不远。
可收纳电脑的单肩包,足以适应大部分天气的商务套装,随时能穿梭于各类交通工具的行李箱——刚刚结束项目派驻的我,仍然以这身装扮奔波在返京的候机大厅,不止是我,这是每一个有项目派驻工作的知识产权咨询师的日常。
咨询师们在机场、高铁候车厅、车箱里以及出租车上时,还会不停地观察各种广告、报刊和屏幕,遇到特别的品牌LOGO或者新技术都会停留驻足,甚至拿出手机拍下来——乐视换了新LOGO、优步收购了Otto、INNFOD研发了仿生机器人、iphone7启用了新样式的蓝牙耳机……这可能是职业习惯,也可能因为干咨询的都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咨询师,5年的时间里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去观察,这并不是闲来无事的乐趣,而是对职业热爱的诠释。
知识产权咨询,是近些年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新行当。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能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我们就学习国内外出色的咨询公司的经验及项目管理方式,结合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咨询+知识产权”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随着不断深入挖掘企业需求,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咨询成果落地的最佳方式,我们又自主开发了IPfolder系列管理平台,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配备得力工具。
当跟着开发团队一起进入项目时,我才发现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只是表征,背后涉及到企业战略、制度管理、市场管理、研发机制等诸多问题。
企业的知识产权岗位主要服务于企业品牌部及研发等部门,团队规模大多有限,且工作内容繁多,加之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日益关注、保护策略调整等影响,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随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1.效率钝化。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大部分处于“二八原则”中,即知识产权管理者80%的工作时间都在准备商标申请基础材料、处理研发团队的技术交底书、处理国知局下发的官方文书、管理台账及处理各部门计划用于销售推广、市场宣传等材料的审核……每到年底,连加几天班准备工作总结则是家常便饭,如果发生了案件,又要搜集寻找有效证据材料,翻出5年前的销售票据或10年前的广告合同,只为了在应对案件时多一份把握;下一年度的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则需要可量化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面对不够精壮的队伍和一张长长的excel台账,管理者难免多了些许无奈。如果精力过多地放在申请等事务性工作上,就无暇思考如何让手中的权利发挥更大价值,那些静静躺在档案柜里厚厚的商标、专利证书,就失去了应有的光芒。
2.业务杂化。从仅仅一个技术或一张图到进行保护设计,到走向申请直至最终获得权利,再到运营管理、权利维持等,知识产权管理者每天的工作都无时无刻不在紧张、谨慎、有序地进行。记得一次我们访谈某大型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仅坐在他办公室一小时的时间里,市场部就送来两份用于明年国外参展的展台设计图、代理机构发来两件专利的第三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一封助理送来的装有25件商标注册证的来函,专员询问200件专利年费的缴纳委外确认邮件……这些事务都需要他逐一答复。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ERP、OA等系统已经普遍融入企业,高效辅助资源协调及管理工作,效率大跨步提升,作为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们,每天却仍然无法避免地被机械的传递、录入、确认等工作牵绊,而对知识产权如何帮助企业安全经营、控制成本并获得高额利润、战略整合等更应关注的工作无暇顾及、无力应对。
零散的工作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管理和工具来整合,现代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通过技术与专业的结合、数据的穿透,将工作优化处理,使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审视及规划知识产权发展。
当我们的信息化平台在多家大型企业顺利实施,把那些怕出错、怕记错、怕漏掉的工作都放心地交给得力工具时,经理人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我们也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欣慰。
3.沟通墙化。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知识产权管理者虽辛勤耕耘,但常处于被动。比如某企业二级品牌与主品牌在宣传包装设计上有交叉,市场部门为尽快加强二级品牌的推广,获取市场份额而强势争取,却忽略了对主品牌商标价值培育带来的风险;某企业拟上市产品中,某技术与竞标企业的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上近似程度较高,但研发部门仍然坚持按原有设计申报,专利授权前景渺茫……这些可能存在风险的事情上,知识产权管理者们的话语权往往不高。
知识产权的管理者都知道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很多风险都可以通过多种知识产权策略及时规避或降低;建立合理的规则、运用有效的工具、打破沟通的壁垒就可以极大地避免上述情况带来的困扰。流程可以解决80%的协作问题,企业要有创新保护的流程和机制,让知识产权管理形成良性的业务驱动。
多年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客户永远不会因为你的细致、严谨而拒绝配合,反而在琐碎的项目执行细节中,感受到知识产权咨询师的专业,我们摒弃形式至上,真正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科学化惯性流转才是最殷切的希望。
想到这里,颈肩忽然一阵酸痛,只得抬头暂时舒缓一下。回望过去,每次与企业深刻而热烈的讨论,都意犹未尽;昼夜翻阅过往二十年的证据材料,纵然辛苦,却也因翻到了一份1990年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书而兴奋不已。我想,只要拥有对知识产权管理升级的热切期盼,知识产权咨询师们就会一直在路上。虽已踏上归程,下一次启程却已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