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赏”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鉴赏学习”是注重教学方法应用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探究让学生走进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在实践中升华,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鉴赏;兴趣;想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37-02
  “音乐鉴赏学习”是目前初中生的一門必修课,是一门真正意义上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许多优点并没有被教师很好地在课堂上开发和利用,其知识系统里就包含许多值得教师去探究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这门课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服务呢?现阶段初中音乐课程改革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是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音乐鉴赏学习”课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阵地。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深入地走进音乐,并与音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过去的音乐鉴赏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运用录音机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然后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象,分析作品题材、曲式结构,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而今教育现代化手段的介入,呈现给学生的是直观的有形、有声、有色的视觉形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教学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教学必须要遵循让学生参与的原则,决不能容忍“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中得到音乐美的享受。青少年正处于培养想象力、提升创造力、发展个性、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黄金时期,加强对他们审美认知的培养,机不可失。音乐鉴赏课应该培养学生多渠道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门很值得考究的学问。
  一、以兴趣为动力
  “音乐鉴赏学习”这门课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学科特点,就是以兴趣为突破口,注重教学方法应用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不仅是学生不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发展自身能动性的催化剂,而且有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课程内容,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充分展示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在音乐鉴赏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在音乐鉴赏课堂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喜欢的音乐就听一听,不喜欢的则不听,对于一些应该掌握的知识也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势必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这方面,教师要想在音乐鉴赏课中引导学生融入音乐,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可以根据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用一些情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鉴赏音乐后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创设模拟现场,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春节序曲》时,可以采用实物场景导入法,事先把教室简单布置成过年的喜庆场景,让学生进入课堂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感受音乐。鉴赏完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感受的乐曲的意境,去联想想象,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身边的打击乐器来表现该音乐的意境,或舞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之情,或模仿一些声响来营造迎接新年的快乐气氛。有的学生想到在鞭炮声中用口技模仿烟花声音的创意,有的学生则模仿新年到计时钟声等。可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情境,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他们鉴赏音乐的兴趣与能力。
  二、靠想象而催化
  要上好音乐鉴赏课,必须勇于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音乐鉴赏是一种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鉴赏民乐《春江花月夜》,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在丰富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利用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乐曲产生的背景、整体结构以及乐曲十个小段落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整体结构来鉴赏。留下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边鉴赏边绘画,感受和体验优美流畅的旋律,然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用手中的笔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画在纸上。
  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所以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引导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和感觉,把抽象的音乐用有色有形的图画生动地描绘出来,既没有答案也没有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这样一来,将乐感和美感结合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声音和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三、依实践促升华
  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了解、认识、联想等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把音乐课堂当作一个特殊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艺术表演来诠释他们心中的音乐。在表演的情感方面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培养学生对作品内涵的领悟能力。在音乐表演中要强调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表演者根据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合作以及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地学习、实践和探索;同时,在表演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够“独树一帜”。例如,鉴赏《梁祝》,学生通过对创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此兴趣非常浓厚,互相合作排练编出了一部动人的音乐剧。表演得有板有眼,尽管他们的表演仍存在不足,但毕竟体现了他们参与音乐表演的勇气和自信。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能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编词编曲。例如,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练习写出表达自己心中诚挚情感的歌词,不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也可以从一首乐曲中选出两个乐句,按照这两个乐句的节奏,让学生自由编排旋律,或者让学生自由划分节奏,或者让学生把自己所编的歌词填充进去,教师负责指导、监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当然,实践活动不仅限于此,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训练他们的速度、节奏、旋律、合作、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学《大雨和小雨》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有碗、盆、筷子、饮料瓶、黄豆、沙子、塑料袋、纸等, 组织学生一起用这些简单的道具制作沙球模仿下雨天“噼里啪啦”的声音。伴随着《大雨和小雨》中旋律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学生控制着手中沙球晃动的力度,并利用塑料袋、纸张等发出各种声响来模仿雨天的声音。在这个美妙的意境中,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鉴赏课中,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固然好,但不是走过场,要建立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充分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实演实练”,即音乐鉴赏的情感体验是创编的根源,若失去了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鉴赏课中的创编便是无源之水。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很多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清楚认识鉴赏课的本质,准确把握其基础形态与方法,释放音乐鉴赏课的魅力,努力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直接参与音乐艺术的实践,通过本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纲举才能目张,提纲才能挈领。做事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分析近些年中考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基本都是章节之间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微观上处理知识细节。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知识框架;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18-02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挑战。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根基,注重管理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纳学生的民主力量,进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突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摘 要]文章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沉船之前》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通过“问标题”“问情节”“问主旨”可将课文内容串联,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探究人性之美。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沉船之前》;人性之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6-0019-02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的地位获得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成为今
[摘 要]一部励志电影引发的教育思考,教育者要让学生心动,从而带来行动;教育者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者要让学生怀揣梦想,一路前行。  [关键词]励志电影;适合的;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6-0065-02  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摔跤运动员爸爸的故事,他由于生活原因无缘世界摔跤冠军
[摘 要]微课短小精致,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班级授课着力“全面”,注重构建知识脉络、突破重点难点、谋求整体发展。借力微课资源,与班级授课优势互补,使微课串点成面,使课堂深化延伸,二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微课资源;班级授课;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23-02 
[摘 要]作文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可学生“怕”作文,教师“怵”作文,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摆在许多初一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对于那些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初一学生来说,写作就要从模仿入门,通过模仿去诱发其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一要学习写作方法,诱导兴趣;二要学习模式套路,引导入门。如果说入门仅仅才是开始,那么模
[摘 要]文章以《藤野先生》教学内容的研制为例,分析了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考量学情视角、文本类别、创作背景、教学支点等,来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藤野先生》;学情视角;文本类别;教学支点;明确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05-02  《义务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文本解读;《秋天的怀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3-0006-02  一、文本解读的偏差问题  贯穿语文教学的
[摘 要]STEAM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这一教育理念,力求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课堂问题设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设计应注重如下方面:问题要与学生生活相关;注重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问题,使学生实现学科综合链接。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初中;信息技术;提问  
[摘 要]历史图片中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功能。在教学中通过“以图叙史,以问导学”的方法,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同时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历史图片;以图叙史;以问导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16-02  历史图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