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法;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法。分析两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肌力恢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可促进肌力尽早恢复。
  关键词: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44-01
  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该病好发人群为8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是低能量损伤造成,很多是在跌倒后发生。该病目前在骨科中十分常见,是骨科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这类骨折发生部位血液供应十分丰富,骨折愈合速度更快,然而,因很多老年人存在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患者治疗方案不当,导致患者恢复速度减慢,极易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1~2]。对此类骨折,应尽早展开手术治疗。半髋关节置换在骨科中应用较多,为探讨这一疗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本研究选取36例患者,以分组研究方式,探索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71.14~87.64岁,平均(79.37±1.45)岁;病程0.24~6.81天,平均(2.38±1.02)天;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均为71.26~87.25岁,平均(79.28±1.13)岁;病程0.25~6.44天平均(2.41±1.12)天;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法: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或腰麻,对所暴露的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转子下小切口,复位骨折,安放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注意近端3根锁钉的安放次序、螺钉长度、方向和最大偏移范围,确保3枚螺钉位于股骨颈内,发挥螺钉和钢板的锁扣作用。骨折远端常规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法: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腰麻,使患者选择侧卧位,以其髋关节后外侧作为切口,在确保患者软组织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小心查探患者的髋关节的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做复位处理,随后进行扩髓处理。选取大小适宜的人工半髋关节进行安装,将患者的髋关节调整至适当的角度位置,并用骨水泥或生物型将其固定,随后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2天內,均采用抗菌治疗法。
  1.3 观察指标
  (1)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包括活动度、步态、疼痛程度、畸形、功能活动5项,满分100分。分优(91~100)分、良(81~90)分、中(71~80)分、差(≤70)分。优良率=(优+良)/例数×1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压疮、内置物移位。(3)肌力评分比较。分为肌肉无收缩(0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水平横向移动肢体(1级);若肌肉可以收缩,且可横向移动,但无法从床面抬离后移动,则判定为2级;肌肉有收缩,也能台历床面移动,但不能抵抗阻力(3级);肢体可对抗一定的阻力,但不完全正常(4级);肌力完全正常(5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Harris评分
  对比两组的Harris评分,得知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肌力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肌力评分,得知研究组的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3 讨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低能量的损伤造成,常因髋部的着地受力导致。症状为:髋部的疼痛、肿胀、畸形及其活动受限。若不行手术治疗,则会引发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无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3]。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复位内固定的疗法,有利于防止骨头畸形错位愈合,减少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选择方法较多,对于患者已有严重骨质疏松或伴明显骨关节炎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考虑行髋关节置换术,目前仍存在争议[4]。
  半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髋骨关节假体替换患者病变的髋关节,从而使得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其目的是为了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如今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相对成熟。但并不意味所有人均可接受该手术疗法。本研究深入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组对照探讨得知:运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在术中使用骨水泥固定,可充分发挥机械型固定的优良作用,可有效组织阻止假体移位,有效解决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跛行等症状,。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达83.3%,远高于对照组的38.8%,由此可得,研究组采用的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法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案切实有效,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状况,促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正常恢复,从而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且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即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降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诸如:压疮、呼吸系统、肺部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感染、以及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半髋关节置换术已较为成熟,又因其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不会有较大创伤,手术效果优良,术中不需输血,亦不会出现过多并发症,患者的各项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
  本研究还表明研究组的术后肌力恢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早日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另有研究[5]表明: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法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结论与本研究相一致。这些数据均可得出:半髋关节置换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加速患者骨折愈合,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重要效用。
  综上所述,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可以预防并发症,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延长随访时间,了解这一手术对患者远期恢复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春, 汪洋,彭家全,等.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及疗效评估[J].医药前沿,2018,8(007):152.
  [2]薛卫平,孟庆鑫,王军,等.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8,026(020):18-20.
  [3]杨利斌,杨林,王善坤,等.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7):1457-1460.
  [4]于金华.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14):64-64.
  [5]侯建思.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27):33-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气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中,观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20-01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绒毛膜血管化不良、胚胎发育异常等机制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1],因此,Hcy可以作为围孕期女性的一项常规指标来评估复发性流产风险。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叶酸类型通过降低Hcy以降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达到98.18%,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85.4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医院实践实操等多个途径对PB840呼吸机的预防性维护与故障检修进行了探索。其具体方法为:以呼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作者在医院期间的维修实践经历,通过直接判断、对比判断以及试探性判断等方法,对呼吸机工作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探讨。本课题旨在解决呼吸机在临床使用中或使用后出现的常见故障问题,保证呼吸机长期安全、稳定、持续的运行,为临床
期刊
摘要: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的代替治疗方式,它将人体的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一个由无数中空纤维组成的透析器,在透析器内,血液与透析液经过弥散、对流、滤过、吸附等方式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出。现在市场上贝朗血液透析机已经工作到一定年限,正处于“浴盆曲线”的后期,安全性降低,故障率升高,维修成本高。因此,研究血液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贝朗Dialog系类血液透析机
期刊
摘要:临床上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但不同的患者围术期对疼痛的感知和对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消耗各不相同,基因多态性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μ阿片受体编码基因1(OPRM1)编码的μ受体是阿片类药物的主要靶点,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的个体差异与OPRM1 A118G密切相关。文章从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OPRM1 A118G基因对围术期不同种类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运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位内入住对象和部分职工患者46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形式分两组,23例采用传统针刺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选择温针灸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5.65%、86.96%,数据差异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度收治的100例胃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实验组接受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8%,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P<0.05。结论:对于胃炎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更加有
期刊
摘要:目的:就慢阻肺缓解期接受穴位敷贴配合保肺功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阻肺缓解期患者20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进行序号排列,设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单纯穴位敷贴治疗;设双号患者为观察组,在穴位敷贴治疗基础上配合保肺功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通过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后,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院前急救中心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4月期间院前急救中心救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治疗。组间对比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1个月后的Rankin评分。结果:研究组的自主呼吸恢复率和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