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过观察成年人之间的价值判断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为父母的夫妻间的交流又在为孩子确立与异性交往的模型。
  
  案例分析:
  当事人(女)走进咨询中心时讲诉的是自己与班主任(女)的交往障碍:自从这个班主任接手班级以后,自己一直看她不顺眼,没有以前和男班主任相处融洽,自己还曾经因为宿舍内务问题与她发生冲突并争吵过。当事人进一步描述自己现在看见班主任就觉得心烦,以至于自己对班主任所任教的那门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当咨询师与当事人一起把视野投射到她的整个受教育阶段,竟然发现不管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当事人从来没有和女性班主任相处融洽过。她一向是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但总会因为各种小事和班主任发生争执,影响双方关系,尽管心底对对方并无芥蒂。然而若碰上男班主任,则相安无事。为此,当咨询师把目光从当事人的班主任的人格缺陷、工作作风上移开,开始关注当事人的原生家庭时,有了新的发现。
  当事人的母亲是个“大嗓门”,遇事喜欢争执,外婆亦是如此。从小当事人感受到的就是母亲和外婆之间的一次次争吵,尽管有些事情在她看来并不值得去争吵。也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遇事要据理力争,谁吵得凶,谁就能获得主动权。成长中,当事人也与母亲经常发生争执,尽管这并没有影响自己与母亲的亲密关系,但她和母亲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就是争吵,用当事人的话说来就是“习惯了和母亲这种吵架式的交往模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家庭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父亲则是一个善良又很善解人意的人,母亲很少和他有争执,当然,主要的原因是父亲不愿和母亲吵。父亲也从不和当事人吵,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来,当事人的父亲在家庭中更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女性。
  当事人家庭中的这种角色定位和沟通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与其他成人的交往方式,表现为在学校里与男班主任沟通顺畅,而与女班主任却会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争执,但在离开这个女班主任后又会自我反思,觉得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冲突,只是自己习惯了和她这样交往。不可否认,在寄宿制学校中,班主任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学生的父亲或母亲角色。因此,当事人把男班主任投射为自己的父亲,把女班主任投射为自己的母亲,并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与母亲或与父亲的沟通方式无意识的迁移到了班主任的身上。
  会谈中,当事人被要求反思“为什么会对班主任有反感情绪”,她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班主任上课时会不经意的摸摸头发,让我很看不惯”。其实,这是一个女人常有的正常动作,当事人为什么会对这一点如此敏感呢?仔细打量一下当事人的装扮发现:短发、黑棉袄、牛仔裤、运动鞋、个子高挑。也许她对女性角色的认同产生了一些偏差。咨询师要求她回答“平时同学们形容你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词是哪些”这一问题,她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假小子”。原来她都是在以一种假小子的自我形象生活着。咨询师继续问道:“如果让你用一些词语来描绘女生,那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贴切呢?”她先是一愣,看来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好久,她才挤出了两个词:“坦诚、不伪善”。关注当事人的这两个词语,会发现当事人更多的关注的是作为人的内在品质,无关男性还是女性。虽然已是十八岁的人了,但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度却发展得如此低,令人困惑。原来是母亲一直给她灌输的“做女孩不要太忸怩,豁达、大方就好!”的思想在起作用。如何在成长中获得性别角色的认同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必须面对的课题,咨询师和她一起分析起文艺作品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她首先认同了女性角色的第一要质——善良。然后沿着“善良”品质出发,她逐步认可了“善解人意、善于倾听、宁静、温柔、女人味”等深层次的女性特质。这时,她开始能理解和接受班主任不经意地摸摸头发这一动作了。
  通观整个案例,当事人的“原生家庭”对其影响极深:外婆与母亲喜欢在争执中解决问题,母亲与她喜欢在争执中解决问题,造就了当事人处理问题的简单化和“争执化”,成长环境中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这无疑导致了她与其他女性交往中的不和谐。
  心理学专家认为,每个人首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在不知不觉间容易复制父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复写”父母的人生。一个人幼年时受到的影响和教育是最深刻的,它甚至决定着我们人格的形成,以及长大后的人际交往模式,许多人童年生活时的阴影甚至能相随一生都无法磨灭。一个理性的、充满爱的、温暖的家庭,容易培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个缺乏爱和温暖的家庭,则容易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缺陷的人格。
  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如何去正确认识、面对“原生情结”,可能会困惑着大多数人。如果自我知觉比较准确,周围人际环境的包容度比较高,自我通过不断整合、完善,可以从“原生情结”中剥离出来。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当事人最初由于自我察觉较低,在咨询师的协助下一步步分析自己,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RogerS所说:“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的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改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和当事人最初一样在不知不觉的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但不是受制于父母,才能获取一份真正的幸福。每个人要学习用较为成熟的也更客观的立场审视与父母问的亲情,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之下,对自己进行心灵探究,探讨自身情绪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即进行自我“精神分析”,亦不失为良策。
其他文献
大学生创业完全手册政策关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一、借助学校品牌的项目    1.各类教育与培训。假若你所在的学校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便可借助大学这块牌子,学习发达国家,开展“婴儿早期教育”。  2.成熟的技术转让。特别是
主动成长,引领教师生命价值  “你不要去报到,我已帮你以体育特长生的荣誉,转报了番禺师范学校……”2018年4月,在广州番禺化龙镇中心小学的会议室里,黎燕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走上教育道路的点点滴滴。  1994年的中考,黎燕梅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番禺卫校,并收到了番禺卫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正当她沉浸在色彩斑斓的梦想中的时候,却突然传来父亲严肃而认真的反对声音。容不得争取与辩解,黎燕梅只得接受了父亲的安排
今年的新春来得比往年更早。而许多教育人的期望似乎也在这个早春里悄然萌芽,开花。  对于好老师的定义,一位老师这样阐释: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光,是所有教育人對教育环境的期待,对教育政策的呼吁,对教育未来的渴望。  从“立德树人”到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
青春期的许多女孩为自己面部及手臂、腿上较多的体毛而烦恼。有的夏天不敢穿裙子或短袖衬衣,有的想尽办法恨不能将体毛“斩尽杀绝”,还有的以为自己病了,整日忧心忡忡。其实,毛发较多较重对绝大多数女孩来说是正常的。  按理说,女孩的皮肤应该白净细腻,身上毛发较轻,但实际上并非人人如此。国外有人统计,在15~44岁正常女性中,有30%的人有小须,9%面颊部汗毛明显,6%面部两侧毛发较重。至于手臂和小腿的毛发粗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出现了这样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几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带着一群小朋友学剪纸、讲故事、吃饺子。虽然一口一个“奶奶”叫着,但老人们与孩子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是吉福社区的“共享奶奶”,是全社区所有孩子的奶奶。  很明显,“共享奶奶”的出现,对老人本身和孩子及家长而言,是一举多得、充满温情善意的好事,也是值得推廣的社区关爱互助新尝试。孩子可以从“奶奶”身
名师名片  邓柳新,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教育技术装备站、联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特等奖、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宜昌市e教能手、邓柳新e教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案例曾被评为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十大典型案例。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老师,我们想你了!”邓柳新刚出差回到教室,孩子们便鼓起掌来,尽管嘴里还调侃这些“机
小时候,何奕佳特别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一方面,她总觉得将来找不到工作了,才会被迫当老师;另一方面,生于教师世家,何奕佳总想着未来得做点完全不一样的事才更具挑战性。没想到,大学选专业,即使何奕佳自觉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阴差阳错的,不仅所选的新闻学隶属于文学院,所在的学校也还是一所师范院校。  本立志要当一个正气凛然的好记者,过上成天扛着单反走南闯北的生活,像曾經读过的柴静、白岩松
《中国青年报》消息,截止2017年12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些乡村小学还未供暖,而当地最低气温一直在零摄氏度以下。据当地一位小学生家长的短信反映:“我地采暖季已开始近20天,一些乡村小学至今还没有供暖。因为教室里没有供暖,处在阴面的教室,还不如院子里暖和。低年级学生便在教室外上课,有时靠跑步来驱寒。”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今年曲阳县所有学校的供暖进行“煤改电”改造,但是工程没有按时完工,所以就出现了
重庆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普阅读及征文大赛决赛于2017年5月7日分别在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三个赛点同时举行,来自全市的4000余名优秀中小学生参加比赛。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青少年科普阅读及征文大赛已成为重庆市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中小学生作文赛事。据了解,本次大赛由重庆市科委、市教委、市文化委、市科协、市社科联、团市委联合主办,课堂内外杂志社承办。  
“读书就像爬山一样,爬得越高越有信心。”曹紫英说,在教学中,她经常给学生们以信心,让他们勇于攀上眼前的高峰,实现自我的价值。  “谢谢老师您没有放弃我,让我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在一封书信里,曹紫英曾经的学生刘文轩如是写道。从教26年,像刘文轩一样的学生,曹紫英遇到不少。也正是因为遇到了曹紫英,他们的人生变得更积极,也更有意义。  刘文轩是一名留守学生,平时得到的关爱极少,初中阶段又正值青春期,性格